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升级也是召回?小米SU7的11万辆车为何要备案
看到新闻了吗?
小米汽车召回11.7万辆SU7标准版。
数字惊人。
但这次——不用开回4S店。
是的。
一次远程升级(OTA)而已。
然而它却被称为“召回”。
为什么?
一、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升级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公告,小米备案的是正式召回计划。
涉及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总共 116,887辆。
原因很明确:
这些车辆在开启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时,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
若驾驶员未能及时干预,可能增加碰撞风险。
有车主经历过惊险瞬间。
济南一位车主在高速上以110km/h开启辅助驾驶,前方货车突然变道,车辆却毫无反应,继续加速。
还有车主遭遇系统误判阴影为障碍物,导致突然紧急制动,后车险些追尾。
二、OTA升级,为何还叫“召回”?
许多人疑惑:既然能远程修复,算什么召回?
但这正是监管的关键所在。
自2020年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发布通知,明确规定:
生产者采用OTA方式消除汽车产品缺陷、实施召回的,应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制定召回计划,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依法履行召回主体责任。
这意味着,只要是为消除缺陷而进行的升级,就必须纳入召回监管体系。
这不是企业可选项,而是法定责任。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小米的召回编号以“I”结尾,表明其属于“受调查影响”引发的召回,并非企业主动发起。
三、不只是优化,更是安全边界的守护
小米表示,此次升级将优化辅助驾驶速度控制策略,新增动态车速功能,使高速领航辅助通行更连贯。
但更重要的是——
它旨在消除安全隐患。
监管部门强调,企业不得以“功能优化”之名,通过OTA升级隐瞒缺陷。
智能汽车不是“Beta版”试验场。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王建强指出,车企有义务明确告知消费者技术的边界,而非过度宣传自动驾驶能力。
四、信任:比修复代码更难的事情
尽管此次召回尚未造成实际人员伤亡,但信任的修复需要更多时间和诚意。
此前已有车主因系统缺陷要求退车,但官方回应多为延长质保或提供补偿。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若缺陷导致使用性能显著下降,车主即使通过OTA修复,仍可主张解除合同。
结语:进化中的汽车与不变的責任
汽车的形态在变。
修复方式在变。
但安全底线从未改变。
这次召回告诉我们:
无论科技如何进步,生命永远是第一优先级。
OTA升级带来了便捷,但并未改变企业对其产品缺陷应承担的责任。
对于智能汽车行业,这是一次重要的合规教育。
对于消费者,这是一次必要的安全提醒。
对于11万小米车主,请务必尽快完成升级——
因为安全,永远无法“远程”妥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