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座舱+1360km续航,是噱头还是真刚需?尚界H5这次把这两个点都拉满了

2025年9月车圈"神仙打架",这台国产SUV咋突然杀疯了?

最近车圈新闻炸锅——华为ADS 4于2025年4月正式发布,蔚来150度电池包早在2023年底已量产。就在大伙儿关注智驾技术时,9月23日尚界H5正式上市!

车长4780mm、华为ADS 4+鸿蒙座舱、续航干到1360km!

这配置单往那一摆,隔壁合资品牌怕不是得连夜开会:"这还怎么玩?"

鸿蒙座舱+1360km续航,是噱头还是真刚需?尚界H5这次把这两个点都拉满了-有驾

华为ADS 4到底升级了啥?

咋敢说"吊打"上一代?

说起华为在汽车圈的动作,那可真是一年比一年狠。2024年4月24日,华为发布ADS 3.0的时候,行业内还在讨论智驾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结果没到一年,2025年4月22日,华为就甩出华为ADS 4,而且尚界H5在9月23日上市时就搭载了这套最新系统。

这速度,真让人有点跟不上节奏。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那边的工程师给出的说法是,华为ADS 4最核心的变化在于全新的WEWA架构。

什么叫WEWA?

说白了就是"世界引擎+世界行为模型"。听着挺玄乎,但实际效果摆在那儿——端到端时延砍掉一半,车子反应速度快了一倍;通行效率提升,意味着你在早高峰堵车的时候,这车能比别的车更快找到空隙变道;最关键的是重刹率降低,坐在车里不会再被的急刹车搞得一惊一乍。

以前开着搭载ADS 3.0的车,高速上跟车、城市快速路变道这些基本操作都没问题。但你得时刻盯着,因为遇到那种加塞的、鬼探头的电动车,系统虽然能识别,但反应总是慢半拍,得靠你自己打方向盘补救。

鸿蒙座舱+1360km续航,是噱头还是真刚需?尚界H5这次把这两个点都拉满了-有驾

到了华为ADS 4这代,整个逻辑变了。

早高峰的十字路口,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从侧面窜出来,这车不用你动手,自动就打方向避开了。高速上前车急刹车,它不仅自己刹得稳稳当当,还能通过传感器判断后车跟得太近,提前预警你保持车距。

为啥能做到这么精准?

硬件升级是一方面。尚界H5搭载的192线激光雷达,比上一代的分辨率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配合4D毫米波雷达,这车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基本达到了"360度无死角"的程度。以前识别红绿灯还得靠摄像头"猜",现在激光雷达"数"秒数,连黄灯倒计时都能显示在屏幕上。

细节体验的提升,才是真正让人觉得"智驾不是摆设"的地方。

软件层面的进化更狠。华为这次把手机端那套"用户思维"完整搬到了车上。

以前的智驾系统,本质上还是"辅助你开车",你是主导,系统是帮手。但华为ADS 4的设计逻辑是"我来开,你放心"。

鸿蒙座舱+1360km续航,是噱头还是真刚需?尚界H5这次把这两个点都拉满了-有驾

这听起来像是营销话术,但实际体验下来确实不一样。你可以在车里刷剧、处理工作,系统会自己判断路况、自己决策。

当然,法规要求驾驶员必须保持注意力,但"主次关系"的转变,说明智驾技术确实在往更高层级迈进。

这波操作把传统车企那套"渐进式升级"的策略打脸了。别的品牌还在一年改一点小功能,慢慢迭代,华为这边大步跨越。

有人说这是华为在手机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在汽车上的延伸,也有人说这是上汽和华为联手的化学反应。不管怎么说,尚界H5搭载华为ADS 4这事儿,确实给15-20万价位的SUV市场扔了一颗重磅。

鸿蒙座舱+1360km续航,是噱头还是真刚需?

现在买车,两个指标最能戳中消费者痛点:一个是车机好不好用,另一个是续航够不够长。

尚界H5这次把这两个点都拉满了。

先说鸿蒙座舱。很多人一听"车机系统"就头疼,因为市面上太多车机用起来卡得要死,点个导航要等半天,语音助手说话跟智障似的。

尚界H5搭载的鸿蒙座舱不是那种贴牌货,是华为自研的"亲儿子"产品。

车内那块一体式曲面屏,分辨率拉满,操作起来跟用高端平板一样丝滑。和华为生态的联动更关键。

你早上出门前用手机设好了"22度空调+播放周杰伦歌单",坐进车里自动执行。手表上收到会议通知,车机屏幕上马上就同步显示。

鸿蒙座舱+1360km续航,是噱头还是真刚需?尚界H5这次把这两个点都拉满了-有驾

无缝衔接的体验,说实话,其他品牌真做不到这么流畅。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功能听起来挺花哨,但实用吗?

