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Z纽北测试,四座敞篷亮相,比亚迪升级大尾翼

纽北赛道的凌晨,空气里混杂着机油、焦灼和一丝被打湿的草地气息。

腾势Z停在检修区,四座敞篷没了伪装,尾翼像一张大嘴,仿佛随时要吞下赛道上的风。

工程师们在车身周围低声交流,时间仿佛被拉长,只有轮胎上的泥点在证明着刚刚的高速奔袭。

镜头一转,我忍不住想,如果我是那个站在尾翼旁边、手里捏着温度枪的测试员,此刻会在想什么?

腾势Z纽北测试,四座敞篷亮相,比亚迪升级大尾翼-有驾

是担心数据不达标,还是怀疑这台中国超跑是否真能在顶级赛道留下属于自己的“证据”?

纽北,可不是善茬。

先还原一下这出新鲜出炉的“现场”。

2025年11月8日,腾势Z无伪谍照和官方信息同步曝光,圈内一阵躁动。

大型尾翼、空气动力学凶悍设计、四座敞篷布局,瞬间点燃了“国产超跑终于硬起来了”的话题。

与此同时,motor.es早在10月就拍到它在赛道外围溜达,像是案发现场提前埋下的伏笔。

这不是普通的新车首秀,而是比亚迪腾势品牌第一次把超跑摆在全球性能玩家的桌面上,直面传统欧美门神和电动新贵。

赛道、数据、技术、品牌,四根线同时绷紧,像一起复杂案件,等着被抽丝剥茧。

腾势Z纽北测试,四座敞篷亮相,比亚迪升级大尾翼-有驾

腾势Z的核心看点,其实并不复杂——1080Ps三电机,2.5秒零百,百万级价格预期,纽北圈速瞄准7分12秒。

这些数字像DNA报告,既让人兴奋,也让人怀疑是不是又一次PPT造车。

不同的是,比亚迪这次技术自研成色远超过去,“云辇-M智能磁流变悬架”、“线控转向”、“全嵌入式折叠方向盘”,全都有实物和实测背景。

更有趣的是,四座软顶敞篷彻底打破了超跑“两座孤岛”的传统认知,这等于把“高性能+实用性”这两个本来互斥的变量硬生生揉在一起。

要是拿这台车去约会,后排坐俩丈母娘都不成问题——当然你得有勇气和钱包。

冷静拉回到专业视角。

腾势Z不是凭空落下的流星,而是中国汽车工业长期技术堆积的结果。

比亚迪这些年自研电机、电控、电池、悬挂,不知偷偷搞了多少“深夜实验”。

腾势品牌在高端化上试水许久,这次把“超跑”标签贴得这么死,其实是在试图打破欧美主导的超跑市场格局。

腾势Z纽北测试,四座敞篷亮相,比亚迪升级大尾翼-有驾

保时捷911、法拉利488、特斯拉Roadster2,这些名字像老玩家,腾势Z则是新人带着一堆新武器杀进牌桌,结果如何,先看圈速再聊情怀。

但参数不代表一切。

超跑圈的鄙视链,比地球自转还牢固。

你可以有快得离谱的加速,可以有一堆黑科技,但品牌、情怀、历史、光环,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才是顶级超跑玩家的软肋和心头好。

腾势Z的野心很明显,但它能不能在纽北留下真正的“名堂”,还得看实打实的数据和市场反应。

就像犯罪现场的指纹,有些是真的,有些是伪造的,只有法医和时间能分辨。

说到“超级跑车国产化”,我忍不住想到过去那些国产超跑的尝试。

造型激进、参数飞天,最后不是PPT收尾,就是被市场一脚踢回现实。

腾势Z这次的不同,是比亚迪背后长期技术储备和新能源领域的统治力。

腾势Z纽北测试,四座敞篷亮相,比亚迪升级大尾翼-有驾

别忘了,新能源超跑的游戏规则和燃油车完全不同。

电机瞬时扭矩输出、车身控制系统、智能悬架,这些不是传统机械能随便玩转的。

腾势Z的云辇-M系统和线控转向,理论上比机械悬挂反应更快,适应纽北这种变态赛道的复杂起伏——当然,理论归理论,现实中有多少“黑天鹅”,只有在赛道上飞完一圈才知道。

