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召回引发热议,辅助驾驶现短板,行业迭代迎新考验

小米SU7大规模召回这事儿一出,网上立马就炸锅了。“116,887辆,创下行业纪录”这个标题看起来确实有点触目惊心,难免让大家生出个顶天的疑问:小米造车是真的摔了个大跟头,还是这其实只是新玩家们绕不过去的坎?想想啊,小米是干啥起家的?手机!当初别人都在喊“为发烧而生”,它啪一个性价比爆表的手机,打的人措手不及。如今摇身一变,跑来造车,头一炮就这么“壮观”地召回,这事儿到底怎么看?

先问一句,智能汽车发展到今天,是不是靠犯错踩坑走出来的?老百姓常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可造车这事儿,有时候“南墙”撞一次就能让你半条命都没了。这回小米召回的理由是L2级辅助驾驶系统在某些极端复杂情况下“识别与处置不足”,简单说就是:脑子转得跟不上路况,遇到点特殊情景就懵圈了。你觉得自己买了个智能汽车,结果它还得靠你提醒、拉一把,这到底算是人帮机器,还是机器帮人?

再退一步问,咱们真有多少人明白L2级到底能干啥?很多人觉得带个“辅助驾驶”就等于“自动驾驶”,但实际上,这俩玩意儿差着一大截。汽车前端的广告是贼花哨啊,什么“媲美百万豪车”、“无缝领航”、“智慧大脑”统统喊得山响。但真遇到复杂工况、极端天气、意外干扰,人工智能眼睛一黑、脑子一抽,还得你人类司机亲自上阵兜底。你说这体验谁受得了?

可再看看前辈,特斯拉2015年因为Autopilot出过问题,也召回过9万辆;蔚来ES8 2018年因为电池隐患也拉过近五千辆回炉。小米这次体量更大,但性质其实也没差多少,都是车越来越聪明,坑也前所未有地新鲜和难搞。你会发现,这哪是什么小米一个人的问题,全世界的智能新势力都被“实际体验赶不上广告鼓吹”给困住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归根结底,有三刀:第一刀,技术激进,测试赶不上野心。SU7一上马就想PK行业头部,但传统车企试车几十数百万公里都有了,小米刚刚才卷上赛道,路上变量比手机多着十万八千倍。真实工况谁也说不准,国内路况复杂,天气说变就变,L2级别系统真靠自家那点积累,未免太自信。第二刀,供应链生疏,磨合不够,移植手机那一套不灵。像传感器要精调,算法要和硬件死掐,这种复杂配合,手机上能靠快马加鞭、互联网思维凑合,造汽车就得真刀真枪搞出来,谁掉链子都不行。第三刀,用户预期被拉得太满,心理落差极大。一边标榜“智能无极限”,一边让人自己兜底,翻车了还得怪你“没看说明书”。这个锅,用户不想背呀。

回头再问,小米的“手机经验”到底能不能直接照搬到汽车?理论上,手机的套路是啥?靠高性价比、OTA升级、用户社区反馈闭环。缺陷找到了,OTA一推,次日系统升级,大家就都满意了。但车不是手机,OTA推个游戏补丁慢点不卡谁都能忍,辅助驾驶“卡顿”了一下,分分钟硬杠上马路牙子。车的硬件、传感器、芯片,手机能快迭代,车可没那么小打小闹。你想走通MIUI时代的模式,行不行?可以,但要加倍小心:一边要多听用户反馈,收集各种奇葩路况问题,一边要思考,智能化又不能嘴上喊着进步,身体却给打回原形。

有意思的是,这次召回其实没那么可怕。召回怕吗?怕的不是发现bug,是不愿意承认问题、死鸭子嘴硬。汽车圈里规矩越来越严,召回越来越正常,就像手机升级系统,出了锅要补,用户没那么玻璃心,活生生的“召回常态化”其实是行业自我进步的象征。谁还没点通病?但关键是你发现问题后敢不敢快刀斩乱麻,及时修补。小米这步走得快不快,有没有诚意,其实决定了将来能不能成为大佬。

这里也不能不说,智能驾驶这东西发展到今天,野心是一把双刃剑。没错,想和特斯拉叫板,谁不想一夜之间实现弯道超车?可是越到风口浪尖,越该知道“安全”二字不是花架子,而是真家伙。做汽车如果还带着“互联网快餐”思维,老想的是“快速试错、快速叠代”,一不小心扣子就会扣错位。安全这关过不去,讲再多故事都没用。智能汽车的未来,绝不会轻轻松松让一帮“讲流量故事的大V”说赢了。

再说回行业整体,小米这事其实给所有车企敲了警钟。以后谁还敢拿“辅助驾驶”噱头过度兜售,不把极端情况纳入测试标准,谁就是给自己挖坑。极端天气、光线干扰、传感器失灵这种,没人能打包票自己永远不会中招。就像考试不能只考平时八股文,偶尔也得来个高难度送命题。行业只有补上这课,技术才叫得上“成熟可靠”。

小米SU7召回引发热议,辅助驾驶现短板,行业迭代迎新考验-有驾

想想苏炳添百米冲刺,只有一步步把协调性、爆发力、安全底线都做到极致,才能跑进巅峰圈。小米SU7这波召回,表面看着影响大,其实也是一堂“成人礼”。面对外界质疑,重要的答案不是“我是不是输不起”,而是“小米能不能及时复盘、及时成长”。

当然,有不少人说这次是“小米滑铁卢”。可历史告诉我们,滑铁卢之后才是故事的开始。有多少企业,头一回汽车交付规模大,意外也大,三四年后凤凰涅槃?小米这次怕啥,只要别捂着盖着,继续填坑升级,下次还得让人刮目相看。只是啊,这回宣传口径该敲敲木鱼了,“辅助驾驶”就是辅助,有上限有限制,别再“公式化、神话级”宣传,一出事又甩锅给用户素质,那就真掉队了。

小米SU7召回引发热议,辅助驾驶现短板,行业迭代迎新考验-有驾

我始终觉得,市场没那么刻薄,汽车行业是条长坡厚雪的路。谁能踏实走好、耐住寂寞、死磕安全、持续进化,下一个高光时刻早晚等着你。用户也不是白给的,小毛病你肯承认,真诚对待,咱都能等你升级完善。但谁要是油嘴滑舌,眼高手低,把消费者当韭菜薅,那一定会翻大船。

小米SU7召回引发热议,辅助驾驶现短板,行业迭代迎新考验-有驾
小米SU7召回引发热议,辅助驾驶现短板,行业迭代迎新考验-有驾

问到最后,小米这一步,到底是滑铁卢,还是起跑线?历史不会说谎,时间比一切都公道。造车这门学问,不是ppt和故事能糊弄的,得用镰刀和汗水换回信任。智能汽车的路很长,全行业都要学会认清自己,不再把“安全”当敷衍,“创新”才有可能继续生根发芽。

既然选了远方,就得风雨兼程。有了这次召回的“成长礼”,下次希望看到的不再是一串串冰冷数据,而是真正成熟、值得托付的智能车。不管屏幕后头的各位朋友是吃瓜看热闹还是一针见血,都得记住一句老理儿:技术可以迭代,安全没有回头路。

所以,小米,加油。别像手机那个味儿了,拿出点铁匠精神,一锤一锤把车子敲扎实了。用户期待你用行动证明,滑铁卢只是一次跳板,技术和责任才是通往未来的护身符。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