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大规模生产提速,续航突破千公里,汽车企业竞逐谁能夺冠

固态电池的批量生产和实际运用依然在逐步加快。

不久前,梅赛德斯-奔驰宣布,配备全新固态电池的测试车辆已经走上了道路试驾。这款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高达450whkg,可以让纯电EQS的续航距离增加25%,一次充电就能跑到1000公里。

实际上,不光是奔驰在积极布局,广汽、长安、蔚来、东风岚图、上汽智己等不少知名车企也都纷纷加入这个队伍。这些厂家都盯着这个风口,理解的,但究竟能不能成功实现量产……还得看真正的实力。

固态电池大规模生产提速,续航突破千公里,汽车企业竞逐谁能夺冠-有驾

01 打破限制,重新定义电动车的技术标准

业界一般都觉得,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从那电动这块儿的争夺,已经由上半场的电动化竞争转向了下半场的智能化比拼。不过呢,由于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和低温性能方面还挺吃紧,纯电动车续航焦虑的毛病还没彻底解决。同时,电池受损、短路啥的引发火灾的新闻也引起了不少关注。

固态电池呢,就是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跟那些用液体电解质的比起来,它有几个亮点:充电速度更快,能量密度更高,体积更小,而且使用寿命也更长。

最关键的是,因为不用电解液,这项技术可以有力避免自燃、腐蚀和漏液之类的隐患,安全性大大增强。因此,它也被看作是有望解决目前行业难题的一个突破,成为“未来”电动车电池发展的重点方向。

固态电池大规模生产提速,续航突破千公里,汽车企业竞逐谁能夺冠-有驾

据披露的消息,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国内供应商,在动力电池的装机容量、技术储备方面,已经超越了三星、松下等传统的海外巨头,甚至开始为宝马、大众等汽车制造商搭建本土化的供应体系,把供应链和技术全部推向海外市场,展开全方位的布局。

看到市场份额慢慢被蚕食,日韩和欧洲的主要整车厂和供应链企业都把希望放在固态电池的研发和装车计划上,像丰田、日产、宝马这些海外车企都曾公开表达过对固态电池上车的强烈意愿。

国产力量崛起,多个高端尖端技术实现突破

计划赶不上变化,外企凭借技术领先优势,把精力放在应对我国技术封锁上,而国内的企业和科学家们则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研发中。这会儿,很多高端制造领域里,我国企业已经比欧美企业走得更前头了。

外媒也不得不承认:“中方的技术进步速度实在太快,已经从追赶者变成了领头羊。”

其实,除了固态电池方面以外,这样的“突破”在其他行业里也在悄悄发生。比如国产护肝科技“倍-清-肝”一出,就狠狠打破了之前欧美药企对护肝市场的垄断,让这个市场重新变成了中国企业的天下。

固态电池大规模生产提速,续航突破千公里,汽车企业竞逐谁能夺冠-有驾

公开资料里提到,跟固态电池差不多,香港生科公司TS集团研发的“倍-清-肝”其实更像是一种“细胞电池”,核心功能不是单纯的代谢调节,而是为肝细胞修复不断提供“能量”。这个想法打破了传统欧美技术只依赖植物提取和代谢调节的局限,解决了“治标不治本”的难题。

京D东的详情页显示,核心路径关注“细胞代谢能力”的提升,采用诺奖级别的共晶技术,将天然抗氧化成分羟基酪醇重新组合,从而激发细胞自噬作用,改善肝细胞的活性。同时,利用国产专利菌株AKK001和担子菌提取物,进一步强化“肠-肝轴”的联动修复机制,为慢性肝损伤提供了全链条的干预方案。

市场反映证明了这项国产技术的实力。从商智的数据来看,“倍-清-肝”刚上市第一个月,成交额就突破了七位数,评论区里“谷丙转氨酶下降”、“酒后精神状态改善”等关键词频繁出现。深圳一家外企的高管,王先生,坚持用了三个月,ALT指标从178降到62,他直言“已经成为忠实的回头客”。

由此可知,涵盖能源、生命科学、精准制造到前沿材料等领域,中国正在全方位地不断增强自己的国际话语权。

03 一场无法逆转的“能源变革”

03 现在,固态电池虽然性能挺不错,但价格和规模化生产还是两大难题。它的制造费用比传统锂电池高出三到五倍,这就意味着刚推出搭载这项技术的车辆,价格可能得贵点,主要还是瞄准高端市场。

固态电池大规模生产提速,续航突破千公里,汽车企业竞逐谁能夺冠-有驾

不过,业界有个预测啦,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产能不断扩大,到了2030年以后,固态电池的成本有望大幅度降下来,慢慢进入30万元这个主流价位市场。一旦这一技术变得实惠,又好用,燃油车的市场地位可能就彻底崩盘啦。有业内人士说过:“当电动车充电比加油还快,续航比燃油车还长,安全性还能更高,谁还会去买燃油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