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车市,燃油轿车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清仓跳楼大甩卖”。你要是不关心汽车市场,单听这些数字,恐怕会以为商家集体疯了。事实却是,豪华品牌跌落神坛,合资、国产悉数“跳水”,价格甚至让人产生“躺赢”错觉——原本只能在梦里摸一把方向盘的车型,现如今像地摊西瓜一样,论斤甩卖。
上周末,我抽空逛了趟汽车城,没抱期望,纯当锻炼身体。可一进展厅,才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节奏:4S店遍地红色降价海报,人头攒动,热度仿佛“买房潮”重现。去年还在电视机前看别人摇号买车的日子,如今的实景变成“买家在4S店逛,销售在朋友圈吆喝”。看看这波跳水幅度——捷豹XEL、奔驰GLA直接砍掉50多万,首付款压到15万以内,奔驰不要“你有钱就能有一辆”,而是“你要来了就给你打折”。临近的奥迪A4L、A6L也不甘示弱,直降十几万。别克威朗新车跌破八万,日产轩逸四万的跳水,我差点怀疑是不是广告写错了数。
至于合资品牌,哪还谈什么“稳如泰山”。丰田卡罗拉降四万,大众朗逸也不甘落后,优惠直奔三万五。这些车型以往没事就摆高冷范儿,如今都上跳板“跳海”。究其原因,也不难理解。在新能源汽车疯长的背景下,燃油车企必须拼命自救。否则排量再大,门面再足,也只好原地等风吹。连本来脾气暴躁、坚壁清野的中级车——天籁、雅阁、凯美瑞等,现在都被裹挟其中,降价幅度普遍五万起步,起亚K5、现代索纳塔简直像入冬白菜:掉价20%起,还没人心疼。
国产品牌也不遑多让。红旗H5堂堂“国车”,降八万依然排不进折扣榜前四十。至于林肯Z,降价超二十万,销量却少得可怜,感觉把品牌当题材拍段子还更合适。帕萨特、迈腾等德系老大哥倒算稳重,只肯下点面子给出两成折扣,反正底盘够硬、不怕摔。凯美瑞、亚洲龙降三四万,厂家压根没打算咬牙保价,彻底放弃了“神坛光环”。
这样的跳水行情,当然也冲击了二手车市场。原以为买新车是躺赢,可新车一天一个价,二手老板们都成了“捡漏惊弓鸟”。你今天花低价抢个现车,明天转手立刻亏。有人恍然大悟:现在省的,未来出手时全得还回去。于是,市场秒变“技术流”——有人斗志昂扬地提车晒图,有人干脆原地观望,满脑子只有四个字——“怕被接盘”。
最乐的,可能就是4S店销售。这阵子他们朋友圈不是鸡血销售文,就是“健身教练口号”:“最后3台”“本地独享”“全国最低”。过去那些端着架子的销售,如今唯恐顾客不来,巴不得拉你进群一起对赌明天再降多少。看这架势,好像谁家生意不是香喷喷的,都怕库存砸手里。买辆好车曾是奢侈梦,如今成了“年中大促”福利。心动之余,却又忍不住怀疑,行情如此癫狂,能稳几天?
这样搞下去,普通家庭突然变身“懂行专家”,微信群主一个个成了汽车经纪人。连平时不关心车的同事都开始对比配置、研究新政策。未来几个月还有没有更狠的降价?现在买究竟值不值?每个人都开始拿自己当预言家,试图扒出市场变化的底裤,但说穿了,没人能保证明天的价格会不会再腰斩一刀。
其实,这场“车市大跳水”的背后,是消费观念和技术革新撞了个满怀。新能源车如潮而来,燃油车只好卷价格,比拼底线。想保值?不存在。想一步到位买入梦想车型?可以,但别指望多年后来个高价出手。市场又丑又现实,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小算盘与大趋势死磕。
所以,现在买辆车,不再是什么“人生阶段的仪式”,而成了跟风跳水游戏。你要冲动,不如等等,也许明天还能抄大底。你要理性,不如抓住今年最后几段舒适。无非是车市翻腾,当代生活的又一场出清——大潮退去,谁在裸泳,谁在捡贝壳,都得等下一波雷声响起才知道。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