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内部邮件在雷诺公司内部悄然传阅,标题是“箭计划”。没人想到,这支“箭”瞄准的竟是3000个工作岗位。
2025年10月,法国汽车巨头雷诺的新任CEO弗朗索瓦·普罗沃上台不到三个月,便拉开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序幕。
代号“箭”的计划,意在减少15%的薪资支出,涉及3000个岗位,主要以自愿离职形式进行。消息一出,整个汽车行业为之震动。
但令人意外的是,这支“箭”并非只有锋利的一面。
01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为何这么烧?
时间回到2025年7月31日,弗朗索瓦·普罗沃正式接任雷诺集团CEO。他接手的不只是一个职位,更是一个面临重重挑战的汽车巨头。
在上半年,雷诺虽然交出了营收276.4亿欧元、同比增长2.5% 的成绩单,但亮眼营收的背后,是包括对日产公司股权投资进行大幅减值在内的111.9亿欧元净亏损。
普罗沃在财报声明中曾直言不讳:“盈利能力仍是行业制高点,而雷诺已占据这一优势。”但显然,他明白要守住这一优势,必须采取果断行动。
“箭”计划应运而生。
不同于传统裁员,这支“箭”精准地射向人力资源、财务和市场等支持部门,目的是“减轻支持部门负担”,而非削弱核心生产能力。
02 “箭”计划里,藏着怎样的智慧?
仔细分析“箭”计划的细节,你会发现这不是一次盲目的成本削减。
首先,该计划主要采用“自愿离职”形式。这种方式相比强制裁员,虽然过程可能稍慢,但更能保持员工士气和公司形象。
其次,目标明确——减少15%的薪资支出。在全球拥有约10万名员工的雷诺,削减3000人相当于员工总数的3%。这个比例显示出管理层的审慎,他们意在优化而非伤筋动骨。
雷诺的发言人回应也颇具艺术:“公司内部确实在讨论简化结构、提高执行效率等议题,主要是为了优化固定成本支出,不过目前没有可以公开的裁员数字、方案,因为公司‘尚未作出任何决定’。”
这种保留空间的做法,既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又避免了过早引发内部动荡。
03 数字背后,雷诺的深层考量
如果我们把视线拉长,会发现“箭”计划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雷诺长期战略的一部分。
自2021年开始,雷诺就启动了名为“Renaulution”的战略,将重心从销量转向利润创造。该战略目标在2025年营业利润率达5% 以上,而今年上半年6.0% 的利润率已超越这一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雷诺过去几年已经:
将平台从6个减至3个
动力总成从8系列优化为4系列
产能从400万辆精简至310万辆
三年累计削减成本超25亿欧元
“箭”计划可视为这一系列改革的自然延续。
此外,雷诺上半年已经通过降本增效措施节省了2.87亿欧元,但显然,管理层认为还有更多可以优化的空间。
04 短期镇痛与长期收益,如何平衡?
任何裁员计划都伴随着痛苦,雷诺的“箭”计划也不例外。
对3000名受影响员工来说,这无疑是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即使有“自愿离职”的缓冲。
但从公司整体战略看,这一决定似乎又不可避免。
雷诺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
电动车开发与制造成本持续上升
商用车市场需求疲软
全球竞争越来越狠
需要资金投入新车型和新技术
尤其是在电动车领域,雷诺计划在2025年推出7款新车+2款改款,以补充2024年的10款新车攻势。这些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箭”计划释放的资源,很可能成为未来产品的研发资金。
05 不只是节流,更是为了开源
值得注意是,雷诺在裁员的同时,却计划在2027年前投入30亿欧元,在欧洲以外的市场推出8款新车型。
这种“一边砍成本,一边谋扩张”的策略,揭示出“箭”计划的真正目的——不是单纯的省钱,而是资源的重新分配。
雷诺近年来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也印证了这一点:
与中国的吉利、东风、宁德时代保持合作搞电动化
最近又跟奇瑞商量着去南美建厂
通过中国供应链降本,Twingo E-Tech等车型成本降低40%
雷诺中国董事长苏伟铭的观点或许道破了天机:“我们不需要在中国建厂,但必须融入中国生态圈”。
在全球化布局中,“箭”计划帮助雷诺优化的是其在法国总部及全球分支机构的支持功能,而非削弱其国际竞争力。
06 雷诺的“身体检查”,财务指标怎么说?
要评估“箭”计划的必要性,我们不妨给雷诺做一次快速的“身体检查”。
从现金流来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雷诺集团自由现金流为4700万欧元,汽车业务净现金为59亿欧元。这意味着公司短期内没有生存危机。
从市场地位看,雷诺品牌在欧洲乘用车+轻型商用车市场排名第二,在法国市场更是排名第一。
从订单储备看,雷诺在欧洲订单储备强劲,相当于2个月销量,库存保持在健康的53万辆水平。
这些指标表明,雷诺并非病入膏肓,而是未雨绸缪。
“箭”计划更像是一次预防性治疗,帮助公司在行业寒冬来临前增强免疫力。
07 整个行业的缩影
雷诺的“箭”计划并非孤例,而是整个欧洲汽车业面临转型阵痛的一个缩影。
就拿同样是法国车企的斯特兰蒂斯集团来说,旗下有雪铁龙、标致这些牌子,最近也计划10月暂时关掉好几家欧洲工厂,法国本土就有三家。
欧洲车企面临的共同难题是:电动化转型要烧钱,传统燃油车市场在萎缩,中国车企又带着高性价比车型冲进来,欧洲车企的优势越来越小。
在这种背景下,雷诺的“箭”计划可视为对行业变局的主动应对。
新任CEO普罗沃需要恢复雷诺利润率,使公司信用评级重返投资级,并为这家规模相对较小的汽车制造商应对美国关税影响和中国车企的激烈竞争找到出路。
从这个角度看,“箭”计划不仅是成本削减措施,更是雷诺为应对行业重塑的生存和发展战略。
08 “箭”计划的双面效应
现在我们回到核心问题:“箭”计划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箭?
从负面看,这意味着3000个家庭将受到影响,公司内部短期内难免人心惶惶,支持部门的功能可能被削弱。
但从正面看,这也是雷诺面向未来的必要调整:
优化后的组织架构可能更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节省的资源可以投入到电动化、智能化等关键领域
更精简的决策流程可能提升市场反应速度
事实上,雷诺已凭借产品矩阵优势与成本控制能力,在欧洲市场稳居盈利第一梯队。2025年上半年6.0% 的利润率已超越其原定目标。
“箭”计划很可能是在此基础上,为应对更加激烈的竞争而采取的未雨绸缪之举。
雷诺的“箭”已搭在弦上。对3000名员工来说,这支箭意味着转折甚至阵痛;但对雷诺而言,这或许是轻装上阵、迎接汽车产业新时代的必要之举。
“箭”计划的双面效应,恰恰体现了汽车产业转型的复杂面貌——一边是削减成本的现实考量,一边是投资未来的战略需求。
这支“箭”能否精准命中目标,带领雷诺穿越行业寒冬,或许取决于雷诺如何平衡短期阵痛与长期收益的艺术。
正如普罗沃在接任CEO时所言:“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我们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但我们已经启动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而“箭”计划,很可能就是其中最锋利的一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