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高速行车必看,7个驾驶技巧,知道的人真不多!

对于很多驾驶员来说,夜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似乎是一件惬意的事,车流量比白天小,视野开阔,仿佛可以一路畅行。

但实际上,这种看似平静的背后,隐藏着比白天更多的潜在风险。

因为光线不足,人的视觉感知能力会下降,对距离和速度的判断也容易出现偏差。

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常跑高速的朋友,可能一年也就节假日才上几次,对高速驾驶的复杂性,尤其是夜间的特殊情况,了解得并不深入。

夜间高速行车必看,7个驾驶技巧,知道的人真不多!-有驾

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往往会因为经验不足而手忙脚乱。

因此,掌握一些夜间高速驾驶的实用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路上其他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尊重和保护。

首先,关于车道的选择,这是一个基础却常常被忽视的问题。

在多车道的高速公路上,夜晚行驶时,中间车道通常是相对更安全的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另外两条车道的潜在风险。

最右侧的行车道,是大型货车和各类慢车的集中区域。

这些车辆体积大、盲区多,而且由于高速公路的入口匝道通常设在右侧,你随时可能遇到刚从匝道汇入主路、车速尚未提起来的车辆,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发生追尾事故。

而最左侧的超车道,虽然车速最快,但也意味着留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最短。

同时,夜间行驶时,对向车道的远光灯照射是一个很大的干扰源,行驶在最左侧车道,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和严重,瞬间的炫目可能导致短暂失明,这在高速行驶中是极其危险的。

相比之下,中间车道则提供了一个相对灵活的缓冲空间。

它既避开了右侧慢车和汇入车辆的干扰,也与对向车流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减轻了远光灯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当前方发生紧急情况时,身处中间车道的你可以根据左右两侧后视镜观察到的路况,从容地选择向左或向右进行避让,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安全冗余。

其次,保持安全的跟车距离,是夜间行车的重中之重。

夜间高速行车必看,7个驾驶技巧,知道的人真不多!-有驾

很多人觉得夜晚车少,可以跟得近一些,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科学数据显示,当车速达到每小时120公里时,车辆每秒钟前进的距离大约是33.4米。

从驾驶员发现险情,到大脑做出反应,再到脚踩下刹车踏板,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到1.5秒,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车辆已经开出去了三四十米。

而车辆从120公里的时速完全刹停,即使是性能良好的私家车,在干燥路面上也需要至少40到50米的制动距离。

两者相加,从发现危险到车辆静止,整个过程至少需要80到100米。

这还仅仅是理想状态下的计算。

夜间由于视线受限,人的反应时间可能会延长,如果再遇到雨天路滑等不利因素,制动距离还会大幅增加。

因此,将跟车距离保持在200米左右,绝不是小题大做,而是为自己预留出足够的生命安全空间。

此外,保持较远的跟车距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前车能够为你充当“探路先锋”。

路面上是否有散落物、坑洼或者其他障碍,前车会率先遇到并做出反应,比如刹车、变道等,这些动作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预警信号,让你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应对。

在行驶过程中,如果真的不幸遇到了突发障碍物,比如前方突然出现一个轮胎皮或者其他杂物,此时的处置方式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猛打方向盘进行躲避,但在高速行驶状态下,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操作。

因为高速状态下车辆的惯性极大,猛打方向极易导致车辆重心失稳,引发侧滑、甩尾甚至翻滚。

更何况在夜晚,你很难在瞬间百分之百地确认旁边车道是否安全,你仓促的一把方向,很可能直接撞上旁边正常行驶的车辆,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事故。

夜间高速行车必看,7个驾驶技巧,知道的人真不多!-有驾

正确的做法是坚持“让速不让道”的原则。

在看到障碍物的第一时间,双手紧握方向盘,保持车辆直线行驶,同时用尽全力进行制动,尽可能地在碰撞前将车速降至最低。

现代汽车都配备了ABS防抱死系统,紧急情况下可以一脚将刹车踩到底。

要知道,车辆的正前方是经过专门碰撞安全设计的,有防撞梁、吸能区和安全气囊等多重保护,只要碰撞时的相对速度足够低,车内人员的安全是有很大保障的。

相比之下,侧面碰撞和翻滚事故的伤害程度则要大得多。

灯光的正确使用,是夜间高速驾驶的另一门大学问。

很多人对远光灯深恶痛绝,称之为“无德之光”,但在某些情况下,合理使用远光灯是保障安全的必要手段。

通常情况下,汽车近光灯的有效照射距离大约在30到50米,当车速达到120公里时,跑完这段距离只需要不到两秒钟。

这意味着你的有效视野非常有限,基本上是“看到即到”,几乎没有预判和反应的时间。

因此,在前方较长距离内(例如150米以上)没有其他车辆的情况下,应当果断开启远光灯。

远光灯能将你的视野延伸到百米开外,让你能提前观察到远方的路况、指示牌、弯道甚至是路面上的小动物,为安全驾驶赢得宝贵的时间。

当然,使用远光灯的前提是不能影响他人。

当发现对向有来车,或者自己与前车的距离缩近时,一定要及时切换回近光灯,这是最基本的行车礼仪,也是法律法规的要求。

与大型货车保持安全距离,是所有老司机都会反复强调的一点。

夜间高速行车必看,7个驾驶技巧,知道的人真不多!-有驾

在高速公路上,千万不要长时间与大货车并排行驶。

由于货车车身高大,其驾驶室的视野盲区远超普通人的想象,一辆小轿车完全可能处于其后视镜的死角中。

如果你长时间与其并排,货车司机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你的存在,一旦他进行变道操作,后果不堪设想。

正确的做法是,要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灯光和喇叭示意后,迅速果断地加速超越;要么就主动减速,拉开与它的距离。

即使是跟在货车后方行驶,也必须保持比跟小车更远的距离,因为你不仅要应对它可能出现的紧急刹车,还要防备其轮胎卷起的石子或突然发生的爆胎等意外情况。

超车操作在夜间需要更加规范和谨慎。

一个完整的超车流程应该是这样的:首先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路况,确认安全后,提前开启左转向灯。

紧接着,快速交替切换远近光灯两到三次,用这种“灯光语言”明确告知前车你的超车意图。

在前车没有加速或变道阻拦的情况下,平稳地并入超车道,然后深踩油门,快速完成超越。

在超越过程中,要与被超车辆保持足够的横向距离。

超越后,不要急于并回原车道,应继续在超车道行驶一小段距离,直到从右后视镜中能够完整地看到被超车辆的整个车头时,再开启右转向灯,平稳地返回原车道。

这套流程虽然步骤多一些,但每一步都是为了确保安全。

最后,当遇到雨、雾等恶劣天气时,灯光的运用就更为关键。

很多驾驶员在雾天会习惯性地打开双闪警示灯,但其实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雾灯的效果要远好于双闪灯。

因为雾灯通常采用黄色光源,其波长更长,穿透力也更强,能够更好地穿透雾气,让后方车辆在更远的距离上发现你。

而双闪灯的灯光穿透力相对较弱,并且在交通法规中,它更多地是用于表示车辆出现故障需要临时停车。

如果在行进中长时间使用双闪,可能会对后车造成误导。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在雨雾天气应及时开启前后雾灯和近光灯,如果能见度极低,比如低于50米,可以在开启雾灯的同时,以较低的车速行驶,并尽快寻找最近的出口驶离高速或进入服务区等待天气好转,因为在极端天气下,任何安全措施都比不上将车停在安全地带更为稳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