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很多人都觉得,现在你要是想体验一把高科技的智能驾驶,那基本就得去看电动车。
什么自动跟车、自己拐弯下高速,好像都成了电动车的专利。
咱们这些开习惯了燃油车的朋友,似乎就被时代给落下了,感觉手里的车钥匙,开的更像是一部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机”,而满大街跑的电动车,个个都像是能上网能玩游戏的“智能机”。
这种感觉,相信不少燃油车主心里都嘀咕过,难道咱们就享受不到科技进步的红利了吗?
然而,最近一汽-大众新上市的全新揽境,就给我们带来了个大大的惊喜。
它直接站出来说,谁说燃油车不能有“智慧大脑”?
我们这次要实现“油电同智”,意思就是,我们这台烧油的SUV,在智能驾驶这方面,要跟顶尖的电动车看齐。
这话说得很有底气,也让很多人好奇,一台传统的燃油车,底盘、动力系统都没变,它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黑科技?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来聊聊这台全新揽境到底是怎么把“智能”这件新潮的外套,严丝合缝地穿在燃油车这副传统的身板上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套名为IQ.Pilot的增强驾驶辅助系统,最核心的突破点在哪里。
它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它开车“不靠标准答案”。
过去我们听说的那些能实现高速自动驾驶的系统,绝大多数都离不开一样东西,叫做“高精度地图”。
你可以把这个地图想象成一本无比详细的“考试答案”,上面不仅画着路,还把每一条车道的宽度、每一个红绿灯的位置、甚至路边的护栏和树木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车子就像一个只会背书的学生,严格按照这张图给出的“答案”来行驶。
这样做的好处是准,但坏处也同样明显。
万一开到了地图没覆盖的地方,或者路上突然出现个修路的路障,地图没来得及更新,那这套聪明的系统立刻就“懵了”,只能把驾驶权交还给司机。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智能驾驶功能只能在特定城市、特定高速公路上使用的原因。
而揽境这套系统,走了一条更像我们人类驾驶员的路子。
它不依赖那本“标准答案”,而是更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大脑”。
它的“眼睛”,是一套叫做“惯导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的设备,这是它背后的技术提供方,也就是大疆车载的拿手好戏。
跟普通车上的单摄像头不一样,这套系统有两个摄像头,就像人的双眼,可以通过视觉差异来精确地判断前方物体的距离、大小和动态,形成一个立体的三维画面。
这就让它看世界看得更准、更立体。
有了敏锐的“眼睛”,还需要一个聪明的“大脑”来做决策。
这个“大脑”是一个先进的“端到端”大模型。
这个词听起来很专业,但理解起来不难。
它不像过去的程序那样,设定好“如果看到白线,就保持在中间”这种死板的指令。
而是把“眼睛”看到的所有信息,包括车道线、前方的车辆、路边的行人、甚至是旁边车道压着线开的“马路杀手”,全部综合起来进行实时分析,然后直接给出一个最安全、最高效,也最像人类老司机开车的行驶路线。
举个实际的例子,你在高速上开车,前面有辆大货车开得很慢。
如果是老式的辅助驾驶,它可能会一直傻傻地跟在后面,因为它被设定为“保持车道行驶”是第一要务。
但揽境的这套系统会“观察”到旁边车道是空的,并且“思考”后认为,变道超车是更合理的选择。
于是,它会自己打转向灯,观察后方情况,确认安全后平稳地并线、加速、超越,整个过程流畅自然,不会让你感觉心里发慌。
再比如,前方遇到道路施工,车道线都磨没了,只剩下一些临时的隔离墩,它也能根据现场的车流和障碍物,自己规划出一条合理的通过路径。
这种能力,已经从“遵守规则”进化到了“理解路况并自主决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
当然,把这么一套聪明的系统装在燃油车上,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这可不是简单地把电动车上的零件搬过来就行。
燃油车和电动车在“身体构造”上有着天壤之别,要让它们完美配合,需要解决很多难题。
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反应速度”。
电动车,动力输出非常直接,电门踩下去,动力瞬间就到,几乎没有延迟。
但燃油车不一样,你踩下油门,发动机需要提升转速,变速箱需要判断是否降档,这一套流程下来,动力输出总会慢那么半拍。
如果智能系统发出一个指令,车子却慢悠悠地才做出反应,那驾驶体验就会非常糟糕,一冲一顿的,乘客肯定会晕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专门为燃油车的动力特性开发了一套控制算法。
这套算法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家,它能预判到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反应时间”,然后提前下达指令。
比如系统判断需要加速了,它会提前让发动机和变速箱做好准备,这样当指令正式执行时,动力就能恰到好处地衔接上,整个过程平顺得让你感觉不到是机器在开。
还有一个问题是“发热”。
这套智能系统需要强大的芯片来运算,而芯片工作起来就像个小暖炉,会产生大量热量。
在电动车里,可以借助给电池散热的冷却系统顺便给它降温。
但燃油车的发动机舱本身就是一个高温环境,尤其是在夏天,如果散热做不好,芯片很可能会因为过热而“罢工”。
为此,工程团队专门为它设计了一套独立的散热方案,确保这颗“大脑”在任何恶劣天气下都能保持冷静,稳定工作。
最后,也是最基础的,是打通燃油车内部的“沟通渠道”。
传统燃油车的电子系统就像一个老式的电话总机,各个部件之间,比如发动机、刹车、转向系统,它们的“沟通语言”和接口都是几十年前设计的,并没有为今天这种高度智能化的系统预留位置。
智能系统想要指挥它们,就像你用一部老式电话机去发微信一样,根本行不通。
为此,工程师们不得不重新梳理和打通了所有关键的通信协议,相当于给这台燃油车做了一次彻底的“神经网络”升级手术。
正是因为解决了这些难题,这套系统才能在揽境上表现得如此出色。
它不仅好用,还获得了大众集团内部一个非常严格的质量认证,叫做A-SPICE CL2。
简单来说,这就是汽车软件开发领域的“金牌标准”,由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制定。
能拿到这个认证,说明这套系统的开发流程和产品质量,都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更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提供这套技术的大疆车载,是国内第一家通过大众集团、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三方联合审核,拿到这个认证的供应商。
这意味着,这家中国公司的技术实力,已经赢得了全球顶级汽车巨头的最高认可。
所以,全新揽境的出现,意义远不止是推出了一款更智能的燃油车。
它向我们证明,汽车的智能化浪潮并不会抛弃燃油车用户,通过中国科技公司的创新和努力,燃油车同样可以拥有不输给电动车的智慧和体验。
这不仅是一汽-大众的进步,更是中国汽车智能化技术走向成熟、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一个有力证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