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比亚迪单月销量为38.3万辆,相较于去年同期仅增长了12%。显而易见的是,在今年四月份以来,比亚迪的增速明显放缓。即便如此,也不影响比亚迪的销量规模在国内一家独大。
在去年,我说过比亚迪是最有可能成长类似于丰田、大众的自主车企。今年再来反思一下这个观点,我也坚信比亚迪有这个潜力。只不过,比亚迪需要考虑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了。比如,比亚迪需要一台类似于大众高尔夫GTI、丰田GR卡罗拉这样的“风格车型”。
比亚迪和大众丰田其实很相似
丰田和大众,可以说是目前全球市场最成功的两大跨国车企。它们之所以能成长起来,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家用车的畅销。比如大众有Jetta(国内为速腾)、高尔夫以及朗逸,而丰田则拥有卡罗拉、RAV4。
在比亚迪的体系中,我们甚至也能找到与丰田、大众类似的产品规划。比亚迪秦PLUS、秦L,可以看做是比亚迪自己的“卡罗拉”、“轩逸”。
而在中级轿车市场,比亚迪汉家族,也是手拿把掐地能够与帕萨特、凯美瑞竞争。甚至于在MPV市场,比亚迪的优势更大。丰田、大众至今没有一款能上量的MPV,但比亚迪拥有腾势D9、比亚迪夏两款车型。
来到技术端,比亚迪也有自己的标准化“普及技术”。
第五代DM技术,就和丰田的THS双擎、大众的TSI+DSG技术标签一样,早已深入人心并为人称道。
比亚迪DM-i技术的玄学之处,就在于它能给用户和厂商进行双向省钱。“2”字打头的油耗,让网约车司机们都能大大方方地把空调温度调到最低;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和1.5L混动发动机,对于厂家来说成本也不高。
所以基于现有的王朝、海洋系列车型以及备受大家好评的DM-i“省钱术”,比亚迪已经有了与丰田、大众竞争的基础。
不过我想说一下我自己的观点:比亚迪现在这个局面,其实市场和用户双向调节的结果。用户需要、用户想要什么车,比亚迪就造什么车。但在适当的时候,比亚迪或许可以调整一下自己的策略,些许的浪费没准能带来意外之喜。
比亚迪的工程师还是太老实了
如果你是大众车迷,你在和朋友吹牛的时候一定能如数家珍一般说出大众的光辉历史。其中,被一群疯子工程师在私底下搞出来的高尔夫GTI,是最神秘、最引人入胜的故事。
有了上述这些故事,哪怕你开的只是一台朗逸新锐、哪怕只是一台高尔夫300TSI,你也能说“我们大众是懂高性能的,也是有一些情怀的。”
但在比亚迪这边,秦L、宋PLUS的车主该如何吹牛呢?如果只说说仰望U8、腾势N9这些车,可能少了一些“扮猪吃老虎”的童话感,因为这两台车本身就是老虎。
所以,比亚迪需要一些亲民的高性能车。基于现有的技术方案,比亚迪可以说完全没有问题。
我早已帮比亚迪设想出了一条野路子:首先,比亚迪开发一台类似于二代福克斯、梅甘娜这样极具欧洲车风格的Hatchback两厢车。然后在这款车的基础上,塞下比亚迪最新的2.0T水平对置发动机。这台发动机的性能非常强悍,它拥有180kW、380N·m的性能储备,同时具备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低重心优势,用在两厢小车上不知道有多快乐!
至于底盘悬架,其实大可不必使用比亚迪最新的电磁悬架技术,因为这套成本太高,不够亲民。比亚迪直接把元PLUS的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架结构搬上来,再调得运动一点、硬一点,那就是妥妥的“GTI杀手”。
或者比亚迪干脆也不用再开发新车了,单独开发一个高性能部门就行,它可以叫做“ESE”(Electric Sport Evolution电力运动进化)部门。基于这个部门,可以针对比亚迪旗下各款车型进行“性能强化”。比如给秦L配上2.0T高性能插混动力,再来一个云辇-P底盘……如果这个运动部门再去参加一些世界顶尖赛事,那就更完美了。
结语:
基于上述设想,比亚迪造出来的高性能车虽然说大概率不会走量,但至少也能提升一下品牌的美誉度。换个说法,如果比亚迪的工程师们能够疯狂一点,那么在当今的舆论中,会生产出很多的“神话奇迹”。此时,比亚迪与大众的身位差距,可能真的不差个什么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