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车主真实体验,三年插电混动生活,后悔还是真香

近几年来,插电混动汽车可以说是在汽车市场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很多人在买车的时候都会把它列入考虑范围。

这种车宣传的卖点很吸引人:在城市里上下班,可以当纯电动车开,用电便宜又安静;要是想跑个长途回老家,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因为它还有个发动机,加油就能跑,号称是解决了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

听起来,这似乎是当下最理想的选择了,既享受了电车的经济性,又保留了油车的便利性。

混动车主真实体验,三年插电混动生活,后悔还是真香-有驾

但现实情况真的有这么完美吗?

当最初的新鲜感过去,经过几年柴米油盐的真实使用,这种“可油可电”的汽车,带给车主的究竟是省钱省心的喜悦,还是意想不到的烦恼呢?

通过一些开了三四年的老车主的真实反馈,我们或许可以更清晰地看清插电混动车的真实面貌。

首先,一个几乎所有车主都会提到的核心问题,就是充电。

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却直接把插电混动车主划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体验群体。

简单来说,家里有没有能安装私人充电桩的条件,决定了这台车是“省钱神器”还是“麻烦制造机”。

我们来算一笔非常现实的经济账。

假如您家里有固定的停车位,可以顺利安装充电桩。

那么,您完全可以利用晚上电费比较便宜的“谷时电价”给车充电。

很多地方的谷时电价一度电也就三五毛钱。

一辆主流的插电混动车,电池充满大概需要十五六度电,算下来充满一次的成本不到十块钱。

这点电量,通常能支持车辆行驶七八十公里。

混动车主真实体验,三年插电混动生活,后悔还是真香-有驾

这意味着,如果您每天上下班通勤距离在五六十公里以内,那么每公里的出行成本可能连一毛钱都不到。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开车的花费比坐地铁还便宜,这种实实在在的节省,是让很多有家充桩的车主感到“真香”的主要原因。

但是,如果情况反过来,您居住的是老旧小区,或者没有固定车位,只能依赖外面的公共充电桩,那体验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抢桩”的难题。

下班高峰期,公共充电站里往往停满了以此为生的网约车,他们充电是为了接下一单生意,时间就是金钱。

普通上班族想在他们中间找个空位,往往需要排队等待很长时间。

等上半个钟头,充电一个钟头,回到家饭菜都凉了。

其次是费用问题。

公共快充桩的价格可不便宜,除了电费本身,还要加上服务费,一度电的综合价格常常达到一块五到两块钱,有些地方在高峰时段甚至更贵。

这样算下来,充满一次电的成本就要三十多块,再加上可能产生的停车费,每公里的成本一下子就飙升到三四毛钱,和一些省油的燃油车相比,已经没什么价格优势了。

尤其到了冬天,锂电池的性能会因为低温而打折扣,原本能跑八十公里的续航,可能就只剩下五六十公里,跑充电站的次数变得更加频繁,时间和金钱成本进一步增加。

所以说,没有私家充电桩而去选择插电混动车,实际上是放弃了它最大的优势,把本应是便利的工具,变成了一种生活负担。

混动车主真实体验,三年插电混动生活,后悔还是真香-有驾

其次,关于驾驶体验,特别是高速行驶的表现,也是争议比较大的地方。

很多人选择插电混动,是看中了它“没有里程焦虑”的特点。

但这种“不焦虑”是有条件的。

在电池电量充足的情况下,车辆主要由电机驱动,或者电机和发动机协同工作,开起来确实非常安静、平顺,提速也很快,驾驶感受很接近纯电动车。

然而,一旦上了高速,长时间行驶导致电池电量过低,比如掉到百分之二十以下,车辆进入所谓的“亏电”状态,一些早期技术路线的插电混动车型,驾驶体验就会出现明显下滑。

这是因为,在设计之初,这类车型搭载的发动机功率并不算大,它的主要任务是在低速时给电池充电,而不是作为主力去驱动沉重的车身。

当车辆处于亏电状态时,这台小排量发动机就得承担起驱动车辆和为电池充电的双重任务,相当于一个人既要背着几十斤的行李跑步,还要同时给自己手里的充电宝充电,自然会力不从心。

反映在驾驶感受上,就是发动机会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转速很高,但车速却提不上去。

尤其是在需要超车的时候,油门踩到底,只听见发动机在嘶吼,车子却“干吼不走”,后面的车不停按喇叭催促,那种尴尬和危险可想而知。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油耗,因为背着几百公斤重的电池组这个“死重”,亏电状态下跑高速,它的油耗甚至会超过同级别的纯燃油车,百公里七八升油是很常见的。

本来是为了省油买的车,结果在特定场景下比油车还费油,这让很多车主感到难以接受。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技术的进步。

混动车主真实体验,三年插电混动生活,后悔还是真香-有驾

近些年,以比亚迪、长城等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在混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出了像DM-i、Hi4这样的新一代混动系统。

这些系统采用了专门为混动设计的高效率发动机,并且优化了能量管理策略,即便在亏电状态下,也能让发动机工作在最经济的区间,保证了动力输出的平顺性和较低的油耗,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过去高速亏电驾驶体验差的问题。

可以说,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努力补上这块短板。

最后,还有两个容易被忽视的长期成本:保养费用和车辆的保值率。

插电混动车因为它有发动机和电动机两套动力系统,结构比燃油车和纯电车都更复杂。

因此,在后期保养时,既要做传统燃油车的更换机油、机滤等项目,又要对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系统”进行检查维护。

保养项目多了,费用自然也就水涨船高,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贵上不少是普遍现象。

而在二手车市场,插电混动车的保值率在过去几年也一直不太理想。

二手车商在评估车辆时,会考虑到电池随着使用年限和充电次数增加而发生的自然衰减问题,以及未来可能产生的高昂的电池更换费用,这些不确定性都会让他们在出价时压低价格。

辛辛苦苦省下的油钱,在卖车的时候可能一下子就亏进去了,这也是让很多老车主感到“后悔”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厂家推出“三电系统终身质保”这样的政策,消费者的顾虑正在减少,热门插混车型的保值率也在逐步回升。

总的来看,插电混动汽车本身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它更像是一个特点鲜明的工具,适合特定的人群。

如果您家里有方便的充电条件,日常活动范围主要在城市,偶尔才有长途出行的需求,那么插电混动车低廉的用车成本和平顺的驾驶体验,确实能给您带来很好的享受。

但如果您充电不方便,经常需要跑长途高速,或者对车辆的保值率非常在意,那么在选择它之前,就需要慎重地权衡一下它可能带来的那些烦恼了。

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消费者的选择,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己最真实的生活需求上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