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大事,看起来只是一款新车的交付仪式,但懂行的人都知道,这背后牵扯着好几家大公司的未来,也预示着我们以后开的智能汽车会是什么样。
事情是这样的,9月28号,上汽集团和华为合作的新品牌“尚界”,把第一批尚界H5交到了车主手上。
这个交付仪式地点选得很有意思,在上海武康路390号,几十年前,上汽就是在这里和德国大众谈成了桑塔纳项目,那可是改变了中国家庭汽车历史的一件大事。
现在选这个地方,意思很明显,他们觉得这次合作也是一次开天辟地的大事。
这款尚界H5,最大的卖点就是华为的全套智能技术,包括那个用起来很流畅的鸿蒙座舱,还有非常聪明的乾崑智能驾驶系统。
更关键的是,它的价格定在了15万到20万之间,这正是咱们老百姓买车最集中的一个价位段。
结果可想而知,车子一发布,一个小时订单就突破了一万辆。
上汽的总裁贾健旭在现场说,这标志着真正的智能汽车进入了普通消费者的价格范围。
这话听起来,既是对新车的夸奖,也像是说给另一个人听的。
这个人,就是上汽自己的另一个高端智能品牌——智己汽车。
想当初,智己可是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是全集团的希望,目标就是冲击2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
为了它,上汽投入了巨大的资源。
但是,智己的市场表现一直不太理想。
2022年推出的第一款车L7,一年下来卖了不到5000辆。
后来虽然陆续推出了新车型,销量有所增长,但每年定的销售目标基本都没完成过。
比如2024年,目标是12到13万辆,最后只完成了大概一半多点。
今年更是因为在新车发布会上,为了对标小米SU7,把人家的一些关键参数给标错了,闹了个大笑话,在网上引起了不少争议。
销量上,今年的目标调低到了10万辆,可到9月份为止,也才完成了不到一半。
一边是和华为合作的尚界一炮而红,另一边是自己苦心经营的智己步履维艰。
这种鲜明的对比,其实背后是两家科技巨头的较量。
尚界用的是华为的技术,而智己汽车的智能座舱,用的是斑马智行系统,这家公司是上汽和阿里巴巴一起投资建立的。
所以,这不仅仅是两个汽车品牌的竞争,更是华为和阿里在智能汽车领域的一次正面交锋。
说到斑马智行,它其实是中国智能座舱领域的“老前辈”了。
它成立得比华为做汽车业务早很多,一度是行业的领头羊,是第一个把智能系统大规模装到车上,并且还进入了像大众、宝马这些合资大厂的供应商。
在最辉煌的时候,斑马智行号称给超过40个汽车品牌,800多万辆车提供过服务。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厉害?
但是,如果我们看看它最近为了上市公布的财务数据,就会发现情况并不乐观。
首先,它的收入增长几乎停了。
从2022年到2024年,公司的年收入一直在8亿多元人民币这个水平上徘徊。
要知道,这几年正是中国智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的时期,整个市场的盘子在以每年超过37%的速度变大,大家都在快速增长,你却在原地踏步,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更严重的是,它从每辆车上赚的钱越来越少。
我们简单算一下,2022年的时候,它卖一套系统给车厂,平均能收入960多块钱。
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掉到了350多块,跌了超过百分之六十。
公司自己解释说,这是为了抢占市场采取的低价策略。
说白了,就是赔本赚吆喝。
说到赔钱,斑马智行确实亏得非常厉害。
从2022年到2024年这三年,总共亏损超过了26亿元。
今年光是第一季度,就亏了15.8亿元。
这种烧钱的速度,让人不禁为它的未来捏一把汗。
与此同时,它的竞争对手华为鸿蒙座舱,搭载量却在飞速增长。
同样是这三年,鸿蒙座舱的装车量从7万多辆猛增到了51万多辆。
而斑马智行自己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车型搭载量,反而从近25万辆下降到了20万辆出头。
此消彼长,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
一个公司如果出了问题,往往会先从客户和人才上反映出来。
斑马智行现在就面临这样的困境。
它对上汽集团的依赖性太强了,今年一季度,光是上汽集团和旗下的两家大众合资公司,就贡献了它总收入的82.8%。
这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风险非常大。
现在,这个篮子也开始变得不那么牢靠了。
大众中国已经开始寻找其他的合作伙伴,比如和另一家科技公司中科创达成立了合资公司。
大众旗下的奥迪品牌,今年也开始用华为的鸿蒙座舱了。
更让斑马智行头疼的是,市场上还杀出了其他强劲的对手。
比如吉利汽车背景的亿咖通公司,它推出的Flyme Auto座舱系统也做得风生水起,2024年的新车搭载量就达到了28万辆,不仅抢走了大众的一些订单,还拿到了豪华品牌的项目。
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下,斑马智行在招股书里还声称自己2024年的搭载量是行业第一,这个说法显然是值得商榷的,也看出了它内心的焦虑。
外部客户在流失,公司内部也不稳定。
这几年,斑马智行的高管团队频繁变动,很多核心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都相继离职,跳槽去了其他车企或者科技公司,以至于被圈内人开玩笑说是智能座舱行业的“黄埔军校”,给别人培养了很多人才。
前段时间离职的公司首席财务官夏莲,更是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直言,不看好公司的业务发展,觉得上市圈钱不是自己的人生追求。
连管钱的都这么说,可见公司内部的问题可能比我们看到的还要严重。
回想几年前,2021年的时候,当时的上汽董事长陈虹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他说上汽不能接受有供应商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因为那样的话,车子就只剩一个躯壳,而“灵魂”掌握在别人手里。
这话当时被普遍解读为是拒绝与华为进行深度合作。
说完这话没多久,上汽还牵头给斑马智行追加了30亿元的投资,摆明了是要力挺自家人。
然而,市场是不会说谎的,消费者的选择才是最真实的。
几年下来,华为的鸿蒙系统凭借出色的用户体验和强大的生态能力,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面对这样的市场现实,再固执的“灵魂论”也得向现实低头。
如今,上汽不仅把尚界这个非常重要的走量品牌交给了华为,还派出了5000名工程师和华为的团队一起研发。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供应商的合作范畴,说明上汽已经下定决心,要深度拥抱华为的技术生态。
从当初的拒绝到现在的全面合作,上汽态度的转变,也反映了整个汽车行业在智能化浪潮下的无奈与必然选择。
现在,尚界和智己就像上汽内部的两个赛马选手,它们未来的市场表现,将直接决定上汽在智能化道路上的资源会向谁倾斜,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智能汽车供应链的未来格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