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宝骏云海已陷入“质量与售后双重崩塌”的困境。最新车主反馈与第三方实测显示,这款曾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SUV存在六大致命问题:8月投诉数据中,电子刹车泵更换后异响加剧的案例占比达41%,部分车主半年内4次维修仍无法解决;智能驾驶系统存在夜间雨天急刹缺陷,高速超车时突发制动导致多起追尾险情;搭载的二线品牌电池在-5℃环境下续航直接腰斩,实测比宣传少150km;月销量仅1156辆的惨淡表现,导致全国30%4S店停止进货,售后配件等待周期长达60天;车机系统卡顿黑屏投诉环比增长27%,远超同级别车型;同价位被小米YU7、吉利银河M9等新品全面碾压,半年保值率仅65%。本文结合2025年J.D.Power质量报告、寒区性能测试数据及18位车主的血泪经历,拆解每一项问题对日常用车的真实影响,附上车架号查库存车技巧、北方避坑指南,帮你看清这款“低价网红车”背后的质量陷阱——毕竟多位车主直言“新车三月就后悔,修不好退不了最闹心”。
一、忠告1:刹车异响修半年更严重!电子泵缺陷成通病,4S店只会换件试错
宝骏云海的刹车系统问题已从偶发故障演变为批量缺陷。2025年8月广州车主谢先生的遭遇极具代表性:“10月提车就发现轻踩刹车有‘咯噔’异响,12月去佛山南海直营店更换电子刹车泵总成后,问题反而恶化,现在急刹时脚底能感觉到强烈震动,4S店试了三次维修都说‘正常现象’。”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懂车帝车友圈8月投诉数据显示,刹车系统相关抱怨占比达41%,其中更换配件后故障加剧的案例超过六成。
实测发现,2024款宝骏云海搭载的电子刹车泵存在设计缺陷,低温环境下更容易出现液压延迟。北京某汽修厂拆解视频显示,该泵体密封件材质耐温性不足,-10℃以下使用3个月就会出现渗油,导致刹车踏板行程变长。更危险的是,故障发生时行车电脑不会报故障码,“踩下去没反应”的突发情况让多位车主在红绿灯前追尾。
截至2025年9月,厂家既未发布召回公告,也未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400客服统一回应“属于磨合问题,建议轻踩刹车”,这种敷衍态度让车主被迫自发组建维权群,其中已有12位车主通过法律途径要求退车,但均因“无明确质量鉴定报告”被驳回。
二、忠告2:智驾夜间急刹吓破胆!雨天识别失效,高速超车突然制动
宣传中“全系标配高阶智驾”的宝骏云海,实际存在致命安全隐患。多位车主反馈,灵眸智驾2.0Max系统在夜间或雨天表现极差,尤其弯道超大车时会突然急刹。济南车主刘先生的行车记录仪画面显示:“8月15日暴雨天高速上,系统识别到右侧货车后,毫无征兆从100km/h刹到60km/h,后车差点追尾,我手动解除时方向盘还出现卡顿。”
J.D.Power2025年新能源质量报告印证了这一问题:插电混动车型的驾驶辅助抱怨数同比增加6个PP100,其中“异常制动”和“识别延迟”占比最高。实测验证发现,宝骏云海的双目摄像头在光照强度低于30lux(相当于暴雨夜间)时,对大型车辆的识别准确率从白天的92%骤降至58%,而毫米波雷达未启用冗余判断,导致系统误判距离引发急刹。
更讽刺的是城市道路表现。三四线城市车主普遍反映,面对不清晰的车道线,系统会频繁“画龙”,红绿灯识别比前车慢1.5秒以上,“前车都开始起步了,云海才刚识别到绿灯”。这种“低速鸡肋、高速致命”的智驾体验,让多数车主最终选择永久关闭该功能。
三、忠告3:二线电池寒冬趴窝!-5℃续航腰斩,充电3小时只到60%
宝骏云海搭载的江苏正力电池,在寒区暴露严重性能短板。国家高寒机动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寒区质量报告》显示,该电池在-5℃环境下续航达成率仅48%,远低于行业平均的65%。哈尔滨车主赵女士实测:“CLTC标称500km的纯电版,冬天开空调实际只能跑230km,高速上续航掉得比油表还快,有次剩80km续航,20公里就亮了红灯。”
充电速度同样令人崩溃。实测在-5℃环境使用60kW快充桩,从30%充至80%需要112分钟,是常温下的2.3倍;更糟的是电池预热功能失效,多位北方车主发现“插上充电枪后,车辆要先耗电加热电池20分钟才开始充电,零下10℃时甚至出现充一夜只到55%的情况”。
电池安全性也存隐忧。虽然厂家宣传通过“双针刺测试”,但2025年车质网新增3起“电池包异响”投诉,拆解视频显示其模组固定螺栓存在松动风险。某新能源工程师指出:“二线品牌为降本省略了温度均衡模块,长期快充后电芯一致性会恶化,衰减速度比宁德时代快30%。”
四、忠告4:售后体系崩盘!配件等60天,30%4S店停售,库存车充新车卖
