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有意思,也挺让人感慨的。
就是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那个问界M7,现在每个月轻轻松松就能卖出去两万多台,这个数字把很多人都给看傻了。
为什么说看傻了呢?
因为就在一年多以前,老款的问界M7在市面上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挣扎,一个月能卖个一两千台都算是烧高香了,很多人都觉得这车快要被市场给忘了。
结果,人家只是搞了一次升级换代,摇身一变,就成了现在车市里最抢手的“香饽饽”,订单多到工厂都得连轴转才能勉强跟上。
这事儿就奇怪了,一款差一点就“凉了”的车,怎么就能一下子“原地复活”,还成了爆款呢?
当初新款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心里都直犯嘀咕。
毕竟这车定价也不便宜,二十多万快三十万了,在这个价位,竞争对手可都是些狠角色,理想、小鹏这些新势力就不说了,更有一大批人觉得,我添点钱,或者就这个预算,买个奔驰、宝马、奥迪的入门款,那个蓝天白云的标,或者三叉星徽,开出去多有面子啊?
一个国产新品牌,凭什么让人家心甘情愿掏这么多钱?
但是,市场最后给出的答案,却结结实实地打了所有怀疑者的脸。
这背后肯定不是一句“华为品牌光环”就能解释清楚的,它一定是做对了很多事情,而且是精准地做到了大家的心坎里。
咱们先聊聊这车最硬核,也是最能体现华为功力的地方,就是那个智能驾驶系统。
以前咱们一说起自动驾驶、智能辅助,总感觉离生活有点远,要么就是个噱头,要么就是只能在高速上用用,一到市区复杂的路况就“抓瞎”,隔三差五就得人工接管,用起来提心吊胆的,还不如自己开省心。
但问界M7搭载的这套华为ADS 2.0系统,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很多人的看法。
它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不用过分依赖那种需要提前测绘的高精度地图,就能在全国大部分城市的主要道路上实现领航辅助驾驶。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咱们说个大白话的例子。
这就好比你请了个司机,别的品牌的智能驾驶像个新手司机,必须严格按照导航走,地图上没标的小路或者遇到临时封路,他立马就慌了,赶紧喊“老板,你来开吧!”。
而华为这套系统,更像一个开了二十年出租车的老师傅,他不仅看导航,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眼睛”(摄像头和雷达)时刻观察路况,分析周围车辆的动态。
比如前面有辆车开得歪歪扭扭,它会下意识地离远一点;旁边车道有辆外卖小哥的电动车想见缝插针,它能提前预判到,稍微减点速让一下,避免一次急刹。
尤其是在晚高峰那种车水马龙、人车混杂的“地狱级”路况下,它能帮你处理绝大多数情况,你自己需要伸手干预的次数大大减少。
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功能了,它带来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松弛感。
你堵在路上的时候,真的可以稍微放松一下,喝口水,回个微信,精神压力小了很多。
当别人还在吹嘘自己的车能自动跟车的时候,问界M7已经能让你在堵车时,把驾驶的疲惫感降到最低了,这种体验上的差距,用过的人才知道有多香。
说完了这个聪明的“大脑”,再来看看车里的“智慧空间”,也就是那个鸿蒙智能座舱。
很多人一听智能座舱,第一反应就是“不就是屏幕大点儿,能上网看电影嘛?”。
一开始我也这么想,但深入了解后发现,鸿蒙座舱玩儿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它的核心理念是“生态互联”,是把你所有的华为设备无缝地串联起来,让车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交通工具,而是你数字生活的一个延伸。
咱们可以想象几个生活中的场景。
比如,你出门前在家用华为手机查好了去一个陌生商场的路线,等你上了车,根本不需要任何操作,车上的大屏幕自动就弹出了这条导航信息,直接问你“是否开始导航?”。
再比如,你戴着华为手表在小区里跑步,耳机里放着一首特别带劲的歌,跑完步拉开车门坐进去,车里的音响会自动接着你耳机里的进度继续播放,整个过程无缝衔接。
你老婆坐在副驾驶用华为平板看电视剧,觉得屏幕小了不过瘾,可以直接把视频画面“甩”到中间的大屏上,全家一起分享。
这种体验,是传统车企甚至其他新势力很难做到的。
因为它不是简单地在车里装几个软件,而是从底层系统上就把手机、手表、平板、汽车彻底打通了。
包括那个叫“小艺”的语音助手,也变得特别聪明,你不用像跟机器人下指令一样一句一句说,可以直接用正常说话的语气告诉它:“小艺,我感觉有点热,把空调调到22度,然后打开座椅通风,再给我放一首陈奕迅的歌。”它能一气呵成地把这些事儿都给你办了。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便捷,对于那些本来就在用华为产品的用户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咱们来聊聊最实在的东西:空间、舒适度和性价比。
这也是问界M7能直接挑战甚至“抢走”很多原本打算买奔驰、宝马、奥迪客户的杀手锏。
那个经典的问题又来了:“我花三十万,买个BBA难道不好吗?”。
咱们就来算一笔实实在在的账。
三十万左右的预算,你能买到的BBA,基本上就是奔驰GLC、宝马X3和奥迪Q5L的最低配或者次低配版本。
车当然是好车,品牌也响亮,但你得到的是什么呢?
空间只能说够用,后排坐三个人会感觉比较拥挤;配置上,座椅通风、座椅按摩这些就别想了,大概率还是织物或者最基础的人造革座椅;智能化体验更是和国产新势力没法比。
而新款问界M7用同样的价钱给了你什么呢?
它主打一个“大五座”的概念,把后排乘客的体验做到了极致。
那两个后排座椅,几乎就是飞机头等舱的待遇,可以一键躺平成一个非常舒服的半躺姿势,腿托自动升起,还带着加热、通风和按摩功能。
你想想,跑长途的时候,老婆孩子在后面舒舒服服地躺着睡觉或者看电影,这种感觉,在BBA那里,你可能要花到七八十万买个X7、Q7这个级别的车才能享受到。
它的后备箱空间也大得惊人,正常状态下,放两个大号行李箱再加一个婴儿车都绰绰有余。
要是把后排座椅放倒,那简直就是一张移动的双人床,铺个垫子就能在郊外露营。
这种既能满足日常家用,又能兼顾诗和远方的全能属性,可以说是精准地戳中了当下中国家庭用户的每一个需求点。
所以,整个逻辑链条就非常清晰了。
当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用户,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奶爸”们,手握三十万预算买车时,他们面临一个选择:一边是能带来品牌满足感,但在空间、舒适度和智能化上处处捉襟见肘的传统豪华品牌;另一边是品牌可能没那么响亮,但能让全家人都坐得舒舒服服,开车省心省力,配置直接拉满,还能解锁更多生活场景的问界M7。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脚投票,他们发现,所谓的“豪华”,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车标所能定义的了,而是由实实在在的科技体验、乘坐享受和生活价值共同构成的。
问界M7的成功,恰恰就是抓住了这个时代消费者心态的转变,它用一种极其务实的方式告诉市场:只要你真的解决了用户的痛点,给出了超越期待的价值,大家就愿意为你买单。
这不仅是一款车的胜利,更是中国制造在高端市场一次漂亮的逆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