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的电池种类大揭秘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浪潮中,小米 SU7 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先进的技术,一经推出便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车型。而在一辆新能源汽车中,电池无疑是最为关键的核心部件,它不仅直接影响着车辆的续航里程,还与车辆的性能、安全性以及使用成本紧密相关。那么,备受关注的小米 SU7 究竟搭载了怎样的电池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小米 SU7 的电池奥秘。
小米 SU7 共有三个版本,各版本搭载的电池有所不同。
标准版小米 SU7 配备的是 73.6kWh 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供应商有两家,分别是比亚迪弗迪和宁德时代 。采用双供应商体系,车辆随机安装这两家供应商的电池。这种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磷酸铁锂材料的特性使得电池在高温环境下表现较为稳定,热失控风险相对较低。在实际使用中,它能为车辆提供较为可靠的动力支持,满足日常城市通勤以及中短途出行的需求。例如,对于每天通勤距离在 50 公里左右的上班族来说,充满一次电可以轻松满足一周的通勤需求。
Pro 版小米 SU7 搭载的是宁德时代提供的 94.3kWh 磷酸铁锂神行电池。神行电池在技术上有进一步的突破,它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在相同体积下能够储存更多的电量,从而提升车辆的续航能力。CLTC 续航里程可达 830 公里,对于经常需要进行长途驾驶的用户来说,这样的续航表现大大减少了充电的频次,增加了出行的便利性。而且该电池快充性能出色,15 分钟即可补充 350 公里续航里程,即使在旅途中电量不足,也能在短时间内补充电量,继续行程。
Max 版小米 SU7 使用的则是宁德时代的 101kWh 麒麟三元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的优势,能够为车辆提供更强劲的动力和更长的续航。结合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CLTC 续航可达 800 公里,并且 15 分钟快充可以补能 510 公里,充电速度更快,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性能方面,Max 版的双电机四驱系统搭配这种高性能电池,使得车辆的动力表现十分强劲,零百加速仅需 2.78 秒,能够满足追求驾驶激情和极致性能的用户需求 。
不同电池的性能亮点
从续航能力来看,标准版小米 SU7 的 CLTC 续航里程可达 700 公里,满足日常出行和一般中短途旅行不在话下。一位车主分享他日常上下班往返距离大约 60 公里,一周五个工作日,加上周末偶尔在市区内出行,充一次电基本能满足一周的使用需求,不需要频繁找充电桩,非常方便 。
Pro 版的 CLTC 续航里程更是高达 830 公里,这一成绩在同级别车型中表现十分亮眼。在实际测试中,有车主驾驶小米 SU7 Pro 进行长途旅行,从北京到南京,全程约 1000 公里,途中仅需充电一次,大大减少了充电等待时间,让长途驾驶更加轻松。
Max 版的 CLTC 续航也达到了 800 公里,并且凭借其 800V 超快充技术,充电 15 分钟就能补充 510 公里续航,这一快充速度堪称惊艳。想象一下,在长途旅行途中,利用在服务区休息、吃饭的 15 分钟时间,就能让车辆补充大量电量,极大地提升了出行效率。
电池技术的独特之处
除了不同版本搭载的电池种类和性能亮点外,小米 SU7 在电池技术方面还有一些独特之处。在电芯设计上,小米 SU7 采用了电芯倒置技术,这项技术是小米在电池安全领域的一大创新 。传统的动力电池中,电芯和泄压阀是正置的,一旦电池发生热失控,电芯内部产生的明火和有毒气体就会向上喷射,直接威胁到驾驶舱内人员的生命安全。据相关研究表明,在热失控情况下,高温和有毒气体在短时间内就能充斥驾驶舱,给乘客逃生带来极大困难 。
而小米 SU7 的电芯倒置技术则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将电芯、泄压阀和极柱同时倒置,当电池出现热失控时,明火和有毒气体能够迅速向下排出,通过专门设计的排气通道从车底排出,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乘员舱的安全。在 2024 年 9 月南京南站附近发生的小米 SU7 交通事故中,车辆撞击导致电池内部局部短路出现短时冒烟和明火,但由于电芯倒置技术的作用,明火未迅速蔓延,车上乘客仅受碰撞冲击受伤,这一事件充分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
在电池材料方面,小米也进行了优化和创新。为了解决电芯倒置后可能出现的冷却液泄露接触高压连接线部件造成短路风险的问题,小米特制开发了更低电导率冷却液,其导电率只有传统冷却液的 1/40 。通过增大短路电阻,降低了温升,实现了电池系统在持续浸泡下也不会导致急剧升温和短路,从材料的基础特性上解决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针对电芯倒置导致的电解液工作温度升高、寿命下降问题,小米汽车和宁德时代的研究人员定制了大分子耐高温电解液,工作温度较传统电解液提高 10 - 15°C,不仅解决了浸泡问题,还使得电芯整体的使用寿命提升到 15 年以上 。
电池相关争议与回应
小米 SU7 在电池方面也引发过一些争议。小米 SU7 标准版采用双供应商体系,随机安装比亚迪弗迪和宁德时代的电池,这一做法引发了部分消费者的讨论,大家关心不同供应商的电池在实际使用中是否会存在性能差异 。有消费者表示,虽然官方声称两款电池在续航里程和补能速度等关键指标上一致,但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因个体差异产生不同的体验,这让一些追求一致性的消费者有些担忧 。
2025 年 3 月 29 日发生的小米 SU7 高速碰撞事故更是将电池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事故发生后,宁德时代迅速回应称事故车辆使用的不是自家电池,这使得电池供应商的信息更加引人关注 。有观点认为,事故中车辆起火的情况与电池的安全性密切相关,因此电池的品牌和具体技术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小米方面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表示将严格遵循调查结果,确保事件处理公开透明 。
虽然此次事故让小米 SU7 的电池受到质疑,但这也促使小米和整个行业更加重视电池安全和技术的进一步提升。相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性和性能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可靠、安全的出行保障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