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收车先交20万?小米汽车尾款争议背后的交付困局

“车都没下线,小米汽车员工让7日内补齐尾款,不补齐定金直接作废。”2025年8月初,这条来自小米SU7准车主的控诉在社交平台引爆舆论。多位预订了小米SU7及SU7 Ultra的车主反映,在车辆尚处排产阶段、预计还需22-25周交付的情况下,突然接到交付顾问通知,要求7天内结清尾款。

其中一位用户坚持要“验车后付款”,却收到销售的最后通牒:不付款就取消订单,没收2万元定金。更令人错愕的是,杭州一位2024年4月订车的用户支付尾款后,交付时间竟从原计划的2024年7月推迟至2025年4月,延迟长达9个月。

未收车先交20万?小米汽车尾款争议背后的交付困局-有驾

小米的官方回应与“特殊用户”界定

面对汹涌舆情,北京小米汽车销售人员统一口径作出回应:提前支付要求仅针对“特殊用户”,并非所有准车主。

据多位销售人员解释,所谓“特殊用户”主要包括三类人群:提出过延迟交付请求的准车主;办理金融分期时配合度较低的用户;以及曾表达“不想提车”或评估有较高弃单风险的用户(如频繁修改提车人/地点)。

一位线下门店销售进一步说明:“让一些车主提前支付尾款,主要是担心运输到偏远地区后用户反悔,导致二次匹配困难。”这种解释试图将争议框定在风险管理范畴,而非普遍的销售政策。

接近小米汽车的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核心焦虑在于当前SU7长达38-41周的排产周期。若车辆按订单生产后遭遇用户弃单,需重新匹配相同配置需求用户,将严重影响整体交付效率。

未收车先交20万?小米汽车尾款争议背后的交付困局-有驾

法律红线上的“霸王条款”

小米购车协议中关于尾款支付的条款引发法律界警觉。协议规定:用户收到付款通知后7日内需付清尾款,且小米有权“随时通知付款”;拒绝支付视为违约,定金不退。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廖建勋律师直指问题核心:在车辆排产阶段要求付款偏离正常交易习惯。“这明显将更多风险和责任强加给消费者,有违公平原则。”他分析称,若车辆交付后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因已全款支付,维权将处于被动地位。

更关键的是,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指出,若格式条款单方免除经营者责任、限制消费者权利(如“不得以车辆未交付拒绝付款”),可能被直接认定为无效。

行业惯例对比加剧了争议的尖锐性。特斯拉、蔚来等品牌普遍支持验车后支付尾款;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也多在提车时结清尾款,最大限度减少消费者资金占用风险。一位特斯拉Model 3车主晒出购车流程:“先验车再交钱是基本权利”。

未收车先交20万?小米汽车尾款争议背后的交付困局-有驾

黄牛囤单与产能困境的双重博弈

打击黄牛囤单被认为是该政策的重要动因。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被要求提前付款的对象主要为SU7和SU7 Ultra准车主——这两款高价车型(尤其是60万元级的SU7 Ultra)正是黄牛转卖套利的重点目标。

小米内部担忧在于,长达9-10个月的交付周期为黄牛提供了转卖时间窗口。有用户推测,小米通过提前支付筛选真实车主,可加速真实需求交付,清除投机性订单。

但执行过程的不透明导致普通用户被“误伤”。多位投诉用户表示从未有过延迟提车意向,却被突然要求付款。小米客服对判定标准的回应模糊:“以交付专员通知为准”,进一步加剧信任危机。

更深层矛盾来自小米的产能困境。SU7系列38-41周的排产周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知情人士解释:“车辆按锁单配置生产,若用户弃单,需等待相同配置订单,形成交付堰塞湖。”这种供应链压力使小米选择将风险转嫁给部分“高风险”用户。

未收车先交20万?小米汽车尾款争议背后的交付困局-有驾

维权路径与行业警示

面对强势条款,法律界为消费者指明出路。四川简法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胤征建议:收到通知的准车主可要求小米明确提车时间和质量保证,协商后再付款。

廖建勋律师则强调,在协议涉嫌“霸王条款”、无明确尾款支付时间约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拒绝支付未必构成违约。若沟通无果,可向消协投诉或提起诉讼。

多位律师特别提示:消费者应留存沟通记录(如交付承诺截图),对强制提前付款要求可索取书面风险评估依据。

这场风波折射出新造车势力交付管理体系的脆弱性。当粉丝经济的热情遭遇供应链现实,曾被互联网营销捧高的“用户思维”瞬间跌落神坛。杭州那位被延迟9个月交付的用户在论坛留言:“为信仰充值可以,但不能为空气买单。”

未收车先交20万?小米汽车尾款争议背后的交付困局-有驾

法律界人士已发出警示:购车协议中“随时通知付款”的条款可能触碰法律红线。而行业观察者注意到,特斯拉、蔚来等品牌始终坚持“验车付款”原则。

消费者权益与供应链效率的天平如何平衡,将成为所有面临交付压力的车企必修课。正如一位被要求提前支付20万尾款的SU7 Ultra准车主在社交平台的质问:“当情怀遭遇条款,谁该承担风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