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司机,亲测比亚迪,省油又耐用!

最近大家可能都有个感觉,就是出门打个网约车,十次里头有好几次,来的都是一辆比亚迪。

从以前的秦、e5,到现在的秦PLUS、汉,满大街跑的绿牌车里,比亚迪的身影是越来越多了。

这就让很多人心里犯嘀咕了:网上天天有人说比亚迪这不行那不行,一会儿说半路“趴窝”了,一会儿又说电池衰减得厉害,要自费换电池,闹得沸沸扬扬。

网约车司机,亲测比亚迪,省油又耐用!-有驾

可为啥这些靠车吃饭、一天到晚在路上跑的网约车师傅们,反倒跟约好了似的,都爱用比亚迪呢?

他们难道不怕网上说的那些问题吗?

这车到底好不好,恐怕没人比他们更有发言权了。

咱们先来看一个真实得有点让人吃惊的例子。

有位师傅开的是一辆老款的比亚迪秦Pro EV,这车到现在已经开了快七年了。

这位师傅是全职跑车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每年在路上跑的里程数大概在10万公里左右。

网约车司机,亲测比亚迪,省油又耐用!-有驾

算下来,这辆车到现在,总里程已经逼近60万公里了。

60万公里是什么概念?

地球赤道一圈大概4万公里,这等于说,这辆车已经带着师傅绕着地球跑了快15圈了。

对于一辆家用车来说,这绝对是超高强度的“极限测试”。

这时候,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肯定来了:跑了这么多路,这电动车的心脏——电池,还扛得住吗?

按很多人的想法,这电池恐怕早就衰减得不成样子,续航打个对折都算不错了。

可这位师傅说,他这车现在充满电,扎扎实实还能跑300多公里。

网约车司机,亲测比亚迪,省油又耐用!-有驾

听到这,可能有人会说:“你看,新车续航四五百公里,现在掉到三百多,衰减得还挺厉害。”但关键点在于,咱们得搞清楚这辆车“当年”是个什么水平。

查一下资料就知道,这辆快七年前的老款秦Pro EV,当时新车的工信部标称续航也就是420公里,车主们实际在路上开,满电能跑个370公里左右就算很不错了。

这么一对比就清楚了:一辆车,在经历了60万公里高强度的充放电循环和各种路况的折腾后,续航里程从370公里掉到300多公里,衰减的幅度其实非常小。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七年前的技术,那时候比亚迪名声大噪的“刀片电池”还没问世呢。

用当时的老技术,能做到这样的耐用度,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就像一个最有力的证据,直接回应了那些关于“比亚迪电池用两年就不行”的说法。

毕竟,网约车师傅是拿车当生产工具的,如果电池真的那么不堪一击,他们是绝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的。

网约车司机,亲测比亚迪,省油又耐用!-有驾

当然,一个例子可能说明不了全部问题。

但放眼全国的网约车市场,比亚迪的占有率确实是遥遥领先的。

这背后不是偶然,而是一笔笔清晰的经济账。

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车就是他们的合作伙伴,选车的第一原则就是“划算”和“省心”。

首先是运营成本,电费比油费便宜,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

一天下来,跑同样的里程,开电动车能比开油车省下几十上百块钱,一个月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其次就是可靠性。

网约车司机,亲测比亚迪,省油又耐用!-有驾

车子少出毛病,就等于多出勤,多赚钱。

比亚迪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经过了这么多营运车辆、这么大市场规模的检验,其稳定性和耐用性已经得到了事实上的证明。

这就好比开饭店的,灶台三天两头坏,那生意还怎么做?

最后,比亚迪给出的质保政策也让司机们心里有底。

虽然营运车辆和私家车的质保条款不同,但相对来说,比亚迪在核心部件上提供的保障,大大降低了司机们未来可能面临的巨额维修风险。

所以,这么多司机师傅选择比亚迪,不是跟风,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做出的理性选择。

网约车司机,亲测比亚迪,省油又耐用!-有驾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实际用户,尤其是这些最“懂行”的重度用户都觉得车不错,为什么网上还有那么多批评甚至抹黑的声音呢?

一位网约车师傅的话说得特别直接,虽然糙了点,但理儿一点不糙。

他说:“网上黑就黑呗,你要是啥也不是,谁有空搭理你?你要是一文不值,谁会费劲去黑你?” 这话背后的逻辑很清楚:只有当你做得足够好,强大到能够威胁别人市场地位的时候,才会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另一位师傅说得更透彻:“比亚迪现在卖得这么好,动了太多人的蛋糕了,这背后都是利益。”

这话确实点到了问题的根子上。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的汽车市场主要是合资品牌的天下,十几万到二十几万的家用车领域,德系、日系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比亚迪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先发优势和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硬生生地在这个价格区间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并且销量一路高歌猛进,成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冠军。

网约车司机,亲测比亚迪,省油又耐用!-有驾

你想想,市场总共就那么大,比亚迪多卖出去一辆车,就意味着其他品牌可能就少卖一辆。

这直接触及了很多传统车企的根本利益。

在这样的商业竞争背景下,出现一些有组织的、以打击对手为目的的负面舆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话说回来,咱们也得实事求是,比亚迪的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就像原文里提到的,有师傅反映车子跑到60万公里后,感觉整个底盘松松垮垮,好像快散架了。

这一点确实是比亚迪过去长期存在的一个短板。

相比于它在三电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在底盘调校、机械素质这些需要常年经验积累的“内功”方面,比亚迪和那些有着百年造车历史的国际大厂相比,确实还有差距。

网约车司机,亲测比亚迪,省油又耐用!-有驾

但是,我们同样要客观看待这个问题。

任何一辆车,不管是什么品牌,在城市里跑了60万公里,经历了无数次的颠簸、过减速带、急加速、急刹车,它的底盘悬挂系统的各种橡胶件、衬套、避震器都会出现严重的老化和磨损。

这属于正常的物理消耗,指望它还像新车一样紧致,本身就不太现实。

可以说,一辆十多万的家用车,能让你有机会把它开到“底盘感觉要散架”的60万公里,而核心的三电系统却依然坚挺,这本身从另一个角度也证明了它的核心部件是多么耐用。

总而言之,看待一个品牌、一辆车,我们不能只听信网络上的片面之词。

那些吹上天的和骂到底的,背后都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相比之下,那些每天把方向盘当成自己“工位”,用几十万公里里程来检验车辆品质的网约车司机们,他们的亲身感受和选择,反而更具有参考价值。

他们不会跟你讲太多花里胡哨的品牌故事,他们只关心这台机器能不能帮他们踏踏实实地赚钱养家。

如果你对一个车真的有兴趣,最好的方法还是自己去了解,去试驾,去和真实的车主聊一聊,用自己的眼睛和感受去判断,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最接近事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