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比亚迪这款小电机功率有多高,这个小玩意居然达到了580千瓦,转速超过三万转实现快速充电和长续航的黑科技
我一开始看到这个数字,意外得差点喷饭,580KW,这个概念一出来,是不是有人误会是500多千瓦的电机制?真的吗?其实它就是比亚迪在最新车型里面用的那套超强动力系统的核心——电机。你知道,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基本上也就150到300马力(约110到220KW),而这个数字直接按马力换算,大概就是750马力左右,超子弹。
这个电机就那么小一块,跟手机充电器差不多大——甚至还小一些,没有超大体积,但却能飙出580千瓦的最大功率。不是虚的。为什么能这么牛?这得归功于比亚迪多年来在电机材料和控控技术上下的苦功夫。更别说碳化硅功率器件(那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是这个黑科技的关键部件),这部分比普通硅器件快3-4倍,效率高,发热少。用一句话总结:这块碳化硅模块就是这个系统的加速器。
转速嘛,超过三万转/分钟,怎么说?我估算一下,普通的小电机大概在1万转,出于成本考虑,三万转怪不得这么小体积还能爆发出这股劲。据我了解,平均驾驶状态下,电机一般用到的转速在1万转左右(图个平衡),三万转听着像要散架一样,但实际上,制冷系统、润滑啥的都设计得差不多无缝对接了。
这个系统最拉风的还在快速充电和长续航。你知道的,市面上大多支持5-10C充电(意思是以10小时充满的速度,快速充电大概在30-60分钟内),但比亚迪这款做得更狠。10C充电,意味着一辆车10分钟充到最高能量,基本上可以满足500公里的日常用车需求(这是我的粗心心算,实际还要考虑能量转换效率,但不远)。这兆瓦闪充真不是说笑,5分钟扯出400公里,差不多就是快得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外挂了。
在我用手机拍照把电机全貌翻了翻,居然还发现碳化硅的模块旁边贴着一个标签:工业化批量生产,没错,这不是实验室样品了。意味着比亚迪已经把这项技术放到批量生产线上了。本来我还以为,这么牛的技术还得靠旗舰蛇精打底,结果发现比亚迪的Q4可以把这些高端配置普及到更入门的车型里。没错,普通的秦、扩展版都能用。
中间跑题跑了两次,你觉得,要是全系都用上这套电机,电池成本会不会大大提高?我反过来问,既然成本在逐步下降,配套技术还在成熟,那么在像我每天跑个50公里通勤,这款车能给我省不少油钱吧?可我还想:有时候我觉得,越牛逼的技术,越容易被汽车提速变复杂。将来会不会因为这些黑科技带来维护压力?还是说,技术越成熟,问题反而越少?我猜测,这点还得等实车市场全面考验才知道。
说到实用性,我看了一份比亚迪去年交出的快充数据:百公里充电成本大概20块左右(用自家的费率算的,全时间段电价不同会变动),比普通快充节省不少。而且,电池能保持较好的保值率,省油省心不用担心飙升。随着技术成熟,未来是不是还会出现更高功率,甚至瞬充的车?我在猜这还没细想过,只觉得像这样的黑科技,既激发一波科技换搭的热情,又让我担心,我们是不是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递拼车’的未来。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跟朋友打电话,他开着比亚迪 汉系列,说:兄弟,我那车充满电只要5分钟,跑了400公里,这速度,我还能信?我怀疑他是不是夸大其词,但实际感受,就是感觉像开个超跑一样。
中间还遇到个修理工,他说:现在用的电机,人人都在盯着,越牛,出问题越多——尤其冷天时。我心想,别光盯着极速充电,动力在极端条件下不出毛病才真厉害。
总结一下,猜猜比亚迪未来能不能再将这套高速电机技术规模化?我觉得,只要成本控制得住,这货未来能让电动车燃得像快车一样窜。或许,这也许只是个黑科技,但假设他们真的搞出来了,那我们这些实操玩家又能享受到多快的升级?还是说一切都还在试错阶段,少了点工业化的确定性(这段又跑题了)?真是越来越想知道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