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面包车的那点事,南方老陈前两天在群里吹牛:“我跟你讲,面包车就跟玩具似的,随便开,随便掉头,城里城外小路都硬过。”有意思,前几天我正好顺手把邻居家的旧五菱荣光开去建材市场,回头路上在工业区的烂泥地一个掉头,方向盘竟是打得比我那辆合资轿车还灵活,师傅说这叫“老底子面包,后驱,前轮全是纯机械咬合,没乱七八糟的辅助。”
面包车的方向盘,握上去分量感十足,尤其早些年的型号,压根没什么电动助力。头一次上手,低速转弯还得像跟健身似的使力,胳膊拧着。但一旦速度从缓慢升起来,那种转向直接、回馈清晰,感觉手和车连成一条线。五菱老司机还总说,“这玩意,助力少点才开得有意思。”有一回去修理厂做底盘检查,班里老技师瘸着腿边抠螺丝边嘴里嘟囔,“现在的人啊,都想轻轻松松拧几下轮子,哪还感得到那份弹性。”
其实短头面包车,你驾驶的位置几乎和前轮齐平,左手刚拧,车身立马侧头,车头的小动作可比家里的SUV敏锐多了。这点不是吹嘘。前段时间我们几个车友群里专门有人拿小尺量过,说前轮到司机屁股的距离比较,面包车占了上风——于是,窄路巷子,几乎成了这种车的主场。有个道上拉货老哥嘟囔:“平安夜那次我一把就从小区口掉了头,后面跟着辆轿车,倒了两下才过去。”
此外,转弯半径真是大面积被误传了。面包车大多数后驱,不用传动轴限制前轮角度,方向把一打到底真的就是比那些常见轿车多两三度,小路掉头不用折腾。曾有回货场里看见一辆老昌河,货拉得杠杠的,司机一把过,站在旁边的销售都啧啧称奇,说“这设计就是为了方便进出窄地方。”
说起方向盘自动回正那劲儿,某些新车越造越懒绷,转完还得人手慢慢拨。有回修五菱的小伙子唠嗑,说“我们的车,转过去,手一松,唰地就回来了,开着省心。”只是有些朋友会担心,这么扎实的设计是不是让舒适性牺牲了。真要讲底盘,面包车为拉货造的,悬挂偏硬,载着满满一车瓷砖都能稳稳地匀速跑。记得去年老韩搬家,让我借五菱帮着拉家具,硬生生塞了快两吨,车是低了,但依旧跟着柏油路跑直线,没一点漂移——那感觉简直像是开着缩小版的美系大皮卡。
面包车的窗多,车身规矩,坐进车里视野比轿车或SUV开阔得多。前窗短,左盲区小,堵车时候还能随手看见轮胎是不是贴路牙。粤语里说,“够晒清爽。”师傅笑言,“这才是拉货人的乐趣,装货的都喜欢这种窗户多,看得远。”
穿插一个小细节,有些车型像金杯老款,竟然还有隐藏式副风扇,一个车友去修车才发现一直没开过,夏天停在路边烤着,打开副风扇才真正降温,这玩意好多人都不知道。还有些老面包车在座椅底下自带备胎卡槽,比新车省空间不少,也是些冷门设计。
地区路况说起来,面包车真的算是下乡进城两相宜。离地高,底盘扛事,乡村烂路、施工路面甚至水洼都敢冲。邻居小董耍过一次,下过大雨后直接一脚油开下路基,后驱加离地间隙真不是吹的。可有一天微信群里有人发来视频,老五菱在水泥地硬生生撞了井盖,底盘硬是没散架,反倒是井盖歪了,这都快成坊间传说了。
面包车有没短处?师傅老李说“你别指望开这车追求隔音和高级感,开着呼呼风声,不过坐得高心里踏实。”朋友中也有吐槽空调不给力的,说夏天拉满人连风都“飘”不上来,是有那么点事实。但车友群里总有老顽童支招:铺点反光膜、缝点座套,晒不成啥。
这些年新老面包车对比,隔音确实改进不少,高配车型甚至多了USB接口和倒车雷达。不过,老款的机械油门感觉,还是有车友念念不忘。我哥们去年换了新金杯,直呼没有那股“咬手”劲儿了。
至于价格和保养,其实面包车买个零件简单不贵。附近的汽配店老板,“五菱的球头三十,你的丰田一百八,咋用得起啊?”小众品种都一样,真正开坏了也能修,两天就好。面包车的乐趣,外行人是不太懂的。像我们村头,小明去年拉货拉秧,路上掉了一块泥巴回家拍着方向盘笑,“就是这感觉,烧油不心疼,能蹭能躲,才叫过瘾。”
至于将来怎么处置这车,二手市场其实还蛮活跃。前年黄叔的那辆老昌河,廉价出租了出去,现在还在农贸市场拉着鱼虾。谁买谁用谁走,面包车总是不缺新故事。偶尔听说哪家修理厂收了辆废旧五菱,修来玩儿的,说要改成露营车,反正这圈子里,面包车的去向也没人能说准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