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司机太难了!证件齐全还被罚,钱花了人还懵

买了电动车,手续全办了,烦心事却才刚开始

电动车司机太难了!证件齐全还被罚,钱花了人还懵-有驾

我原来以为,给电动车上牌、办行驶证、买保险,还老老实实考了驾驶证,以后骑车就能心安理得,再也不用担心被查了。但现实比小说还离谱。现在的电动车管理越来越讲究,别以为手续齐全就可以无忧无虑,很多让人抓狂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在西安,这种感受更明显。新国标出台前,满大街都是所谓“超标车”。那阵子大家跟着政策走,先是办了临时牌照,后来又赶上过渡期延长。有人暗自庆幸,终于多混了几年。可真等到过渡期结束,该淘汰的车还是一辆不剩。现在的人基本都换成了带蓝牌、黄牌的“正经”电动车,驾驶证、保险一应俱全。按理说花了冤枉钱,至少应该过得舒心点吧?但等着你的可不是省心的日子,而是一连串意想不到的麻烦。

电动车司机太难了!证件齐全还被罚,钱花了人还懵-有驾

三种电动车,各有“走法”,分错道就等着收罚单吧

要说国家对电动车划分真是够细的。按照电池电压和时速分了三类:

电动车司机太难了!证件齐全还被罚,钱花了人还懵-有驾

48V那种是电动自行车,本来不用考驾照,规规矩矩在非机动车道骑

60V的电动轻便摩托,速度25到50公里每小时

电动车司机太难了!证件齐全还被罚,钱花了人还懵-有驾

72V以及以上的电动摩托,飙起来能到五六十

重点来了,只要你的是轻便摩托或电动摩托,就得老老实实在机动车道靠右边骑。想拐弯?别和电动自行车混着走,像开车一样提前并道,等着红绿灯。要是图省事跑到非机动车道,直接就算违章。更坑的是,遇上摄像头和路口,闯红灯、逆行、横冲直撞,只要被拍到,一律罚款警告。

电动车司机太难了!证件齐全还被罚,钱花了人还懵-有驾

我真心劝一句,别跟侥幸心理较劲。地方交警执法有松有紧,但如果多次被查,这点小钱、扣的分,说不定比你换车还快。

C1驾照还不够?增驾变“老司机”,分数却和汽车一样说没就没

不少朋友原来开小汽车,手里就是C1驾照。想着能不能顺便骑骑电动车?答案真让人抓狂:C1其实不顶用,正规上路得增驾成D证才可以骑摩托。不光如此,D证还能让你合法骑三轮、摩托啥的,升级版的C1D反而能搞定市面上常见的十四种车型。

可别高兴得太早。电动车的违章扣分和你开的汽车12分是一锅端。一次不注意撞进扣分区,汽车再不怎么开,分数都能全给电动车浪费掉。身边有朋友,几年辛苦没出问题,就因为骑电动车一时大意,下个月全家出行的资格都没了。说真的,没人想成“分数过敏症”,但现在这政策,脚下多跑两步,心里少堵一点。

马路上随处设陷阱,闯红灯、乱停车,拍照罚款一个都不落下

就现在的城市治理水平,电动车司机简直在和摄像头斗智斗勇。红灯闯了?罚。逆行?罚。斑马线不让人?照罚。你以为只要骑得规规矩矩没事,等着瞧,晚上回家一查,罚单照样从天而降。

有些城市对电动车还搞“限号”那一套。比如西安,规定每天两个车牌尾号不能上街,包括临时牌照。看日子、对尾号,一天不注意,分分钟成马路“隐身人”。谁都怕被抓个正着。

最容易忽视的是违停。我有个朋友,早上急着送娃上学,车随手一放,回头就被贴了罚单。你以为只要不碍路就没事?错!医院、商场门前一般都划了电动车专用位置。不按标线来,三分钟就可能被拍。

各种停车乱象,收费、罚单、消防通道,麻烦一个都不少

停车成了用车大难题。有时候专用车位不够用,偶尔占到汽车车位,立刻违停。哪怕没挡道,也可能被算违规。碰上小区、商圈、加油站、银行,多的是地方明令禁止乱停乱放。不该停的地方,绝对别心存侥幸,身边好几个同事丢了几百块,都是停车没多想惹的祸。还有进楼道、电梯都不行,被保安发现一顿数落,分分钟罚你个没完。

不少地方直接拉起了“收费大旗”。牌照、保险、行驶证、头盔全都到位,结果才发现最贵的是每天的停车费。在西安一些写字楼,电动车一天二三十元停车费成了常态,有的连100元的罚款都能轻松开出。钱都花了,人还一头雾水。

啥叫屋漏又逢连夜雨?骑个电动车上班居然成了钱包的新伤口。

不上道不算违规?管理上路方便,生活难题却没解决

其实,让电动车都上牌照,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车主违法时,能随时查到人。这样一来,人人自觉守规矩,城市路况是干净了、畅通了。但违停、限行和停车费这几个“老大难”,老百姓嘴上没少吐槽,总感觉政策推行得快,配套服务没跟上。

管理是为了方便大家,不是给普通人添堵。电动车让城市生活方便,可现在一套流程下来,普通人用起来却反而满肚子烦心事。太多规定脱离了生活本身,不是在帮大家省心,而是让人更累。

我真心希望,决策时能多听听大家的声音,别光拍脑袋定政策。堵不如疏,让大家骑得高兴,活得更踏实,才是真的有意义。

说到最后,电动车生活到底容易吗?

讲真,电动车这东西,本应让都市人多份便利、少点压力。可如今手续越来越多,规矩越来越细,普通车主仿佛成了“政策试验田”。花钱不少,麻烦不少,真到用车时,处处都是坑。希望有一天,制度和服务能相互配套,让“绿色出行”不仅写在口号里,更体现在每个人的日常里。

要是那天真能到,骑车的人笑了,政策才但得上咱们的钱和信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