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B级车销量走高,燃油老将坚守,消费者关注变化

得B级车者得天下,这话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照着8月最后一周的销量榜单来看,谁能把B级车市场扒拉下来点料,谁就离“天下”又近了一步。可问题来了,B级车到底凭啥影响天下?消费者到底在乎啥?又是谁成了幕后赢家?这里边的门道,比表面看的热闹得多。

先别忙着看排名,先想一个问题:一辆售价十几二十万的B级车,为啥成了这么多人买车时的“梦想车”?难道大家真就差钱买不起SUV或者C级豪车?还是说,这两年B级车有啥新鲜变化,让市场重新活跃起来?

你看榜单,新能源B级车现在可算杀疯了。海豹06拿下冠军,秦L被反超,Model 3也稳稳站在前排,这就说明什么?说明新能源现在没把合资燃油车当个事,而且还能卖得更贵。以前咱都说新能源只能下沉到小车或者入门级别,结果现在B级主力市场都被卷了。

为什么新能源的B级车能冲进销量榜?其实答案很简单,就俩字:价格。再说细点,是“性价比”。你看看这几台新能源B级冠军,十万出头就能买一台空间不小、配置不低、外形时尚的海豹06或者秦L DM-i,有的续航还比老美系日系合资车打得漂亮得多,开起来安静、用起来便宜。消费者又不是傻子,同样的钱,谁不愿意多花点得到一大堆新鲜玩意儿?

还有一个问题:为啥Model 3这个最贵的新能源还能上榜?这里头除了特斯拉品牌效应,核心还是你花二十多万,买到了一台“能打”的品牌形象,科技噱头拉满,再加上现在国产和合资在新能源里头竞争还没那么“内卷”,Model 3也算混得风生水起。

那燃油车还行不行?凯美瑞这回销量一举把帕萨特按了一下,迈腾、雅阁、宝马3系全都还在“主流圈子”里。这里要多问一句:明明新能源势头这么猛,怎么还有这么多消费者非得买燃油?原因也不难猜,新能源看着热闹,有些人还是得腻着“老三样”。油车多年来积攒下来的的口碑,售后服务体系庞大,加上家庭用车“充电焦虑”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对有些人来说,油车依然是稳稳的选择。

反倒是合资二线和美系的B级车,日子越发难混了。蒙迪欧、君威什么的,销量平平,速派、马自达EZ-6都快掉队了。其实市场就是这么现实:头部大牌能靠品牌和惯性继续赚,厂商资源都堆大盘去了,小众和夹缝生存的车型不玩点花样肯定越过越难。

新势力新能源这边问题也多。比如阿维塔06,上市初一阵野性,但现在一周卖个一千台都算奇迹,极氪、海豹06 GT刚冒头又沉下去了。为啥?新能源虽然人人喊布局,真要落地还是产品力和服务叠加的活。更别说一大堆“概念派”,一开始噱头多半天,但消费者的嘴可刁着呢,发现买来开着悬、维护麻烦、保值率低,不用三个月立马看出原形。

新能源B级车销量走高,燃油老将坚守,消费者关注变化-有驾

榜单上的德系豪华车,像宝马3系、奔驰C级、奥迪A4L,还是其乐融融地靠品牌溢价卖钱。中国消费者就是认这些标,大气、体面,皮实不皮实的先不说,除了贵,毛病不大。再往下看,亚洲龙、红旗H5、英仕派这几个都能把销量做上去,也说明合资大厂如果产品不给力,消费者说走就走。

带着这些榜单,我想问个大家经常回避的问题:B级车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家庭出行向上的一步,也是社会身份、事业成长的一个标志。买A级车多是刚毕业小年轻,C级车、SUV又超了大部分人的预算,可以兼顾面子和里子的,就是B级车。谁能占到B级这个细分市场的头部,谁也就能“赢得市场风向”。新能源汽车想做品牌,绕不开B级车的突破;老燃油品牌要固守阵地,也得死扛着B级不可失。

所以这榜单其实反映的,从来不光是哪个牌子短期冲了一下排行榜,更是市场生态的轮回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今年新能源能逆袭,是因为补贴政策到头,厂家真把卷省下的成本投到产品和用户身上了,大家试水动力电池,这口吃惯了油车的消费者也开始尝试新体验。

新能源B级车销量走高,燃油老将坚守,消费者关注变化-有驾

但是你说B级新能源是不是就稳吃天下?远远没到呢。中国市场地广人多,北方寒冷南方炎热,车子既要适应长途,又要解决能源配套问题。大部分新能源B级车目前还是在东部、南方这些大城市走量。等超一线城市卷完,三、四线城市还得靠燃油。谁瞅准了这个市场缺口,把车既便宜配置又高、还不限牌,这就还顶一阵。

现在看出点意思没有?市场卖的是B级车,但背后卖的是“认同感”和“信任感”。新能源厂家谁能把产品卖成家庭信任的“刚需品”,谁就能踩着油车的脖子往上爬。燃油车厂要守住那点老用户,就得让人觉得这车能信赖,别出太大幺蛾子。可惜很多合资品牌还没看明白,啥都指望着品牌溢价,配置减配,价格不断抬头,不出掉队也难。

当然,排名高低只是暂时的风向标。就像这次秦L意外丢冠,很有可能下周又重新夺回榜首。这种短暂的冠军轮换,说到底还是“势头与潜力的较量”。消费者越来越实际了,你品牌再大,价格再诱人,要是辆不过关的车,分分钟被替代。

这里插一句,那些跌到榜末甚至快没了的B级车型,厂家要是真想活下去,不如学学“以退为进”的策略。既然卷不过头部,就琢磨琢磨年轻群体、个性化用户,做点差异化产品,不要跟风堆配置、抢空间,可以掏心掏肺搞服务、做情怀,没准就能火起来。

要我说,B级车市场的牌桌上,谁能过日子不是看一时成绩牌面,而是能不能琢磨明白中国人的用车逻辑、用车情结。新能源和燃油爬来爬去,本质上还是在比“谁能讨好最多的中国家庭”。价格要实惠、配置得靠谱、售后要方便;还能让家里老人安心接受,小孩觉得新鲜,开着别丢面子,上下班省心,这才是到最后的赢家底牌。

新能源B级车销量走高,燃油老将坚守,消费者关注变化-有驾

最后我想问一句,下次你路过4S店、翻排行榜,看着这些B级车热气腾腾地卷着、吵着、争着面子里子的时候,你心里会不会有点触动?你会不会也在想,什么才是你心目中值得信赖的那台“B级车”?别光看宣传和数据,体验过、对比过、用过,才能知道谁是真金白银,毕竟得B级者得天下,这句话不只是厂家们的“剧本”,也写进了消费者的用车人生。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