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关于花20万左右买新能源车这事儿。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这么个说法,说不少人宁愿去买一台内饰简单得像毛坯房一样的特斯拉,也不太愿意选那些配置拉满、豪华得跟精装修一样的国产车。
这事儿要是放在两三年前,确实是个挺普遍的现象,那时候大家伙儿心里都有一本账,算来算去,觉得特斯拉虽然看着简单,但里子硬,开着省心。
不过,现在都2024年了,这个情况,可以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的那些老看法,现在可能得反过来看了。
得先承认,最开始那会儿,特斯拉确实有它的过人之处,尤其是在一些大家看不见摸不着,但每天开车都能感受到的地方。
比如说它的“三电”系统,也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这三大件。
那时候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同样是市区里跑,特斯拉Model 3一百公里能耗只要12度电出头,而同价位的国产车可能要到将近14度。
别小看这一点几度的差距,日积月累下来,电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尤其到了冬天,续航打折是所有电车的通病,但特斯拉的电池管理系统做得确实好,零下十度,它的续航达成率能超过八成,而当时不少国产车的平均水平可能也就七成多一点。
这就意味着,大冷天开着暖风,人家能踏踏实实地从城东开到城西,你可能就得在中途找个充电桩补补电,心里总有点不踏实。
还有那个辅助驾驶功能,特斯拉的Autopilot在高速上确实挺好用。
很多车主都说,每天上下班几十公里的高速路,开启这个功能,手轻轻搭在方向盘上就行,能大大缓解开车的疲劳。
所以,在那个阶段,很多人觉得,买车就跟买房一样,花里胡哨的装修固然好看,但水电煤这些基础工程要是不过硬,住进去天天都是麻烦事。
像什么座椅按摩、后排大屏幕,新鲜劲儿一过,一年也用不了几回,反倒是续航、电耗、辅助驾驶这些,是每天都要打交道的。
因此,选择一个“底子”好的毛坯房,自己再慢慢添置家具,成了当时很多精明消费者的选择。
这个逻辑在当时是完全成立的。
但是,咱们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如果说当年的国产新能源车还是个正在努力追赶的偏科生,那现在的国产车,早就成了全面发展的优等生,甚至在很多方面已经开始当“课代表”了。
就拿之前说的“三电”来说,特斯拉的电池管理是厉害,但你看比亚迪,直接拿出了“刀片电池”,安全性做到了行业顶尖,用针去刺穿电池包都不会起火爆炸,这种安全感是刻在骨子里的。
在充电速度上,国产车企普遍推广的800V高压平台,现在已经能做到充电五分钟,续航增加两三百公里,你在服务区上个厕所、买瓶水的功夫,车就充满了大半的电,这直接把过去那种“充电焦虑”给治好了。
再说说那个曾经让特斯拉引以为傲的辅助驾驶。
它在路况简单的高速公路上表现不错,可一到咱们国内复杂的市区里,面对各种突然窜出来的外卖电瓶车、毫无征兆的行人横穿马路,还有各种不讲理的加塞,它就显得有点“水土不服”,反应慢半拍。
反观我们自己的品牌,像华为和小鹏搞出来的智能驾驶系统,已经可以在市区里实现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领航辅助驾驶了。
它们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能精准地识别各种复杂的交通参与者,处理起紧急情况来,果断又平顺。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能不能用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用,甚至比人开得还稳的问题。
所以你看,当初特斯拉最核心的那些优势,我们不但追上了,还在很多关键地方实现了超越。
地基不仅打牢了,上面盖的房子也更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居住习惯了。
接下来说说钱的事儿,这可是大家最关心的。
过去,特斯拉的保值率确实很高,像个理财产品。
一辆车开三年,还能卖出原价的百分之六十多,而同期的国产车可能只剩下百分之五十左右。
这一来一回,里外里差了好几万块钱。
二手车商也认这个理儿,收特斯拉很爽快,看看电池损耗就行,因为它也没啥多余的配置可以折旧。
但收国产车,就得挑挑拣拣,说你这个后排屏幕不值钱了,那个氛围灯没人要了,使劲往下砍价。
可这个情况现在也变了。
保值率这东西,说白了跟市场保有量和品牌口碑是直接挂钩的。
你现在出门看看马路上,跑得最多的是什么车?
是铺天盖地的比亚迪,是理想、蔚来、小鹏。
当一个品牌一年能卖出几百万台车的时候,它的配件、维修、服务网络就会变得极其完善和便宜,市场上的用户多了,口碑自然就起来了,保值率也就水涨船高。
现在一些头部国产品牌的保值率,已经和特斯拉非常接近,甚至在某些车型上已经反超了。
更重要的是,咱们得算一笔“全生命周期”的账。
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用起来是方便,但那是它自己的一套封闭系统。
而我们国家现在在干什么?
是在编织一张全国性的、开放的充电网络。
国家电网、特来电,加上各大车企自己建的充电桩,品牌之间互相开放,你开A品牌的车,可以去B品牌的充电站充电,这才是真正的大格局。
而且,现在绝大多数国产新能源车都带一个特别实用的功能,叫对外放电。
周末出去露营,车子可以变成一个大型移动电源,让你吃着火锅唱着歌;家里万一停电了,还能给冰箱、照明这些应急供电。
这些实实在在提升生活品质的功能,是那个“毛坯房”给不了的。
最后,咱们再回到配置这个问题上。
特斯拉的极简风格,说好听点是专注核心功能,说得不客气一点,其实也是一种对用户多样化需求的“漠视”。
它觉得你不需要仪表盘,觉得实体按键是多余的,觉得所有操作都应该在一个大屏幕上完成。
这种设计对于追求纯粹驾驶的极客来说可能很酷,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用户来说,并不一定是最优解。
而我们的国产车企,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们真正读懂了中国人的需求。
那个被一些人吐槽的“女王副驾”,对于经常需要照顾老婆、女友的男同胞来说,简直是提升家庭和谐的利器。
那个看似没用的后排娱乐屏,在长途旅行中,就是能让后排孩子安安静LI静看动画片的“哄娃神器”。
更不用说像理想汽车那样,直接把冰箱、彩电、大沙发都搬进了车里,把车从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了一个可以移动的、充满温馨的“家”。
还有华为的鸿蒙车机系统,能把你的手机、手表、家里的智能设备和车无缝连接起来,你在手机上没听完的歌,一上车就能接着放,这种万物互联的流畅体验,是特斯拉那种孤零零的车机系统完全无法比拟的。
所以说,现在的国产车已经不是过去那种简单粗暴地堆砌配置了,而是在深刻理解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真实需求后,进行的人性化、场景化的功能创新。
它们增加的不是一个个冰冷的配置,而是一个个能让你的用车生活变得更舒适、更便捷、更温暖的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