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印度这次被比亚迪上了一课

看着眼前1000台电动大巴,印度人全懵了。

为嘛?车子刚刚交付,锃亮崭新,电池也装好了,可就是按启动键没反应,一堆技术人员大眼瞪小眼,全没辙。

最后,一个人在一处隐蔽的地方发现了一个代码,一个电话打给比亚迪客服人员,这才明白,原来,车子被远程锁死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印度这次被比亚迪上了一课-有驾

这锁就是厂家比亚迪锁的。这事还得从2024年一笔22亿的大单说起。

面对来自印度的这笔大单,比亚迪相当谨慎,毕竟,此前早有中国企业被印度坑过,也就付个定金,然后把货发过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预付款就是全款,尾款根本没有那回事,讨都讨不回来。

这次,比亚迪留了个心眼。

印度同样是付了订金,50%,比亚迪依据协议,先把车壳子发了过去。印度收到车壳后,印度又付了20%的款,比亚迪才把电池发过去。

车壳子有了,心脏电池有了,这车装上不就行了吗?于是印度技术人员兴冲冲把电池装上去,心想着还有30%的尾款没付呢,能启动的话,这尾款应该可以省了。

哪里晓得,现在的系统这么先进,这车子的尾款不付,这电动车就解不了锁,就启动不了——这系统不认电池,就认尾款,厂家不解锁,这车就动不了。

这下,印度人直接傻眼了,想不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比亚迪在印度人面前耍了回心眼,为素来喜欢坑蒙拐骗的印度人足足上了一课。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印度这次被比亚迪上了一课-有驾

只能说,比亚迪太懂印度的套路了,尤其是自2020年以前,如此多的中国企业在印度折戟沉沙、铩羽而归,几百亿上千亿栽的跟头,可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印度前些年做的那些烂事,让多少中国企业乃至世界企业记忆犹新:货发了,钱却拖着不给;合同签了,仲裁能给你拖到猴年马月。

这次,显然比亚迪学精了,偷偷在电动车上做了手脚,装了可远程锁车的芯片,尾款付了,车子才能解锁,才能启动,所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还有更绝的,电池的ID和车壳的编码捆绑在一起。印度人想拆开,想都别想,分开就是一堆废铁。想破解系统?芯片加密技术,就像银行金库,知道里面有货,但就是门都没有。

这下印度炸开了锅,媒体一齐开火,怒喷比亚迪太狠,可印度人还记得某米被赖掉的40亿吗?还有个国内厂家,给印度发了一船设备,结果尾款拖一二年没付,结果最后这船货成了一堆废铁,还得自己花钱拉回来……

多年来,这些血的教训,现在终于锤醒了国内企业,彻底认清了印度人的本性,做生意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在,就连义乌的小商贩们就精了,想要货可以,全款,否则免谈。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印度这次被比亚迪上了一课-有驾

正是由于吃过不少这类的亏,所以现在玩出口,企业现在普遍学精了,直接把规矩写进硬件里,你敢赖账,我就安排芯片罢工,组织系统躺平,看谁玩得过谁,这就叫做用技术当盾牌。

这件事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老一套早已行不通了。比亚迪把所谓的商业博弈直接搬进了芯片系统。过去签合同靠公章,催款靠仲裁,现在玩得花,不用跟你闹,不用打官司,用芯片加密,靠后台指令,还让人没脾气。

或许,这种玩法可能还与美国波音有关。此前曝波音能通过全天候网络连接、发动机监控和远程控制接口能远程锁死发动机或电子控制系统,以维护技术垄断和军事优势。此举可能给了比亚迪启法。

最后,不知是否印度及时付了尾款没有,应该是骂骂咧咧地十分不服气地付了,毕竟这一次没有得手,肯定心不甘情不愿的,否则这10多亿就打了水漂,车子就成了一堆废铁。

不过,此举开先例之后,行业可能早就传开了,以后企业都得跟着学:要防备赖账,其实不必撕破脸的,给产品装把锁就行,这次,比亚迪带了个好头,应该点选,值得推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