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正的实力无需多说,小米YU7的底盘真的太强了。晚上在不限速的高速上赶夜路,顺便试了个极限。你我平时也不是干这个的,对底盘的要求其实不高,只是想体验一下它到底行不行。结果真让人震惊,保持着150+的速度,差不多开了一个多小时,车身局稳得让我当时就觉得,这底盘,是狠角色。
我在开的时候,不断切换不同的速度段。有的路段,飙到180~190左右,心里还在默念:能扛住吗?结果车一抖都没有。甚至在那个抛跳路段,起初我还担心车会跳起来,毕竟高速抛跳段挺多的。结果呢,几乎毫无惧色,姿态稳得不像一般车。那一瞬间,我都想说,这不是普通的车,简直贴地飞行啊。我之前试过几款同价位的SUV,也有点实力,但这一次感觉是真的不一样。基本上,180的速度,几乎没有慌乱,只剩下车和我在溜达。
说到这个,很多朋友都关心,电耗咋样。其实我也顺便观察了一下。满载状况下,大概在150km/h的高速巡航,电耗能控制在34.7左右。其实这个表现挺不错的,至少 dibanding一些转速提得很高的车是这样。就算是说,市内用Sport+模式,空载状态下,电耗大概在14.4到18这区间,反正挺节省。高速正常130左右巡航,电耗大概21到23。
等会,我得提醒一下,不一定每次都这么精准,毕竟这毕竟是个临时的感受,数字还是估算的——根据我在路上随手一看,没专门用仪表盘记录。
你会不会觉得奇怪?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把试车当天拍的照片都翻了个遍,都能找到这些数据。而且,底盘的稳定,除了工程设计,供应链的稳定也很重要。你想啊,一辆车可能用到几千个零件,某个零件出现问题,整个表现都会跟着变。我猜这个车的底盘用的材料还是不错的,抗扭刚性超出预期。不过我也自我更正一下,刚才说稳定得像个铁塔,可能有点夸张。毕竟,我也没开过所有车,心里觉得,毕竟我以前也试过一些车,没那么坚韧。
有个细节我得补充: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在车内拍的角度,座椅的包裹性比较好,轮廓很稳。可惜没拍底盘细节,否则估计更能直观感受到设计的用心。说到设计,我一直觉得,现今车厂在确保底盘调校的也在追求轻量化。这次我注意到YU7虽然是SUV,但车身还挺轻的,整体调校用料上有所取舍。你试想,如果底盘太硬,隔音、舒适性可能都受影响,但它显得刚刚好,又没有掉到那种软绵绵的泥巴里。
对比同级别车,这个价位的车型里面,底盘能达到这样的表现,真是难得。这让我开始推敲:难道他们在调校上花了不少心思?还是说,供应链上的某个关键环节把关得特别严?但我觉得,更多的可能还是研发团队不断的调整和试错。毕竟,汽车研发流程像做菜一样,得多试几次,才能把味道调到最合适。
哦,还有个细节,车内平时的噪音控制也挺不错。高速巡航时,车内基本听不到风噪。倒不是说完全没有,毕竟高速风声本身就大,但比我预想的还要安静不少。看来底盘调得很有韧性,对噪音的抑制也是一把好手。这块,我还在琢磨,或许也是供应链上的材料优化带来的结果吧。
你试过在高速上和朋友开车吗?一边聊着天,一边飙个一百六七,很舒服。毕竟开车也是一种兴趣爱好,不就是追求那种放心的感觉嘛。这次晚上在路上,就觉得,绝大数车虽说可以飙,可是那份稳定、那份从容,真不是所有车都能给的。一圈圈绕路口,加快减速,底盘还能应对自如,真让我觉得,底盘强,驾驶才有信心。
说了这么多,倒是忽然想到:你觉得现在的汽车,硬件的提升还剩多少空间?我看很多车厂在新技术上花了不少工夫,但其实底盘调校心思最难,不像电子系统,轻松改改软件。底盘,是你能暂停一秒,稳稳走过每个弯、每个坑的关键。
不禁想问,如果未来的车还能继续提升底盘的韧性和稳定性,它还能变得更贴地飞行吗?这也许就是个无尽的话题吧。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