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三年,方向盘都磨出亮道了。说实话,时爱时恨,比和老伴过日子还纠结。省油?确实能省点,可有些坑,踩到才知疼,销售当初说“没私桩也好开”,我那天还差点被忽悠到莆田买两个轮毂盖,唉,现实啪啪扇脸。
电桩这事,说起来闹心:晚上下班,羊城路口那边的充电站,七个桩硬生生挤进去六辆网约车。等桩等到手脱皮,半小时过去,充一小时电,家人还问咋又抢菜回来。上回群里老郑还说,某小区物业半夜拔了他插混的充电枪,怕抢了新能源补贴指标,不知道真的假的——现在插混车主互相称“桩小偷”都能理解。
冬天续航缩水才是王炸。厂家标榜八十公里纯电,我往返城北方村,零下五度,实际能跑五十,不信你找大庆的哥们问问。三天两头钻公共充电站,像老头子买彩票。边充边算,快充每度电1.8块还得加停车费。师傅说加起来每公里得0.3块钱,比油混模式还高,去年春天油价涨那阵,心里还窃喜,现在折腾半天还是亏。
前阵子邻居小李买了台插混,提车第二天问我,没私桩是不是活受罪,我跟他说人生就像插混,选错了路,剩下的都是坑。买之前咋没人告诉我插混变拖拉机,跑高速吵得像理发厅。电池没电时发动机还逞能,120码上噪音飙到68分贝,像两台吹风机怼着脑壳那种。切道想超车,油门踩到地板,发动机干嚎,车速死卡在110码,后窗后面货车师傅摁喇叭,“还不让道,看啥呢!”
亏电状态油耗其实高到离谱。前天在机修大哥那喝茶他说他用打表测了下,插混亏电高速能干到七个半油,比同级别本田油车还多烧一点。背个大电池跑长途,白折腾,老赵说“不是脱裤子放屁嘛!”车友群都乐了。
新补一个冷门点——这车的低速静音确实舒服,堵车时发动机都不吭声,但电机脚下那种稠软感,踩起来不如奥迪油车那么硬朗,运动车迷应该会嫌弃。夏天调空调用纯电,电耗会突增一截,师傅笑曰“你以为无损?还有电池自耗在背后背锅呢”。插混车型上的闲置发动机热车限制,某些牌子甚至半小时不开自起动一次,不少小白误认为电驱“零油耗”,其实光发动机自维护都得消耗呢。
三年保养账单又是一嘴苦水。机油机滤基础千元起步,电机检测另加八百大洋。某些配件,比如制动再生系统的刹车片,寿命延长但维护也贵。老王上月在路边小修电池包线圈,零件从泉州发来还花了两天等待。
电池衰减,一提就心里出汗。三年充电一千两百次,续航从装车八十公里掉到六十八,算算八万块换电池的账单,快够买小飞度二手了。有师傅调侃“插混就是喝奶的老头,电池老了不硬邦邦”。保值率更惨,二手车行老板都直摇头,三年后残值差不多只剩五成七,比油车低十个点,上回跟隔壁市场讨价还价,听见老板说“插混,不收了,砸手里”。
其实插混也不是一无是处。有车主家里有充电桩,通勤不长,三年下来纯电模式成本低到每公里七分,人家说“真香,像深圳市区通勤,绿牌随便溜。”有师傅坚持插混的动力秒杀油车,起步快,他说“头段就是狠”,但一跑高速又蔫了。这车上下班倒是省心,可往返老家省道一趟,挺吃力。
有群里朋友说厂家敢不敢把电池寿命写进合同里?敢不敢保十年不衰减?有的品牌规定电池包八年十万公里,售后说“细则等公司通知”,车主笑:“到底算谁说了算?”还有外地品牌,电池损耗过快,跑一趟新疆都得提前做电池健康评估,也不知道是天冷还是电池本身就不行。
插混这玩意,像婚姻,合适的人用着欢喜,错配了就像掉进油锅。闭眼入坑基本都是家有私人电桩、通勤不超五十公里、跑高速次数少的,外面那些靠公桩充电的小白、三天两头出省长跑族、还在乎残值的,就快逃吧。这两年有人流传个段子:插混是技术过渡,不是终点,厂家把不好意思说的毛病都埋进了主打“无焦虑”里。
最近我还没决定换什么车,朋友圈调侃我说“电池还扛得住你折腾吗?”翻翻保养卡账单,想找电池厂问赔偿,结果电话还打不通。师傅嘴快:“等换车,先吃顿牛肉面压惊。”转头看方向盘的光泽,有点像人生的选择,拎不清就继续盘着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