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看着就开上了,是个什么情况。十一出游回来,心里还挺满足的,路线灵活,景点也不拥挤。你知道嘛,去年我还在想,到底要不要换纯电,搞得我心里跟揣了个小算盘似的。就这次回程,特别有意思——高速服务区那个理想充电站,居然没有排队。之前都以为,十一假期出行要排半天队,结果晃晃悠悠就充好了,心里有点躁动。
坐在车里,我顺便抖了抖手机,突然想到,既然都不用排队了,要不要趁这个机会,把之前的增程换成纯电体验一把?说实话,我还没完全决定,但这个想法在脑袋里嗡的一声炸开了。我就在想,不试试纯电的驾驶感受,怎么知道和增程差别到底大到啥程度呢?毕竟增程车那套系统,虽然靠谱,但也有点血统高贵的感觉,一点真实的纯电驾驶体验都少。
然后我就把车钥匙递给试驾人员,坐上了那台新款i6。操控么,依然顺溜,车机交互一如既往的流畅。刚点开车载系统,Vla语音识别也没让我失望,平淡中带点细腻:帮我找个附近的咖啡馆。——果然还能听懂,我心里暗暗点个赞。
试驾过程中,我特意注意了电耗。充满满的电,驱动电耗居然只有9.3千瓦每百公里。这个数字让我大吃一惊——多稳啊!我猜这大概是优化得刚刚好的样子,也可能是我刚才没开得太快(那天速度都在100-110,省油点,也省心)。但不管怎么说,感觉这个电耗,是我目前试过的纯电车里比较友善的。
我还特意试了试车内空间。二排的脚踏,前排的空间还能腾出点余地,车里除了坐人,后备箱和下沉箱都能塞满露营装备。说实话,我这次偷偷带了个海绵床垫,放在后备箱,刚好能展开。想象一下,露营露得更奢华了:帐篷不用带,带着床垫还能睡个好觉。以前总觉得露营就是简单粗暴,后来发现,只要空间够大,享受就多了几分随性。
这让我突然关注到,跟同价位的插混和纯电比,纯电在空间利用上更真刀真枪。你知道吗?我有个朋友也是喜欢露营的,他偏爱插混,因为怕没电。这一次,我自己试了 pure电,感受完全不同。没有发动机的噪音,没有油耗的烦恼,也没有那点点滴滴的油耗焦虑。
对比一下,纯电车的油耗成本差不多在每百公里1.5到2块钱(粗糙估算,没细算),跟燃油车一样便宜,但关键是没有尾气,环保多了。心里确实另外一阵舒服,尤其是考虑到我平时城市堵车多,堵车一小时油耗就能飙到10多公里每升,成本还真高。
回家途中,我还翻了下我的手机相册,想到刚才拍的露营装备和风景照。顺便想到,买纯电车的保值率其实也不是那么差。说实话,去年朋友圈有人说:纯电再火,十年后是不是会被淘汰?我觉得不一定,尤其是这个技术在逐步成熟,基础设施也在完善。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几年后,电池更换很贵(这点我也没详细研究,但心里猜测可能存在),那还是得考虑成本的事。
也有人说,充电站排队很烦,尤其是在节假日高峰期。十一假期刚过去的那次,合理规划一下也还好。我们那附近的小区充电桩,偶尔还会有点插不上,但这次意外地幸运,还是个开放的站点,没有排队,真心比较少见。正如我朋友的修车师傅说的:你在别的地方排队等飞快,车用不了多久就得去修。我打趣他:你这么说,我还挺担心充电的。这也是我一开始犹豫的地方,怕充电慢,怕跑错站。
(这段先按下不表)要不要说,纯电车最大的难点还在于基础设施不够完整,这也是我一直犹豫的地方。每次去远郊,不确定能不能找到充电点,尤其是那种没有公共充电桩的小路段。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担心?有时候觉得,油车虽然油耗高,但补给方便——路上随便加油,十分钟搞定。而电车呢,充电时间一长,路上插插拔拔,真麻烦。
我刚才翻了下微信朋友圈,有个朋友晒了一段新买的电动皮卡,配大电池,续航能跑500多公里,说是搞露营的利器。看到那一瞬间,我又开始琢磨,未来道路上,纯电的这种硬核切换能不能让人用得更自在点。这不,突然想到,假如我那次露营,续航能跑600公里,还不用担心断电,就更安心了。
对了,有件事我还没去追问明白:纯电和增程,除了续航其余性能差别不大吧?其实差别主要在于心里——你用惯了燃油车,那一份油箱容量带来的安全感,是纯电可能取代不了的。其实我也没想太多,反正试完这次,我对纯电的感受还不错,居然还挺顺心。
(这段先按下不表)真要说,未来的出行,是不是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但又觉得,变化中的等待和磨合,偶尔也挺有趣的。就像我那次外出,最大的感受是:别怕尝试新事物,试完才知道自己喜欢哪个。
回头想想,你觉得,未来的家用车,会是你心中的那个纯电吗?还是还是油电混更实用?今天的小插曲,就到这儿,留个悬念,你发现你那个朋友的纯电皮卡,续航真能跑到600公里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