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车企还在为单一爆款车型绞尽脑汁时,吉利汽车用23.77万辆的7月销量给出了不同答案——同比增长58%的业绩背后,是银河、极氪、领克三大品牌组成的"铁三角"协同发力。这不禁让人思考:在新能源与燃油车激烈交锋的当下,吉利的多品牌战略究竟暗藏怎样的竞争密码?
三线卡位:银河+极氪+领克构筑5-50万市场"铁三角"
吉利7月销量数据揭示了一个精密的品牌矩阵布局。银河系列以9.5万辆销量实现237%的同比增长,其中银河E5月销1.3万辆,验证了15-25万大众新能源市场的精准定位。这个价格区间正是合资品牌燃油车的传统腹地,银河星愿单月4.4万辆的表现,直接冲击了卡罗拉、朗逸等老牌劲旅的市场份额。
极氪品牌1.7万辆的销量看似规模不大,但8%的增长率背后是30万+高端市场的坚守。随着极氪9X开启预售和009光辉版交付,这个定位高端的品牌正在展示技术溢价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极氪已成为全球猎装车销量第一品牌,第30万辆猎装车型在7月下线。
领克品牌2.72万辆的销量和28%的增长率,则体现了15-30万市场的混动技术优势。达成累计交付150万辆里程碑的领克,其900车型连续3个月进入高端全尺寸混动SUV前三,验证了品牌的长线价值。三大品牌合计贡献14万辆销量,形成从经济型到豪华市场的全覆盖。
"油电双杀":同一集团内的竞品份额争夺战
吉利独特的"油电双杀"模式在7月表现尤为突出。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5%(13万辆),其中纯电增长192%、插混增长42%。这种协同作战的底层逻辑是技术共享——雷神混动系统同时赋能银河E5(纯电)与领克07EM-P(插混),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市场层面呈现出有趣的"左手打右手"现象。银河星愿抢夺合资燃油车份额的同时,极氪9X的预售直接瞄准豪华品牌潜在用户。这种集团内部良性竞争机制,使吉利在不同细分市场都保持进攻态势。7月新能源销量13万辆中,银河贡献72%,领克占21%,极氪占13%,显示出清晰的差异化定位。
技术协同效应在WAIC大会上得到充分展示。银河M9搭载的超拟人车载AI智能体,与千里科技联合发布的AgentOS获得"镇馆之宝"应用实践大奖,这些创新正快速反哺各品牌产品力提升。同一技术在不同品牌间的流动,形成了吉利独特的创新放大效应。
"一个吉利"战略落地:从单兵作战到军团式突围
7月15日吉利与极氪签署的合并协议,标志着"一个吉利"战略进入实质阶段。合并后的集团将覆盖从主流到豪华的全市场段,以及纯电、插混、燃油全动力形式。这种整合带来的资源优化已经显现——共享SEA浩瀚架构使极氪9X研发周期缩短30%,验证了模块化造车的威力。
全球化布局同样受益于集团协同。7月出口3.53万辆同比增长6%,背后是EX5登陆波兰、巴西市场,领克Z20获EuroNCAP五星安全评级并刷新安全辅助系统得分纪录。印尼GIIAS车展上的多品牌联动,展示了"中国技术+本地化产品"的组合拳优势。
成本控制是多品牌战略的另一关键。银河A7与2026款银河E5的快速迭代,极氪009光辉典藏版的创新交付服务,领克10EM-P的全球首秀,这些动作都建立在共享研发体系和供应链的基础上。相比新势力企业的单打独斗,吉利的体系竞争力正在形成规模效应。
行业启示录:多品牌协同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吉利模式对汽车行业的启示至少有三重:首先是从价格带覆盖升级为用户场景覆盖,银河对应家用需求,极氪满足性能追求,领克瞄准轻奢群体;其次是核心技术通过不同品牌实现商业化验证,如雷神混动系统、AI智能体等技术在多产品线的应用;最后是全球化新思路,通过多地联动实现规模效应。
随着极氪9X、领克10EM-P等5款混动产品在下半年陆续推出,吉利向全年300万辆目标又迈进了一步。这种多品牌协同模式是否会被更多汽车集团效仿?当行业从单品竞争转向体系竞争,吉利的探索或许正在定义下一个十年的汽车业竞争规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