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的汽车市场可以说是被一颗重磅炸弹给炸开了锅,很多人聊起车来,都绕不开一个话题,那就是比亚迪新推出的一款车,叫做海豹06 DM-i旅行版。
这车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呢?
简单来说,就是比亚迪用一个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价格,造出了一台配置高得吓人、续航长得离谱的车,让很多准备买车的人,甚至是同行车企,都感觉有点反应不过来。
咱们先说说这车最让人震惊的地方——价格。
它的起步价定在了10.98万元。
可能对车不太了解的朋友对这个数字没啥概念,我给大家解释一下。
这是一款旅行车,就是那种车屁股特别长、特别能装东西的车,在咱们国内,大家喜欢叫它“瓦罐车”。
以前,这种车基本都是进口或者合资品牌的天下,比如大众、奥迪、沃尔沃这些,价格普遍都不便宜,想买一台像样点的,没个二三十万根本下不来。
所以,旅行车在国内一直算是个小众的选择,很多人喜欢它的造型和实用性,但一看价格,就只能默默放弃了。
现在比亚迪直接把价格拉到了11万以内,这一下子就让旅行车从一个高高在上的“情怀之选”,变成了普通老百姓也能轻松拥有的“家庭工具车”。
这个定价,对传统合资旅行车市场来说,冲击力是巨大的。
光便宜还不足以让大家这么激动,关键是这台车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咱们一样一样来看。
首先是续航和油耗,这是现在大家买车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海豹06旅行版用的是比亚迪最新的第五代DM混动技术。
官方说,这车在满油满电的情况下,综合续航能达到2000公里。
这个数字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觉得太夸张了。
确实,这个数据是在最理想的条件下测出来的,咱们日常开车肯定会有折扣。
但是,我们换个思路想,就算实际打个七五折,能跑个1500公里,这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你加满一箱油、充满一次电,从北京出发,基本可以一口气开到上海甚至更远,中间完全不用担心找加油站或者充电桩的问题,长途旅行的里程焦虑基本上就被治愈了。
而且,它的亏电油耗,也就是在电池没电当油车开的时候,百公里油耗官方数据是2.9升,很多媒体实测下来也就在3升出头。
算下来,每公里的花费可能还不到4毛钱,这对于一台尺寸不小的中型车来说,使用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说完了动力,再来看看它作为一台旅行车的本职工作——装载能力。
这台车的尺寸不小,车长超过4米8,轴距接近2米8,保证了车内空间的宽敞。
它的后备箱在正常状态下就有670升的容积,这个容量已经比很多SUV都要大了。
如果把后排座椅放倒,整个后备箱空间能扩展到1535升,而且能形成一个非常平整的巨大平台。
这个空间有多大呢?
这么说吧,一家人出去露营,帐篷、折叠桌椅、烧烤架、几个大行李箱,可以很轻松地全部放进去。
对于喜欢钓鱼的朋友来说,几根长长的鱼竿加上一个充气船,也都能轻松容纳。
车顶上还预留了行李架接口,可以装上自行车架,带着单车去郊外骑行,生活场景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
除了能装,乘坐体验也考虑得很周到。
比如它的后排中间地板,特意做了降低处理,不像很多车那样有一个高高的凸起,这样一来,后排就算坐三个人,中间的乘客脚下也会舒服很多,长时间乘坐也不会觉得累。
如果说超长的续航和超大的空间是这台车的“硬实力”,那么它在配置上的慷慨,就是让很多人直呼“看不懂”的地方了。
以前我们买车,特别是10万出头的车,对配置基本不抱什么幻想,能有个收音机、有个空调就不错了。
但是比亚迪这次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在10.98万的最低配车型上,它就标配了很多过去在二三十万的车上才能见到的配置。
比如,车载冰箱,还是带压缩机的那种,夏天能喝到冰镇饮料;前排座椅通风和加热,这在南方的夏天和北方的冬天简直是“神器”;还有电动后备厢门,抱着东西的时候用脚一扫就能打开,非常方便。
这些配置全部作为标配给出来,让入门版车型不再是“丐版”,而是实实在在的“够用版”,诚意非常足。
如果你预算再高一点,选择12.98万的顶配车型,那得到的惊喜就更大了。
比亚迪直接把自家的一个“黑科技”——云辇-C智能底盘系统,也下放到了这台车上。
这套系统简单来说,就是能让汽车的悬挂变得“聪明”起来。
在过减速带或者走坑洼路面的时候,它能瞬间把悬挂调软,过滤掉大部分颠簸,让车里的人感觉更舒适;在高速过弯或者快速变道的时候,它又能把悬挂调硬,提供更好的支撑,让车身更稳定。
这种过去只在高端豪华车上才有的技术,现在花不到13万就能享受到,这在以前是完全不敢想的。
此外,像自动紧急刹车、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这些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也是全系标配,这对于新手司机或者经常跑高速的人来说,不仅能大大减轻驾驶疲劳,也让行车安全多了好几重保障。
所以,当这样一款集超低油耗、超长续航、超大空间、超高配置和超乎想象的价格于一身的车型出现时,它所带来的震撼是全方位的。
它不仅让那些一直喜欢旅行车但被价格劝退的消费者看到了希望,也给那些正在考虑买SUV或者轿车的家庭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几乎没有短板的选择。
它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力告诉市场,中国汽车品牌已经有足够的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去打破原有的市场格局,为消费者提供价值远超价格的产品。
这台车的出现,让传统燃油车,特别是那些还在靠品牌溢价和“挤牙膏”式配置升级的合资品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