一到夏天,开车出门就成了一场考验。
火辣辣的太阳悬在头顶,车里就像个移动的桑拿房,方向盘烫手,座椅烫屁股,迎面吹来的空调风都带着一股热浪。
很多人,尤其是爱美的女士们,为了防晒想尽了办法,防晒衣、遮阳帽、大墨镜、冰袖,把自己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个眼睛看路。
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确实太憋屈了,一身汗不说,上下车穿脱也麻烦。
于是,很多人心里都会冒出一个问题:难道我们就不能舒舒服服、清清爽爽地在夏天开车吗?
有没有哪款车出厂时就自带了强大的防晒隔热功能,让我们不用再额外花钱贴膜,也不用再把自己包成粽子呢?
带着这个疑问,最近一场针对三款热门电动车的防晒隔热测试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这三台车分别是话题度极高的小米SU7、主打全球市场的全新MG4,以及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比亚迪海豚。
它们都是当前消费者,特别是女性消费者群体里备受青睐的车型。
这场测试不搞那些虚的,直接用专业仪器测量数据,把车窗玻璃的防晒隔热能力扒了个底朝天,让我们看看在炎炎夏日里,究竟谁能为车主撑起一片清凉,谁又会成为让人又爱又恨的“夏日刺客”。
首先,我们来谈谈大家最关心的防晒问题,也就是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
紫外线是皮肤的头号敌人,它不仅会把人晒黑,更是导致皮肤老化、出现色斑的元凶。
我们平时用的防晒霜、防晒伞,核心价值就在于能隔绝多少紫外线。
对于汽车来说,这道防线就落在了全车的玻璃上。
测试结果显示,不同价位的车型在这方面的表现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小米SU7作为三十万级别的车型,其表现可以说是毫无悬念地拿下了第一名。
经过实测,它全车玻璃对紫外线的平均隔绝率达到了惊人的99.20%。
这个数字意味着,坐在小米SU7车内,你几乎可以完全忽略紫外线的存在。
这就好比是给整个车厢罩上了一个顶级的隐形防晒罩,无论外面阳光多强烈,车内的人都能得到全面的保护。
对于注重护肤的朋友来说,这意味着开车通勤的路上,完全可以省去涂抹防晒霜和穿戴冰袖的步骤,真正实现“裸肤出行”的自由。
紧随其后的是全新MG4,它的表现同样非常出色,紫外线平均隔绝率也达到了99.10%,与小米SU7的差距微乎其微,在实际体感上几乎无法分辨。
更值得称道的是,MG4在细节上似乎更懂得驾驶者的需求。
它的前挡风玻璃、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侧窗玻璃,以及头顶那块大天幕,对紫外线的隔绝率竟然都做到了100%的完全阻挡。
这意味着,在驾驶过程中,对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影响最大的几个方向,都实现了绝对的紫外线防护,这份对前排用户的贴心考虑,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相比之下,比亚迪海豚在这项测试中的表现就稍显逊色了。
虽然它的前挡风玻璃和天幕玻璃的紫外线隔绝率也达到了99%以上,能够很好地保护面部和头顶不受紫外线侵害,但问题出在了侧面车窗和后窗玻璃上。
这两部分的玻璃在紫外线防护方面能力较弱,直接拉低了整车的平均隔绝率。
这也就意味着,开海豚的车主在夏天出行时,虽然脸可能晒不黑,但经常搭在车窗上的手臂,或者后排乘客,就需要额外注意做好防晒措施了。
当然,防晒只是夏天开车舒适性的一方面。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车子在太阳下停了一会儿,坐进去感觉皮肤火辣辣的,像是被针扎一样疼。
这种灼热感,其实并非来自紫外线,而是来自太阳光中的红外线。
红外线是热量的主要载体,隔绝红外线的能力,直接决定了车内会不会“热得烫人”。
在红外线隔绝测试中,小米SU7再次展现了其强大的实力,全车平均红外线隔绝率高达92.48%。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太阳热量都被挡在了车外。
在实际体验中,即使车辆在烈日下行驶,阳光透过玻璃照在皮肤上,也几乎感觉不到灼热,车内温度能更长久地保持凉爽,空调的负担也会小很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节能省电的效果。
全新MG4的表现同样令人惊喜。
作为一款价格预计会更加亲民的车型,它的红外线平均隔绝率也达到了87.76%。
这个数据转化成实际感受就是,当阳光照进车内时,你不会有被“烤”的感觉,而是更像冬天里隔着窗户晒太阳那种暖洋洋的舒适感。
它有效地过滤掉了阳光中让人不适的“攻击性”热量,只留下了明亮的光线。
对于既想要舒适体验又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表现。
而比亚迪海豚在隔热方面的短板就比较明显了。
特别是它的前挡风玻璃,红外线隔绝能力实测不足60%,这意味着有将近一半的太阳热量会直接穿透前挡,直射在驾驶员的脸上和身上。
这种感觉,就像是近距离对着一个大功率的取暖器,时间一长就会感到面部发烫,非常不舒服。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海豚车主在提车后,会选择花费一笔不小的费用去贴专业的隔热膜。
然而,贴膜虽然能解决隔热问题,但深色膜又会降低玻璃的透光率,影响夜间或雨天的驾驶视线,算是一种无奈的补救措施。
那么,造成这些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藏在那几块看似普通的汽车玻璃里。
汽车玻璃的技术含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
小米SU7之所以能做到顶级的防晒隔热效果,是因为它不惜成本地使用了高规格的玻璃,例如在前挡风玻璃上采用了三层镀银技术,在侧窗和天窗上则使用了带有特殊涂层的玻璃。
这些“镀银”或者“UV-IR涂层”,就像是给玻璃喷上了一层永久性的、高科技的防晒霜和隔热剂,从物理层面直接将紫外线和红外线反射或吸收掉。
反观比亚迪海豚,受限于成本定位,其采用的是较为常规的双层夹胶玻璃。
这种玻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安全,在破碎时不会飞溅伤人,但在隔绝紫外线和红外线方面,并没有进行特殊强化,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
不过,海豚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为天幕配备了物理遮阳帘。
在太阳猛烈时,手动将遮阳帘一拉,就能简单粗暴地将头顶的光和热完全隔绝,至少解决了头顶暴晒的问题。
最让人感到意外的,莫过于全新MG4。
它在玻璃用料上的选择,展现出了极高的诚意和性价比。
按理说,作为一款十万级的车型,能做好基础部分已经不错了,但它却直接看齐了三十万级的小米SU7,在前挡风玻璃上同样采用了镀银工艺,侧窗玻璃也应用了能隔绝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涂层技术。
同时,它也吸取了海豚的优点,配备了天幕的物理遮阳帘和后排隐私玻璃。
这种在核心体验上不计成本的投入,可以说是把钱真正花在了刀刃上,让普通消费者也能用更少的预算,享受到越级的舒适体验。
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当下中国汽车品牌在激烈竞争中,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高价值产品的决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