这里插一句自嘲。

做汽车评论这么久,见过无数“超跑试水”,最后都成了“超跑试水”(注: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中国品牌的性能自信,是被一堆无数次“再等等”磨出来的。

每次有新车发布,圈内总有人调侃:“这次能不能不PPT?”有时候,我怀疑我们这些所谓“专业人士”就是拿着放大镜找别人脸上的雀斑,真正的好皮肤谁也不敢保证一夜变成爆款。

所以这次腾势Z能不能成为“中国速度”的标签,我只能说,证据链还在补充中。

再细看腾势Z的产品结构,有几个细节值得推敲。

腾势Z纽北测试,四座敞篷亮相,比亚迪升级大尾翼-有驾

四座软顶敞篷设计,有点像在顶级性能和生活场景之间做了个“人性化妥协”。

它不像传统超跑那么自闭,也不像家用GT那么“温柔”,而是试图用配置和空间把更多高净值年轻人拉进来。

说白了,腾势Z在做超跑市场的“圈层破壁”。

但圈层这种东西,不是靠一套卡钳和动力参数就能砸开的。

你能吸引一批新用户,但能不能成为那批老炮们的“收藏品”,需要时间、成绩和故事。

技术自研这块,是腾势Z最有底气的地方。

比亚迪的电机、电控、电池和悬架系统,已经在家用车里玩得风生水起。

现在把它们集成到超跑上,无论是“云辇-M”还是折叠方向盘,都有前期验证做背书,至少不是拍脑门的“试验田”。

但理性看,真正考验一台超跑的,是高强度赛道环境下的耐久性、极限稳定性,以及在极端状况下的安全冗余设计。

腾势Z纽北测试,四座敞篷亮相,比亚迪升级大尾翼-有驾

纽北圈速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超跑玩家看重的是连续高强度驾驶之后车还能不能“完整开回家”。

然后是价格。

这车百万级预期,面对的是高净值的年轻用户。

中国超跑的高端定价,一方面是对技术和品牌自信的赌注,另一方面也无可避免地落入“品牌溢价”的悖论。

你能卖这么贵,用户愿不愿意买账,要看你能不能在圈层文化、品牌故事上讲出新花样。

否则,再强的参数也只是朋友圈里的炫耀素材,隔壁老法拉利还是会用历史和信仰吊打新玩家。

说到这里,不由得感慨,汽车圈和现实世界其实差不多。

技术创新很美好,但品牌、情怀和信仰更多时候是“非理性资产”。

我们总在追求性能巅峰,却常常忽略了人心深处的那些“不值钱的软肋”。

腾势Z纽北测试,四座敞篷亮相,比亚迪升级大尾翼-有驾

就像律师和法医在案发现场找证据,最后决定判决的,往往是那些“主观臆断”。

腾势Z此刻的纽北实测,既是一场技术自信的展示,也是一场品牌信仰的试炼。

回到赛道,凌晨的雾气还没散。

工程师们又一次围着腾势Z,数据仪器滴滴作响,尾翼在微风中晃动。

也许腾势Z能跑出全球顶级超跑的圈速,也许它还需要更多时间来补全品牌溢价和用户信仰。

但这场“国产超跑破圈实验”,已经实实在在地逼迫赛道上的老玩家重新审视中国速度的可能性。

如果说腾势Z真的开启了“中国超跑时代”,那么问题来了:当技术参数和圈层文化碰撞,到底谁才是决定超跑价值的终审法官?

未来五年,中国超跑能不能真正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是技术胜出,还是“情怀”继续碾压?

这个答案,目前没人能拍胸脯保证。

至少在今天凌晨的纽北,腾势Z用自己的方式递交了第一份证据卷宗——剩下的剧情,就交给时间和市场慢慢审理。

至于我们,或许该问一句:当国产超跑终于有能力站到性能巅峰面前,你准备好用什么标准来审判它了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