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批发市场,老王正踩着电动三轮车的踏板往车上装货,后视镜里突然窜出辆银灰色面包车,后斗塞得满满当当还跑得飞快。"这啥车啊?装这么多还能蹿得跟兔子似的?" 等红灯时老王凑过去问,驾驶座上的小伙子拍着方向盘笑:"五菱 EV80,电动的!装满三吨货跑市区,一天电费才二十块!"
这场景最近在货运圈太常见了。开了八年柴油小面的老李上个月刚把车卖了,新提的 EV80 停在物流园里总被围着问。"以前一天光油钱就得百八十,现在充次电三十块能跑三百公里,算下来一个月能多攒两千多。" 他边说边掀开后斗门,两米五长的货厢里码着六组蓄电池,"你看这空间,以前得跑两趟的活儿,现在一趟搞定。"
最让老司机们惊喜的是这台车的 "抗造" 程度。张姐在建材市场拉瓷砖,上个月暴雨天赶工,EV80 在积水里泡了半个车轮照样跑。"当时吓得我以为要大修,结果到 4S 店检查,师傅说电池组有防水设计,只要不没过充电口就没事。" 现在她逢人就夸这台车的全钣金车身,"以前那车拉瓷砖总磕磕碰碰,半年就得补次漆,这台跑了半年,后斗就掉点漆,铁皮厚着呢。"
城市里钻小巷子更是 EV80 的强项。三米出头的车长,转弯半径比电动三轮车还灵活。配送生鲜的小赵最有发言权:"菜市场那条路窄得两个人并排走都费劲,我这台车打两把方向就能掉过头,以前开小面得倒十分钟。" 他指着中控台上的倒车影像,"晚上送小区地下室,这摄像头比我眼睛还尖,墙根的消防栓都看得清清楚楚。"
现在物流园里的充电站总排着队,全是 EV80 的车主。"中午趁吃饭充半小时,能补两百公里续航,一点不耽误干活。" 刚拔下充电枪的王师傅给我们算笔账,"买的时候比燃油车贵三万,但政府补了一万二,加上省下的油钱,一年就能回本。" 他发动车子时特意让我们听:"夜里送医院的货,这电动的没噪音,保安都不用起来开门。"
车管所的数据最说明问题,今年一季度新能源货运车销量里,EV80 占了近三成。正在办理过户的小周是 95 后,他看中的是这台车的智能配置:"定速巡航跑高速太省力了,自动大灯进隧道不用手忙脚乱,比我爸那台老车强太多。" 他手机上的货车帮 APP 正响,"你看,刚接了个五十公里的活儿,算下来纯利润比以前多四十块。"
夕阳下的物流园里,十几台 EV80 陆续回场,充电口插着的电缆像银色的藤蔓。以前傍晚总弥漫的柴油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轻声的交谈和扫码充电的提示音。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几乎每个车主都会在车身上贴反光条,"不是规定要贴,是想让更多人看见,咱货运司机也开上新能源车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