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2026款秦L DM-i正式推出,共两款配置。作为比亚迪中级轿车序列的主力车型,此次更新并未改变整体定位,而是在现有技术框架下,针对用户高频使用场景进行针对性优化。
新车最大变化在于纯电续航提升至128公里(CLTC工况),相较此前80公里版本显著延长。结合第五代DM混动系统,车辆在亏电工况下的百公里油耗降至2.79升。
续航与油耗的优化,源于动力系统效率的整体提升。发动机热效率、电驱单元响应速度以及能量回收逻辑均有调校。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老款车型可通过OTA升级实现油耗优化。
外观方面,新增“未央灰”车色,色调偏冷灰调,带有微妙的青釉质感,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呈现轻微变色效果。内饰延续简洁布局,换装电子怀挡,释放中控下方空间,操作逻辑也更贴近主流趋势,减少驾驶中视线转移。
智能化配置延续此前高阶方案。全系搭载DiLink 100智能座舱系统,支持多品牌手机NFC车钥匙、导航与音频流转、全场景语音控制等功能。无麦K歌、车载游戏等娱乐模块进一步丰富出行场景,虽非刚需,但在家庭出行或短途休憩时具备一定实用价值。
驾驶辅助系统名为“天神之眼C”,在原有高快领航和自动泊车基础上,新增通行效率优先、危险加塞提醒、车头/车尾自动泊出等功能。泊车过程中,车外语音可提示周围行人,提升安全性。
座舱体验的“常用常新”策略正在显现成效。近期OTA还增加了地图途经点编辑、蓝牙互联、语音查询生活服务等功能,表明车机系统并非一次性交付,而是持续迭代。这种模式逐渐模糊了“新车”与“旧车”在智能化体验上的差距。
秦L DM-i自上市以来,凭借较低使用成本和稳定可靠性,在中级轿车市场保持较高销量。对于注重长期使用经济性与便利性的家庭用户而言,这类车型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日复一日的平稳运行中,而非某一次技术突破。
在10万元级别的插混轿车市场,竞争已从单一动力形式转向综合体验的比拼。这种渐进式进化,或许比概念化的颠覆更能满足大多数家庭的真实需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