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这份强制性国家标准从生产源头强化安全技术要求,通过防篡改设计、材料限制和智能监测等功能,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新标准针对我国约3.8亿辆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市场,将促使行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面升级。
新国标最显著的特点是强化了防篡改技术要求。标准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三个方面提出防篡改设计,明确要求“一车一池一充一码”及互认协同。车辆只能使用与控制器匹配的电池组,一旦检测到电压不匹配,整车将无法运行,从根本上杜绝通过更换电池提升车速或续航的可能性。
防火性能提升是新标准的另一核心。根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7048起,其中80%的死亡由有毒烟雾导致。新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塑料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同时强化了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这一指标能有效降低火灾时的火焰蔓延速度和毒烟释放量。
新国标对重量限值进行了调整: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55kg调整为63kg;使用其他类型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仍需≤55kg。这一调整考虑了铅酸电池稳定性高但笨重的特性,在提升续航的同时兼顾安全。
智能化安全监测成为新车的标配。新标准要求电动自行车具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能采集车辆经纬度、速度信息以及对电池电压温度等异常数据进行动态安全监测。用于城市物流、商业租赁等经营性用途的电动自行车必须安装北斗模块;其他普通家用电动自行车,消费者可自主选择是否保留该模块。
对于消费者关心的限速问题,新标准维持了最高车速不超过25公里/小时的规定,并要求一旦超速,电动机应自动停止动力输出。此举不仅为了交通安全,也降低了事故法律责任风险:时速25公里以下发生事故通常认定为过失,而超过25公里造成重伤或死亡,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新标准实施设有过渡期安排:2025年9月1日起,不符合新国标要求、未依据新国标取得CC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不得生产、出厂;符合旧国标要求且取得旧国标CC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在2025年8月31日前出厂或进口的,可以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消费者已经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不会被强制淘汰,各地政府可借助以旧换新等政策加速更新换代。
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全流程质量保证体系,具备与整车产能相匹配的整车及车架等主要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目前主要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向认证机构提出认证委托,已有21家企业的52款车型获得了认证。
随着新国标实施,电动自行车行业将迎来全面洗牌,产品质量、安全性能和技术水平将得到整体提升,最终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出行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