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陪跑到领跑蜕变——零跑汽车逆袭之路解析

当一家车企半年卖出22万辆新车、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市值突破千亿港元时,人们很难想象它曾经是造车新势力中的“小透明”。零跑汽车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一场惊艳蜕变——2025年1至7月,它以连续多月销量榜首的姿态稳坐新势力“销冠”宝座,更在8月交出单月突破5万辆的成绩单。这份逆袭背后没有偶然,只有对技术路线的笃定、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控,以及一场关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智能电动车”的坚定实践。

精准定位:切入主流市场的空白地带

从陪跑到领跑蜕变——零跑汽车逆袭之路解析-有驾

零跑的崛起始于对消费痛点的敏锐洞察。当同行扎堆高端市场时,它选择深耕10-20万元家庭用车核心区间。这一策略看似保守,实则直击最大用户基数。以C16车型为例,它以六座SUV形态切入15-20万元区间,避开30万级中大型SUV的厮杀,成为“20万内每卖出10台六座SUV,7台是C16”的品类王者。而2025年推出的B01纯电轿车更将价格下探至8.98万元起,搭载激光雷达的版本仅售12万元,比行业均价低30%,真正实现“顶配半价”。这种“越级配置+亲民定价”的组合拳,让零跑在理性消费时代成为家庭用户的首选。

从陪跑到领跑蜕变——零跑汽车逆袭之路解析-有驾

全域自研:技术自主权成就成本护城河

从陪跑到领跑蜕变——零跑汽车逆袭之路解析-有驾

如果说价格是表象,那么65%核心部件自研自造才是零跑的成本密码。从三电系统到车灯、座椅,甚至AR-HUD显示模块,零跑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手中。2025年发布的LEAP 3.5技术架构更将创新推向极致——通过高通8650芯片与8295座舱芯片融合,实现全球集成度最高的中央域控,不仅提升智能化水平,更将开发周期压缩至6个月。这种技术掌控力直接反映在财报上: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飙升至14.1%,较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自研部件共享率高达85%,让“高配低价”从口号变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从陪跑到领跑蜕变——零跑汽车逆袭之路解析-有驾

全球视野:轻资产模式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从陪跑到领跑蜕变——零跑汽车逆袭之路解析-有驾

当国内厮杀白热化,零跑已借力Stellantis集团的15亿欧元投资,搭建起全球化跳板。其独创的轻资产出海模式,通过合资公司零跑国际快速落地超600家海外网点,覆盖欧洲、中东、亚太30国市场。2025年1-7月出口近2.5万辆,登顶新势力出海榜。在欧洲,T03车型以82欧元/公里的续航成本性价比,力压本土电动车成为“里程性价比冠军”;在德国,零跑更斩获经销商满意度第一。首批B10车型已于7月发往欧洲,计划9月亮相慕尼黑车展,而欧洲本土化生产基地也将在2026年前落地,真正实现“中国智造,全球共享”。

从陪跑到领跑蜕变——零跑汽车逆袭之路解析-有驾

用户思维:让产品在口碑中持续进化

零跑的销量曲线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好产品需要时间沉淀。C11从2021年月销千台起步,历经四年逐步攀升至月销过万,靠的是用户真实体验的口碑积累。朱江明对此深有体会:“我们的车没有一上市就爆红的网红,而是每个月进步一点”。这种长期主义体现在产品细节中——为纸巾盒、雨伞设计专属位置,在扶手箱底部设置暗格;通过用户共创选定棕色内饰并升级工艺。更关键的是定价逻辑:坚持成本定价法,明确“该赚多少毛利”,把利润空间还给消费者。当用户发现12万能买到激光雷达、16万享受六座SUV时,“品价比”自然转化为品牌信任。

厚积薄发:从盈利拐点到百万目标

所有战略的终局体现在财报数字里。2025年上半年,零跑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净利润首次转正,经营活动现金流达28.6亿元。花旗银行随即上调其目标价至100港元,中金预言2026年净利润将突破48亿元。这份底气让零跑将年销目标从50万辆上调至65万辆,并剑指2026年百万辆大关。正如朱江明所言:“越干越清晰,也越干越坚定”——当行业陷入内卷,零跑用全域自研穿越周期,用全球布局打开空间,最终让“领跑”从愿景变为常态。

零跑的逆袭没有捷径。它不过是将“走适合自己的路,造用户需要的车”这一朴素理念坚持了十年。当技术自主权转化为成本优势,用户思维沉淀为口碑复利,全球化视野铺就新增量,这场从“陪跑”到“领跑”的蜕变,恰是中国智造迈向高质量增长的最佳注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