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晚,北京小米科技园内,雷军站在聚光灯下,身后的大屏幕闪烁着宝石绿的流光。
小米首款SUV车型YU7的亮相,本应是15周年庆典的高光时刻,但一场由“绿色”引发的暗流,早已在社交媒体上涌动。
就在发布会倒计时15分钟时,法拉利中国官微悄然推送了一条动态:一辆名为Purosangue的绿色SUV配文“跨越60年,独特配色重塑经典”,时间与文案的微妙重合,让这场科技盛宴意外卷入了豪车圈的“撞脸”漩涡。
“哥伦比亚绿宝石”与“多拉河绿”的较量
小米YU7主打的宝石绿配色,灵感源自哥伦比亚绿宝石的双层色漆工艺,光影流转间仿佛将矿石的深邃与剔透凝固于车身。
而法拉利Purosangue的“Verde Dora”绿色,则宣称取自意大利多拉河的自然色泽,强调“家族传承”——这一配色最早可追溯至1960年代恩佐·法拉利的经典车型。
两种绿色在色相上仅有微妙差异,但在营销叙事中却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灵魂:一方是科技新贵的创新宣言,另一方则是百年豪门的血统自矜。
这场色彩之争的戏剧性,因设计细节的“神似”进一步升级。YU7修长的车头、溜背造型与隐藏式电动内翻门把手,与法拉利Purosangue的低趴姿态、对开门设计形成镜像。
更有眼尖的网友指出,两车前机盖靠近A柱的镂空空气桥设计几乎如出一辙,尽管YU7声称这是为优化风阻的独创。
当车圈大V陈震晒出法拉利定制车型的照片,并配文“这个好看”时,吉利副总裁杨学良的转发点赞,瞬间将行业高管的围观演变为一场“隔空站队”。
销量碾压背后的行业变局
设计争议的喧嚣之下,更残酷的对比藏在销量数据里。2024年,小米汽车全年交付13.5万辆,仅一季度便以2.67万辆的成绩,远超法拉利全球全年1.38万辆的交付量。
而曾被视为“设计灵感来源”的保时捷,在中国市场更是连续三年下滑,2025年Q1销量跌破万辆,较2021年巅峰时期缩水近八成。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机构预测YU7首年销量或突破20万辆,若复制SU7的“爆品逻辑”,小米汽车2025年总交付量有望冲击35万辆。
这种碾压并非偶然。YU7标准版835公里续航、全系激光雷达与700TOPS算力的配置,瞄准的是25万-35万元的中高端市场,而法拉利Purosangue的498.8万元定价,注定只能成为少数人的玩具。
一位网友的调侃道破天机:“以前买不起法拉利是我不努力,现在不用努力也能开上‘法拉米’。”
这种“豪车平替”的消费心理,正在重构市场规则——当小米以1/23的价格提供70%的颜值与120%的智能体验时,传统豪车的品牌溢价正在加速蒸发。
致敬还是抄袭?一场没有答案的罗生门
法律意义上的抄袭边界依然清晰:颜色无法申请专利,外观设计需30%以上差异才构成侵权。
YU7与Purosangue的相似性更多停留在“神似”层面:前者用环形尾灯替代法拉利的双圆灯,以电动内翻门把手区别于后者的对开门设计。但这种“像素级借鉴”的策略,早已成为小米的突围密码。
从SU7的“保时捷平替”到YU7的“法拉利青春版”,雷军深谙“与其被争议,不如被讨论”的流量法则。
法拉利的“暗讽”或许带着几分无奈。其Purosangue虽坚持“纯血跑车”定位,搭载6.5升V12发动机与四轮转向系统,但在电动化浪潮下,3.3秒的零百加速竟被YU7的3.23秒反超。
当恩佐·法拉利之子皮耶罗的80岁生日定制车,与小米新品发布会撞期时,历史仿佛开了一个玩笑:一边是贵族血统的夕阳余晖,一边是科技新贵的野蛮生长。
中国制造的游戏规则改写者
这场争议的本质,是汽车工业话语权的迭代。YU7的宝石绿车漆下,藏着中国供应链的进化密码——其双层喷涂工艺来自本土供应商伯恩光学,成本仅为国际大牌的1/3;激光雷达与智能驾驶方案则脱胎于小米生态链企业速腾聚创。
而法拉利引以为傲的“多拉河绿”,仍需依赖意大利传统车漆工坊的手工调制,每升成本高达2万元。
当特斯拉Model Y在中国市场被YU7的配置与价格双重碾压,当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警告“小米正在改写高端车定价规则”,这场由一抹绿色引发的争议,早已超越设计模仿的范畴。
它预示着一条新赛道的开启:在这里,生态整合能力与用户运营效率,正在取代发动机排量与手工定制,成为定义豪华的新标准。
夜色中,北京亦庄的小米工厂灯火通明,每分钟都有一台YU7驶下生产线。而在马拉内罗的法拉利博物馆里,恩佐·法拉利1947年设计的125S赛车依旧光洁如新。两个时空的倒影交错间,汽车工业的百年王座,正迎来最激烈的挑战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