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又出了一件让人有点儿琢磨不透的事儿,一款国产车居然能长得像咱们都知道的宝马7系,还打出了不到九万块的价格。这事说出来你会信吗?便宜得离谱不说,关键还是一台实打实的中型车。你说,这是不是让人得好好琢磨琢磨:现在买车到底该看“牌子”,还是得看“性价比”?
先聊聊咱们最直观能看到的东西——外观。只要是关注过车的,谁没在宝马7系面前驻足过?那股子豪华范儿,你记得住。但国产车能有“豪华车的味儿”,这可是以前没敢想的事。荣威M7 DMH这次敢往这个风格靠,心气是真的高。直瀑式格栅一立马就有点当年咱们看宝马那种高贵的既视感,虽然你明知道这只是一种模仿,但人家做得还真像那么回事,两侧的分体灯组也选得不赖,起码不像那些没花心思的糙货。再加上“荣威”那英文能亮起来,路上一过,看着挺唬人。你说这不是豪华感又是什么?
但问题又来了——外形模仿得像,里子跟得上吗?咱们买车到底是只看脸,还是得讲点实际?最近国产的新车一个个都往“大”靠,之前家用车被骂最狠的就是小,坐着憋屈。可这车不玩虚,把尺寸摆到了明面上——4940mm的车长,再加上2820mm的轴距,这都能跟凯美瑞、雅阁打个平手了。如今谁家买车还不是想着空间多点,后备箱大点,能多拉几个箱子?527升的后备箱,普通家庭一年到头里什么能装不下?有这大空间,回家接亲戚都不用发愁。
不过厂子这回给了个整排放倒,说实话,其实咱都希望是四六放倒。一边还能坐人,一边把长货一塞,灵活性更强。接受吗?能接受,但要是以后再改进一下,用户可是更乐意下单。
内饰这一块,咱普通老百姓心里有杆秤,颜值能唬头回,日常用还是得看齐不齐心。这车用上了骁龙8155芯片,这配置现在新车里算是主流了。谁还没拿手机和车机比过操作流畅度?一顿乱点不卡顿,手机无线快充还支持到50W,这操作跟咱的生活习惯对上了,说实话谁不喜欢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前排座椅加热、通风,小细节可不能少。厂家可算是入乡随俗,给咱这些怕冷怕热的人预备着了。
有意思的是,后排也升级了。后排座椅加热这一配置,之前都是20万以上车才舍得往里加,现在这车刚到8万多就给了。什么叫厚道?这就叫厚道。有后排大空间+加热,坐亲戚朋友或者家里老人,也舒服。再加“一键大躺”、副驾翻折,厂家学会了搞套路:不光是卖车,还得让你用着像个“头等舱”。你说谁能不心动?但你我都想过一个问题:这些功能,多少家庭一年里真能用几次?还是先满足有需求的,再听听用户反馈。
再说动力,现在新能源车兴起,指标一串一串的,普通人不一定都看得懂。起码这车的动力组合摆明了就是做实用型的:1.5L发动机,电机137kW,百公里加速能干到7.9秒。是不是性能控?未必,但入门就配19.7度电池,官方说纯电续航160公里。这对城市通勤来说,足够了。综合续航2050公里,你没听错,理论上可以绕中国半圈,路上不用老盯着加油站。快充从30%到80%只要20分钟,咱们拿手机充电的体验拉到汽车上来了,这很方便。但你会换个角度想,厂家敢用大电池,后期维护成本咋样,万一电池出了点儿幺蛾子,能不能扛住售后压力,不让用户心里慌?
至于全系标配这些核心电池,咱要讲的是——以前都说买车要选高配,现在这厂子干脆一步到位,省了用户纠结。对比那些把基础版配置拆得乱七八糟的厂家,这算是良心了吧。
咱再回来问问:便宜是不是就等于划算?配置拉满就能一劳永逸?中型车的定位又适合多少买家?现在买车,品牌早已不是唯一的保障,从“性价比”到“设计感”,再到“用车体验”,评价一个车越来越复杂了。荣威这次明显是想给家用市场来个大冲击——空间大、配置高、价格低,走的是“人人都能买得起高级感”的路数。以前花二三十万想得到的体验,现在八九万就能“搭个边”。
但事实是,买车除了看得见的,还有看不见的。车身用料、底盘调教、长时间可靠性、售后服务,这些东西,要么体验不到,要么得时间来验证。厂家宣传自然是一套一套,咱们普通人得等真车上路多了、口碑出来了,心里才有定数。就像当年国产车刚流行那阵,谁敢相信能做出来颠覆合资的产品?但今天看来,变化其实真的很快。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点——“溜背设计+迎宾光毯”,这些溢出的仪式感,用得着吗?有人说这就是“装”,但大多数人在车企给了之后,其实会慢慢习惯这种高级待遇。审美提高消费也在变,“平价豪车”未来也能成为一种潮流。可想想八万多,值不值,还是得问心里到底需要多高的舒适和科技。是“足够用”还是想“花小钱享大牌”,这个答案,每家不同。
中国车市现在变化太快,刚习惯了SUV称王,又来新能源混动,配置一年比一年丰富。有的品牌靠高价堆料,有的就专心把便宜和实用最大化。荣威这次其实是给行业又添了一把火——谁能以“白菜价”让大家开上有高级感的中型车?过去只在合资车上见到的这些舒适、科技、颜值,都能在国产车里找到了。你说这不是进步是什么?
但每次这种价格战一打下来,大家又会有新的选择焦虑——价格谁更便宜?谁的外观更像豪车?谁的续航更长?原本以为买车是解决问题,现在反而给了更多的疑问。想要什么,愿意为哪些功能多花钱,能接受哪种品牌,用多久会觉得“值”,这些也没有绝对的答案。
最后我还是想问一句你我都在思考的问题:车企把“高级感”平民化了,是不是就真的满足了咱普通人的刚需?空间大、动力强、配置高,有了这些就真的能解决所有用车焦虑?买车到底该跟着行情,还是听听自己心里的真实需求?
你现在坐在奔驰、宝马的后排,或是入手一个八万多的混动荣威,体验差距越来越小,这是不是意味着平价车也能带来曾经的“成功感”?如果是,那国产车厂都该为自己点个赞。但如果你根本不在乎“看上去像豪车”,只想找个靠谱、省心、能开十年的座驾,那这些浮华外表背后,还是得看谁能把里子做得真正踏实。
买车这事儿,没有统一答案,有人说认品牌,看历史,有人说看性价比,重最新体验。现在选车,早过了“谁有面子谁有市场”的阶段,新一代消费者懂车,懂生活,也懂选择。想开宝马7系但预算不够,买个有点儿像的,能不能真满足你?还是一时新鲜?厂家的路要走,买家的心要懂。
以后谁家出“平价豪车”,你还会犹豫吗?你现在愿意为这些光鲜妥协了多少?又有多少是你真正的刚需?车市狂卷,品牌百转,你的选择是不是也在改变?这些都是你我得思考的地方——只要你有答案,这辆荣威M7 DMH到底值不值,就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