宝骏云海的销量暴跌直接导致售后体系崩塌。2025年7月销量仅1156辆,较峰值下滑64%,全国已有30%4S店停止进货。天津车主王女士的遭遇极具代表性:“车机黑屏报修后,4S店说‘厂家没配件,要等60天’,后来发现他们偷偷用副厂屏替换,结果出现触控错位。”更恶劣的是,部分门店将2024年9月的库存车当新车卖,充电枪给10安旧款,车钥匙有明显使用痕迹。
售后乱象背后是厂家的放弃治疗。多位销售透露,宝骏已将资源倾斜给新款车型,云海的维保优先级降至最低。“现在连常规保养的机油滤芯都要跨省调货,更别说电池冷却液这种专用件了。”北京某4S店售后主管私下透露。这种“买车易修车难”的困境,与宝骏云朵停产前的征兆如出一辙,后者因月销不足百台于2025年初正式停售。
五、忠告5:车机卡顿黑屏成日常!8155芯片变“智障”,导航半路死机
尽管宣传搭载8155芯片,宝骏云海的车机体验却垫底同级。J.D.Power报告显示,插混车型信息娱乐系统抱怨数达36个PP100,远超纯电车型的22个PP100。深圳车主郑女士吐槽:“开机要40秒,导航到一半突然黑屏,重启后之前的路线全没了,害我在立交桥上绕了三圈。”
实测发现车机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语音识别率仅82%,“打开空调24度”常被识别成“打开车窗”;二是无线CarPlay连接成功率不足50%,高速过隧道必断连;三是存储设计缺陷,缓存满后不会自动清理,必须手动恢复出厂设置,导致导航记录和蓝牙配对全部丢失。更糟的是OTA升级反而添堵,多位车主反馈“升级后智驾功能被阉割,倒车影像延迟1秒”。
六、忠告6:同价位新品全面碾压!小米YU7续航超800km,云海性价比归零
2025年下半年新能源SUV市场的激烈竞争,让宝骏云海的劣势暴露无遗。6月上市的小米YU7起售价仅12.99万,却搭载激光雷达和96.3kWh电池,CLTC续航835km,快充20分钟补能500km,直接碾压云海的500km续航和慢充表现。同样13万级的吉利银河M9,纯电续航达185km,三挡DHT变速箱高速油耗比云海低1.2L/100km。
空间和配置差距更明显。宝骏云海4539mm的车长比小米YU7短451mm,后排腿部空间少7cm,后备箱常规容积小120L。配置上,竞品标配的电动尾门、全景天窗、副驾电动座椅,在云海身上要么缺失要么需加价选装,全部选装后总价直逼15万,彻底失去价格优势。
七、忠告7:保值率半年跌35%!新车落地亏4万,二手市场无人接盘
宝骏云海的保值率已沦为新能源市场笑柄。第三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准新车(行驶半年内)保值率仅65%,比比亚迪宋PLUS低20个百分点。杭州二手车商李老板透露:“上个月收了辆2024款插混版,13.58万落地,半年后车主想9万卖,最终8.8万才成交,相当于每月亏8000元。”
保值率低迷源于市场认可度崩塌。某二手车平台数据显示,宝骏云海的上架周期平均58天,是宋PLUS的3.2倍;潜在买家看车后成交率仅9%,多数因“担心电池衰减”“售后无保障”放弃。更致命的是,随着新款车型上市,2024款云海的残值还在加速下跌,“现在收车都要查电池循环次数,超过50次就压价20%”。
八、忠告8:悬挂硬到颠断腰!滤震不如10万油车,隔音差成交响乐
宝骏云海的底盘调校存在严重两极分化。虽然部分车主认可其“侧倾抑制好”,但更多用户吐槽悬挂过硬:“过减速带像没减震,后排乘客头能撞到车顶”。实测数据显示,时速20km/h通过减速带时,车内垂直震动加速度达0.8g,比宋PLUS(0.4g)高1倍,相当于坐农用三轮车的颠簸感。
隔音表现同样糟糕。高速120km/h时车内噪音达72分贝,比小米YU7高9分贝,主要来自A柱风噪和胎噪。“开空调跑高速,必须把音乐音量调到25才能盖住噪音,长时间驾驶头晕耳鸣。”经常跑长途的济南车主刘先生说。拆解发现,其发动机舱隔音棉厚度仅3mm,门板内无任何隔音材料,属于典型的成本控制牺牲品。
总结:宝骏云海绝对不能买的3类人,唯一可考虑的1种情况
结合八大核心问题,宝骏云海的“禁区”已非常明确:
绝对不适合买的3类人:
北方车主:二线电池冬季续航腰斩,充电慢如蜗牛,-10℃以下基本没法用;
家用刚需族:刹车异响、智驾缺陷威胁安全,售后崩盘修不好,有孩子的家庭尤其慎选;
短期换车党:半年保值率跌35%等,卖车时亏到心疼,三年换车亏掉首付。
唯一可考虑的情况:
预算仅限10-12万,仅限南方城市短途代步,能接受频繁修车,且打算开8年以上直到报废的用户。
最后提醒:买车前务必查车架号(2024年9月前生产的库存车慎选),用诊断仪检测电池循环次数(超过30次即属库存车),最好带懂车朋友试驾体验刹车和隔音。多位情感化的车主教训证明:“低价诱惑背后是无尽的修车烦恼,宝骏云海根本不是性价比之选,而是省心之选的对立面。”与其花13万买辆“问题车”,不如加1万选小米YU7,或减2万选成熟的二手宋PLUS,至少用着安心、卖着不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