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动技术这个圈子里,呃,算是个局外人吧,我平时也不太追那些花里胡哨的技术名词,但最近,确实被荣威M7 DMH的事儿给吸引住了。你知道吗?这车用的自研系统——DMH 6.0,听起来就不一般。老实说,我对那些自研字眼一向持怀疑态度,毕竟成本高、难推广,但这次它真有点儿东西。
我还记得我和朋友去试驾的时候,他说:哎,这车没有那些高级品牌的调校,连油门响应都挺灵敏,转弯时更稳。那一瞬我才意识到,除了技术,真的要就是开起来的感受,才算真东西。你想啊,荣威这次的核心亮点——热效率要达到48.1%,这是个什么概念?看多了车圈的报告,我知道这个数字其实挺有说服力的。虽然不能完全用一句话讲明性能,但热效率搞到这么高,意味着,换句话说,发动机能吃掉的热量少,油耗能低。实测油耗,2.57L/100km,全城奔波也不超过3L这几乎是我印象中,那些超节油的几辆车才能达到的数。
但话说回来,这个系统的复杂程度让我有点头疼,比如那21合1的混动控制模块,听着就绕。其实我其实觉得更靠谱的,是它的响应速度。平时我开车,有时候换档不顺畅,请个维修工都笑我:老兄,这车真是高科技,有点儿飘。也有人直接说你这老车,怎么还在那等啊,但没办法,科技要花时间适应。这事儿让我萌生了一个问题——这个控制策略是不是还得不断优化?毕竟,技术只有在用中才能验证。
实测油耗方面,荣威M7 DMH的表现可以说令人惊喜。我还翻了下笔记,杭州到厦门那次,四个人带着不少行李,空调开着,依旧能跑到3L/100km。这对于一辆家庭MPV来说,不是小数。你知道,家庭用车最看重的,就是油耗和空间。再加上160公里纯电续航,城市里点个外卖,开过一段时间,基本可以不用怕充电焦虑。其实我一直觉得,续航真挺关键的。你说,能保证半天不用充电,不会让人用车变成打仗。
至于充电方面,快充也是亮点:30%到80%,只要25分钟。很熟悉的场景就是忙完了,回家要充个电吃饭,车子就像带着特快订阅。再说说外放电能力,3.3kW,把车提出来给朋友帮忙充电,甚至路边的露营,也能巧妙扛起户外电源的使命。有时候我就觉得,新能源车真是个生活便利贴,除了省油,还是个野外电源。
聊到舒适与操控,荣威M7的表现我还挺喜欢的。长轴距,座椅空间充裕,二排都能放倒到接近睡觉的角度,启动它后坐一会儿都忘了是在车里。刚才我翻了相册,有一张照片,后排坐两个大人,完全不挤,腿还能伸直,感觉比我之前两次试驾同价位的车都要家用得多。
尤其那个电磁悬挂,我还特意问了店里的老师:这配置怎么感觉越级?他说:调节实时平衡,是越级标配。我心里这个惬意,也算小小的骄傲了。车的NVH控制也不错,安静确实挺重要的,特别是纯电模式下,那股静谧感,真能让你有幸福感。
说到驾驶感受,转向手感还算灵活,车身反应敏捷。虽然我不是追求运动,但日常开开,路感收得挺好。心里隐隐觉得,可能是自己骗自己,这车目的不是运动的标杆,但肯定比那些哗啦哗啦老旧车型,舒服太多。
我一直在思考,配置上,智能科技是不是越用越顺?车载大屏2.5K、AI助手、无线连接,想来其实都挺贴心。尤其豆包能理解连续指令,省掉很多操作麻烦。你开车中操作手机,简直像个无底洞,安全第一嘛。你觉得,一个司机,最期待的智能功能,是不是能帮自己减轻点手忙脚乱?
市场竞争力方面,荣威M7 DMH的定价——8.58万,真是给力。比起比亚迪秦PLUS DM-i,价格低了点,但续航反而多出36公里。有一次我问销售:你们这价格是怎么算出来的?他笑:我们的三电终身保,和没自燃担保,比高价的车可靠多了。我觉得,品质和价格的平衡点,怎么说呢,也不能全靠广告说得漂亮,还是看用车感。
但我还是好奇,未来国产混动能不能把科技做到更深入?比如智能交互的深度,或者更高的续航表现。我猜测,像这次的自主研发,只是个开始。技术一直在变,用户的需求也在变化。你会不会觉得,买车最后变成买未来了?
或者,像我一个朋友说的:要这么多科技,有时候反倒麻烦。我内心也在自我批评,科技再牛,实用第一才行。你是不是也有种感觉?毕竟,用车除了值不值,还能不能用得顺手才是真的。
这车让我真觉得,科技在车里,还是要讲究实用性。究竟未来家用混动,还会怎么改变?我自己都不太清楚,但至少,这一次,荣威做了个不错的尝试。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会不会也觉得,有朝一日,我们开车的方式,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智能?还是得留点疑问,毕竟,未来总让人揣摩。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