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管新规重磅发布,3天内通知违章,这五种情况不罚款!

最近,一篇关于“2025年交管12123新规”的文章在很多人的手机里传开了,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比如违章了三天之内肯定会收到通知,还有五种情况开车违章能直接免罚。

这消息听起来确实挺吸引人的,毕竟谁开车都怕违章罚款,要是真有这么多“福利”,那可真是个大好事。

不过,这事儿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交管新规重磅发布,3天内通知违章,这五种情况不罚款!-有驾

作为普通老百姓,咱们得把这里面的道道给弄清楚,别光听风就是雨,也别错过了本该属于咱自己的权利。

咱们先来说说那个最让人心动的“违章3天必通知”。

文章里讲,从2025年开始,只要是被电子眼拍到的违章,三天之内交管部门就必须录入系统,然后把通知发到车主手机上。

这个说法让很多人觉得,以后再也不会有那种过了好几个月才发现自己有条违章,结果还得交滞纳金的窝心事了。

这个愿望是好的,但事实跟这个说法稍微有点出入。

最重要的一个信息点是,这个规定其实早就开始实行了,根本不用等到2025年。

根据国家公安部发布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从2022年4月1日开始,就已经明确要求了。

规定里写的是,对于固定设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子警察抓拍的违章,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在信息采集之后的十天之内完成审核和录入,并向社会提供查询。

如果是流动测速车或者交警现场用设备拍的,要求更严,得在二十四小时内录入。

所以,现在大家收到违章通知的速度比以前快多了,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交管新规重磅发布,3天内通知违章,这五种情况不罚款!-有驾

之所以网上会流传“3天”这个说法,很可能是因为一些地方的交管部门工作效率比较高,内部要求自己三天内完成,但这并不是全国统一的硬性标准。

法律给出的期限是“10日”,这个咱们得记清楚。

所以,文章里提到的小王第三天就收到压实线的违章提醒,这完全是现有规定下的正常操作,说明当地交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很高。

这个政策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我们车主的知情权,让我们能及时处理违章,避免因为信息滞后而产生不必要的滞纳金。

所以,现在咱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检查一下自己手机上的“交管12123”APP,看看绑定的手机号是不是还在用的,消息提醒功能有没有打开。

国家已经把主动权交到了我们手上,咱自己可得接住了。

接下来,咱们再聊聊那五种可以直接申诉免罚的情况。

这部分内容可不是空穴来风,它们确实是存在的,而且一直都在。

这并不是什么2025年的新规定,而是交通法规人性化执法的一种体现。

只不过以前很多人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操作。

今天咱们就把它掰开揉碎了,一样一样说清楚。

交管新规重磅发布,3天内通知违章,这五种情况不罚款!-有驾

第一种情况,就是为了避让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比如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等,而不得不压线、闯红灯。

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助人为乐,是为生命通道让行,法律是鼓励和保护的。

如果你因此被电子眼拍到了,千万别着急去交罚款。

你只需要把你车上的行车记录仪视频保存好,然后在“交管12123”APP上找到这条违章,点击申诉,把视频作为证据上传,并简单说明一下当时的情况。

只要证据清晰,审核人员核实无误后,这条违章记录就会被撤销。

法律是有温度的,绝不会让好心人吃了哑巴亏。

第二种情况,是关于临时停车的。

有时候我们开车去接个人,或者送个东西,车在路边停一下,人没下车,发动机也没熄火,随时准备开走,但这个地方恰好是禁止停车的。

如果这时候被拍了违停,很多人会觉得冤。

这种情况下,也是可以尝试申诉的。

申诉的关键在于证明你只是“临时停靠”,而不是“长时间停放”。

交管新规重磅发布,3天内通知违章,这五种情况不罚款!-有驾

你可以提交证据,比如一张能证明你当时就坐在驾驶位的照片,或者行车记录仪里显示车辆只是短暂停留了几十秒或一两分钟就开走了的视频片段。

只要能证明你没有长时间占用道路的主观意图,尤其是在一些非主干道或者车流量不大的地方,申诉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第三种情况,是针对重复处罚的。

打个比方,你的车在一个地方违章停车了,上午被贴了一张罚单,你没注意,下午又被电子眼拍了一次。

这时候系统里可能会出现两条违章记录。

但实际上,这是同一个、连续的违法行为,根据“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只能处罚一次。

所以,你只需要在APP上对后一条违章提起申诉,说明这是对同一次违章行为的重复录入,要求撤销。

后台工作人员核实后,就会把多出来的那条记录给清除掉。

这钱花得冤枉,咱得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四种情况,就是大家常说的“首违警告”。

这个政策非常人性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全国统一的,也不是所有违章都适用。

交管新规重磅发布,3天内通知违章,这五种情况不罚款!-有驾

目前,像上海、深圳、厦门等很多城市都推出了这项政策。

它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危害不大、情节轻微的交通违法行为,比如在普通道路上忘了系安全带、或者不小心误入了外地车限行路段等。

如果你在这些城市,并且在一定周期内(通常是一年)是第一次犯这类错误,系统处理时可能会自动给你一个“首违警告”的选项,免除罚款和扣分,只进行教育。

这相当于给了驾驶员一个改过的机会。

事实也证明,这种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式效果很好,它提醒我们遵纪守法,而不是单纯地为了罚款。

第五种情况,是因为交通标志、标线不清楚而导致的违章。

我们开车都是根据路上的标志标线来的,如果这些“指挥官”本身就有问题,比如一个限速牌被茂密的树枝挡住了,或者地上的转向箭头因为磨损已经看不清了,导致你走错了车道或者超速了,这个责任就不应该由驾驶员来承担。

遇到这种情况,你需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把这个有问题的标志或标线清晰地拍下来,最好能拍几张不同角度的照片,能体现出它确实是看不清或者有歧义。

然后,在申诉的时候把这些照片作为证据上传。

因为执法的依据必须是清晰明确的,如果依据本身就有问题,那么基于这个依据作出的处罚自然也站不住脚。

总而言之,网上流传的这篇文章,虽然在时间点和一些细节上说得不太准确,甚至有些夸大,但它提到的核心内容——违章通知更及时、部分情况可申诉免罚——都是真实存在的。

这反映出我们国家的交通管理越来越精细化、人性化,不再是过去那种冷冰冰的管理模式,而是更多地考虑到了实际情况和普通人的感受。

我们作为车主,了解这些规则,学会使用“交管12123”这个工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仅能帮自己省下一些冤枉钱,也能让我们在路上开得更安心、更明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