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和计量局的一纸禁令,让中国重汽汕德卡ZZHS车型的销售戛然而止。 讽刺的是,这款车不仅拿下了俄罗斯14.2%的重卡市场份额,更早通过了全球最严苛的欧盟技术认证,但如今,它被俄方贴上了“安全隐患”的标签。
禁令来得毫无征兆。 俄方直接点名了东风DFH4180、福田BJ4189、解放CA4250和解放CA4180、汕德卡ZZHS以及福田M4L底盘等12款主力车型,理由包括制动性能不足、噪音超标、安全带缺陷等12项违规。 俄方要求车企三个月内召回已售车辆,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
这些车型已在俄罗斯合法销售多年。 以汕德卡为例,2025年上半年它在俄卖出近4000辆,稳居销量榜首。 同样被禁的解放卡车卖出近2000辆,东风卖出1200辆,福田卖出531辆,四家品牌合计占据俄罗斯卡车市场27.6%的份额。
时间倒回三年前,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卡车品牌集体撤离俄罗斯,导致当地瞬间陷入“卡车荒”。 市场数据显示,欧美品牌撤离前在俄市占率高达44%,留下的巨大空白被中国卡车迅速填补。
价格是中国卡车的杀手锏。 同级车型比欧洲品牌便宜30%以上,而针对俄罗斯极寒环境优化的低温启动系统和防腐蚀底盘,让福田欧曼、东风天龙等车型快速赢得司机信任。 到2024年,中国卡车在俄市场份额飙升至58.3%,彻底改写市场格局。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2024年:中国重汽汕德卡以1.95万辆的年销量,首次碾压俄罗斯本土巨头卡玛斯(1.73万辆)。 这个苏联时代延续下来的老牌企业,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超60%暴跌至33.3%。 卡玛斯工厂被迫转为每周四天工作制,工人薪资骤降40%。
俄方对“质量问题”的指控充满矛盾。 被禁的汕德卡ZZHS车型不仅通过欧盟认证,其同平台的SX3258型号早在2024年2月就因噪音和防护问题被俄方要求整改。 当时车企已配合召回,但五个月后换来的却是更严厉的封杀。
真正的限制措施早已暗中布局。 2024年4月,俄罗斯突然封堵中亚转口渠道,此前30%的中国卡车通过吉尔吉斯斯坦等低关税国转运入俄。 新规实施后,这条通道的份额骤降至不足2%。
税费武器接踵而至。 2024年10月,进口车报废税暴涨70%-85%;2025年1月,进口卡车关税从15%提至35%,还增设“进口差价税”,按售价与成本差额征税。 一台采购价10万元的中国皮卡,在俄售价20万元时需额外缴纳5万元差价税。
认证壁垒则让成本雪上加霜。 俄方强制要求进口车需经本土实验室检测,周期从6个月延至1年,费用翻倍。 单辆车认证成本突破10万元,且未给车企预留过渡期。 海上运输途中的中国卡车若未能在2025年9月30日前通过认证,将面临强制销毁。
俄工贸部长阿里汉诺夫的说辞耐人寻味:“中国车占俄市场60%的份额,已威胁本土产业生存。 ”他一边强调要“恢复平衡”,一边在2024年9月推出新规:要求中国卡车2025年7月满足欧V排放,却给本土企业宽限到2026年底。
政策组合拳的杀伤力立竿见影。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俄汽车出口量同比暴跌59.2%,从出口榜首市场滑落至第三位。 仅6月单月就骤降75%,创下历史最大跌幅。 俄罗斯港口积压50万台未售中国车,上百家中国汽车展厅被迫关闭。
被点名的四大卡车品牌首当其冲。 经销商评估需要召回升级的车辆高达2.5万至3万辆,占其在俄销量的30%。 俄方同步禁止了这些车型通过欧亚经济联盟其他国家转销俄罗斯的路径,彻底堵死了替代渠道。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2024年5月,普京总统还公开表示“欢迎中国汽车工业在俄合作”。 而一年后,俄罗斯街头奔跑的中国卡车,突然成了需要被清除的安全隐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