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市场大洗牌,BBA降价抢份额,二线品牌谁先出局

最近,要是您去汽车市场逛一圈,可能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那些过去我们印象里挺有格调、价格也挺坚挺的“二线豪华品牌”,如今好像都约好了似的,开始放下身段,用一种咱们老百姓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的方式在卖车。

就拿雷克萨斯来说吧,想当年,这个品牌的一些热门车型,比如ES系列,不加个几万块钱,你连跟销售谈话的资格都快没有了,那叫一个硬气。

豪车市场大洗牌,BBA降价抢份额,二线品牌谁先出局-有驾

可现在呢?

情况完全反过来了,据说入门款的裸车价格已经能谈到二十万以内,销售还主动给你搭上保养、贴膜这些赠品,态度热情得让你都有点不习惯。

再看看来自美国的凯迪拉克,这个品牌在降价这件事上,似乎一直都走在前列。

就说它的中型轿车CT5,刚上市的时候,对标的可是宝马3系,指导价接近三十万,主打的就是一个运动和豪华。

然而现在,市场上普遍能给到八万甚至更多的优惠,算下来二十万出头就能开走一辆后驱豪华轿车。

这让很多当初原价提车的车主心里很不是滋味,感觉自己像是买在了最高点。

还有林肯,这个曾经代表着美式豪华巅峰的品牌,如今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也让人揪心,有数据显示半年的销量才刚刚超过一万五千台,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如一些热门新能源品牌一天的销量,差距大得让人吃惊。

不光是这几个大家还算熟悉的品牌,像沃尔沃,虽然半年的销量数字还能维持在六万辆左右,保住了基本的颜面,但增长的势头已经基本看不到了,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

至于捷豹、英菲尼迪这些更小众一些的品牌,它们的处境就更加艰难了,半年的总销量可能还不如一个新势力品牌一个星期的交付量,有些品牌的全国月销量,甚至比不上一个经营状况良好的4S店,这已经不是卖得好不好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曾经也算风光无限的二线豪华品牌,集体陷入了卖不动的困境呢?

其实原因很复杂,但简单来说,它们是遭到了两面夹击,被挤压得几乎没有了生存空间。

豪车市场大洗牌,BBA降价抢份额,二线品牌谁先出局-有驾

一方面,是来自传统豪华车巨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奔驰、宝马、奥迪(BBA)的降价压力。

过去,汽车市场有个不成文的默契,BBA牢牢占据着三四十万以上的高端市场,而二线豪华品牌则在二三十万的区间里寻找自己的客户。

很多消费者预算有限,够不着BBA,但又想体验豪华品牌,就会选择它们。

可现在,BBA自己也感觉到了市场竞争的寒意,为了保住销量,它们也开始把价格往下探。

比如,以前要三十多万才能落地的奔驰C级,现在优惠下来二十三四万就能提车;宝马X3这样的中型SUV,指导价接近四十万,现在很多地方三十万出头就能搞定。

这一下,消费者的选择逻辑就变了。

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既然花差不多的钱,已经可以买到品牌更响亮、社会认可度更高的BBA,那为什么还要去考虑一个二线品牌呢?

BBA的这一轮降价,就像是把二线豪华品牌脚下的梯子给抽走了,直接断了它们的后路。

另一方面,更致命的冲击,来自我们中国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

现在的年轻人买车,观念和上一代人已经完全不同了。

他们不再盲目地迷信那些所谓的“品牌历史”和“百年传承”,他们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体验。

豪车市场大洗牌,BBA降价抢份额,二线品牌谁先出局-有驾

车里的屏幕够不够大、够不够清晰?

车机系统反应快不快,用起来顺不顺手?

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好不好用?

这些都成了他们购车时优先考虑的因素。

在这方面,以问界、理想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可以说给传统车企好好上了一课。

你花同样的二十多万、三十万,买一辆国产新能源车,你能得到的是一个堪比家庭影院的超大屏幕,一个像智能手机一样流畅的车机系统,你可以跟它聊天,让它帮你导航、放音乐,它都能迅速响应。

而你用同样的钱去买一辆二线豪华车,打开车门看到的可能还是几年前的老旧内饰设计,中控屏幕又小又卡,操作逻辑复杂,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这种产品体验上的巨大差距,让很多年轻消费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产品牌。

国产车用技术和体验,重新定义了什么叫“豪华”,它们告诉市场,豪华不只是一个车标,更是一种舒适、便捷、智能的享受。

当BBA都感到压力重重的时候,这些产品力本就跟不上时代、品牌溢价又在不断缩水的二线豪华品牌,自然就成了最先被市场淘汰的对象。

这种市场困境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全方位的。

豪车市场大洗牌,BBA降价抢份额,二线品牌谁先出局-有驾

首先就是保值率的崩塌。

二手车市场是最能反映一个品牌真实价值的地方。

当新车价格一降再降,二手车的价格自然也就挺不住了。

据说现在一辆凯迪拉克,开上三年,卖车的时候可能连原车价的六成都拿不回来,亏损非常严重。

就连过去一直以高保值率著称的雷克萨斯,如今在二手车市场的表现也大不如前。

这对于很多把汽车当成大件资产的家庭来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考虑,谁也不希望自己的车刚买回来就大幅贬值。

经销商的日子也同样难过。

车卖不出去,库存积压严重,为了完成厂家的销售任务,只能硬着头皮降价促销,利润被压得非常薄。

我们能看到一些新闻,说有的凯迪拉克4S店为了卖车,甚至在店门口摆起了地摊;林肯也传出了裁员的消息;捷豹路虎更是直接关闭了国内的十几家门店。

这些曾经高端气派的4S店,如今很多都变得冷冷清清,销售人员比顾客还多,这背后是整个销售体系的巨大压力。

说到底,二线豪华品牌今天的困境,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和聪明,他们不再轻易为品牌的虚名买单,而是更看重产品本身的价值。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谁,如果不能紧跟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不能在技术和产品上持续创新,哪怕你过去再辉煌,也终将会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对于这些二线豪华品牌来说,如果不能尽快调整战略,拿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来应对挑战,那么它们的未来恐怕真的不容乐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