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我刚翻了下车友群里的人聊车,一个朋友说:这个领克09,真不是盖的,保值率那么高,感觉开了三年还能卖个不错价。我心想,这也挺有意思的,怎么一款车保值能拉满到62.4%,比起我身边那几款鸡肋的SUV要强太多。
领克09的保值率这个数据,估算过得不算太宽泛,至少我觉得它至少比同级别的汉兰达、途昂这些,能多个10个点左右。大概的销售二手价格,理论上还能比新车高出个2-3万吧?不多,但确实有点意思。而且,领克这次真是硬核到底了。
我试想了想,保值率高,断不是靠喊口号拼出来的。这款车用料、做工、耐久都堪称工匠精神。比如说车身采用的这些高强度钢材,用起来就像盖房子,稳着都不腰疼。工艺的严苛程度,除了测试车拉到极限压扁、弯折,一些细节拼接的工艺确实细腻得不像自主品牌的水平。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如果材料用得差,耐久性就差,那保值怎么能长久保持?这不就像盖房子,用了劣质木料,早晚得出问题。
空间是个关键点,领克09的轴距估算为2984mm(这段先按下不表),整体长度在5042mm。估算内部空间,第二排腿部空间在1130mm左右,坐宽大约1366mm,没有觉得压抑。坐垫深度540mm,全级别领先,长途旅行一坐就想养老,也不累。记得有次我跟领克销售聊,他说:女士们喜欢的空间和舒适感,是我们特别强调的。我笑着说:是不是为了让姐们把男朋友哄得乖乖的?他没接话,只是嗯了一声,但我知道这笑中带点心机。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合景打的那张车内照片,后排有个儿童座椅放得很平顺,角度刚刚好的。那是细节,也很说明问题:他们在座椅设计上花了点心思,用了8点式按摩、通风和加热,是不是为了营造家庭概念?其实我心里澄清一下,虽然这些配置不错,但花的成本也没少。就拿座椅用的Nappa真皮来说,虽然贵,但耐磨又舒服,消费者感知上,觉得这就是值。
性能方面,我一直觉得,硬派的SUV要看底盘。领克09采用了SPA架构,调校偏运动,这让我想到个笑话:这车拿到雪地或者泥地,能不能像乌龟一样稳稳地爬过去?答案是——挺能的。双叉臂悬挂、集成式多连杆,都像是汽车界的钢筋混凝土,强韧稳固。配合FYRA-E智能电动四驱系统(支持7种模式),我猜,这车在极端路况下,随便一调就能变身越野猛兽。但我会质疑一句:这样的底盘调校,会不会让驾驶变得太硬?国内消费者一直喜欢硬朗的操控感,只要不闹心,适当偏硬是一种刚强。
动力怎么说?用个比较简单的比喻,像是为车装了个动力泵。3电机配2.0T发动机,总功率大约408kw,零百加速4.9秒。哎,别以为只有跑车才快,中大型SUV还能飙,真是惊喜。续航300公里是标配(估算),如果纯电走城里,停车充电就像在家给手机充电一样方便。最让我觉得额外是那个快充:28分钟充到80%,就像泡面一样快。对弯的体验,尤其是在高速上,转向直接、反馈清楚,车身的稳固让我觉得在哪个时速下都很自信。
说到续航,我还被提醒了:这车的电池容量估算为40.1kWh,像个中等手机电池,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少,但关键是续航表现够用。在2025年的市场下,能做到油电双跑,或者说纯电+油的结合,真是聪明。你会不会觉得,这样的车未来还能保持保值?我其实没细想过,但感觉应该还挺有希望的。
我记得有人问:这车是不是有点用料过头了?真的是拼配置拼料子,确实花了很多心思。但我想说,这玩意儿是不是会让成本变得很高?答案是——肯定的。咱就不把它当追求极致的豪华车,而是性价比高又能保值的好车,怎么说都值。
当然会有人问:这车的价格对比竞品,比如奥迪Q5L、宝马X3,算不算吃亏?这问题挺复杂。因为,无论是品牌影响力、使用场景、还是未来的保值率,都有差别。如果我用心算算,一辆车的百公里成本(油电混合划算不少),我大概算了个数字——在城市油耗1升/百公里,电费低到几毛(估算)、维护保养平均每年花费估算在1-1.5万左右。算下来,这车在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性,并不是纸上谈兵。
走过这,心里隐隐觉得,买车不是只看价格或者配置,更多的还是那份长期资产的价值。领克09的保值表现让我别有一番感慨:出门在外,心里多了一份安全感,是不是更重要?你说,未来它还能在二手市场稳定三年或者更久的天花板地位么?也许吧,毕竟,这辆车摆在展厅里,就像个未来预定的精品,还真不好说。
其实我无意中发现,很多事情都藏在那些小细节里,比如后排座椅的靠背角度、门把手的手感、细腻的缝线……都在告诉我们:制造商的用心,不仅仅是为了卖车,更是为了让这个车能陪伴更久。你有没有想过,未来如果整车保值还能都在这个水平,咱们买车是不是就少了点踩雷的风险?
讲到此,觉得这些细节还挺有趣的。可不可以再问一句:你觉得,除了保值,这个车还能带来什么意料之外的惊喜?我自己心里其实也模糊了一点点答案,但我相信,在门外汉不懂的那些小事里,或许藏着我们还没发现的秘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