举个最实际的例子。你开车去陌生的商场,手机上查好了停车场位置,上车后不用重新输入目的地,车机自动接上导航继续引路。

到了商场发现忘带雨伞,通过车机语音助手就能远程操控家里的智能家居,让扫地机器人去门口把伞推过来。这些场景以前要么做不到,要么得切换好几个APP,现在一套鸿蒙生态全搞定。

再说续航。

增程版综合续航1360km,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北京到广州直线距离1800公里左右,但实际开车得跑2000多公里。尚界H5充满电、加满油,能从上海开到成都还剩余量。

这对于经常跑长途的人来说,简直是刚需中的刚需。

电动车主最怕的就是高速上没电,找不到充电桩的焦虑。增程式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市区短途当纯电开,既环保又省钱;跑长途发动机介入发电,完全不用担心续航。

鸿蒙座舱+1360km续航,是噱头还是真刚需?尚界H5这次把这两个点都拉满了-有驾

技术细节上,尚界H5的增程方案也挺扎实。1.5T增程器最大功率72-80kW,电机最大功率150kW,匹配32.6kWh电池组。

工信部认证的纯电续航是181-235公里,日常上下班代步完全够用。综合续航1360公里,百公里油耗4.44升。

这个油耗水平,比同级别燃油SUV省了将近一半。

有人算过账,按现在油价,增程版一年下来能比纯燃油车省出好几千块油钱。

对比一下同价位的竞品就知道差距有多大。合资品牌的SUV,车机系统还停留在"能用"的阶段,卡顿、反应慢是常态;续航方面,燃油车油箱容量有限,顶天了600-700公里就得加油。

新势力的纯电SUV倒是续航标得挺高,但实际跑起来打个七折八折是常事,冬天续航打骨折更是家常便饭。

尚界H5这套增程+鸿蒙的组合拳,把"体验感"和"实用性"两个维度都做到了同级天花板。

车长4780mm+华为技术,是要"硬刚"BBA还是打性价比?

买车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同样的价钱,我能得到什么?

鸿蒙座舱+1360km续航,是噱头还是真刚需?尚界H5这次把这两个点都拉满了-有驾

尚界H5给出的答案,可能会让不少人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尺寸方面,车长4780mm、轴距2840mm,这个数据放在中型SUV里算是主流水平。虽然比宝马X3(第三代车长4737mm)只长了43毫米,但空间利用率做得更好。

后排腿部空间超过1米,坐三个成年人不挤。车顶线条设计得比较平直,头部空间也很充裕,不会有那种压抑感。

后备箱容积601升,周末带着一家老小出去玩,行李塞得妥妥当当。

但真正让人心动的不是尺寸,而是价格和配置的对比。尚界H5售价15.98-19.98万元,顶配不到20万。

这个价位你去看BBA的车,宝马X3的乞丐版都要30多万起步,而且配置寒酸得可怜,智驾功能基本没有。

奔驰GLC、奥迪Q5L也是类似的情况。

花15-20万你能买到什么?

合资品牌给你一台配置缩水的燃油SUV,智能化功能约等于零,续航全靠油箱大小。

尚界H5呢?15.98万起步,华为ADS 4智驾系统给你配上(部分版本需要选装),鸿蒙座舱全系标配,增程版综合续航1360公里。

这还不算完,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一体式曲面屏、语音助手、手机车机互联……这些配置在BBA那边不是要加钱选装,就是根本没有。

华为进入汽车圈这几年,一直被传统车企质疑"没有造车经验"。但尚界H5用实际产品证明了一件事——在智能电动时代,技术积累比品牌溢价重要。

华为在通信、芯片、软件领域的技术储备,转化到汽车上就是碾压式的优势。

鸿蒙座舱+1360km续航,是噱头还是真刚需?尚界H5这次把这两个点都拉满了-有驾

华为ADS 4是华为和上汽联合开发的定制版本,鸿蒙座舱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再加上增程技术解决了纯电车的续航焦虑,这套组合拳专门打击传统品牌的短板。

合资车的智能化水平落后是公认的事实。你去4S店试驾,销售都不好意思演示车机功能,因为确实太卡了。

新势力倒是把智能化做起来了,但续航虚标、冬季打骨折的问题一直解决不了。

豪华品牌呢?

智能化刚起步,价格却高高在上,性价比完全不行。

尚界H5卡在15-20万这个价格带,恰好戳中了市场的空白地带——既想要先进的智能化配置,又不想为品牌溢价买单的消费者,终于有了一个合适的选择。

这车的市场定位很清晰:不跟你比品牌历史有多悠久,不跟你聊车标值多少钱,就比"花同样的钱能得到什么"。

你要智驾?

华为ADS 4给你安排上。

你要流畅的车机生态?

鸿蒙座舱随时待命。

你要长途不焦虑?

1360公里续航让你跑个痛快。

这就是用技术实力说话,用产品力打动消费者。

网友都在问:这车会不会"跳票"?

鸿蒙座舱+1360km续航,是噱头还是真刚需?尚界H5这次把这两个点都拉满了-有驾

增程技术还靠谱吗?

新车上市前后,网上讨论最多的无非这么几个问题。

华为ADS 4会不会像某些新势力那样,PPT做得天花乱坠,实际体验拉胯?

第二个,增程式不是"落后技术"吗?

为啥2025年了还在用?

第三个,15-20万预算,买尚界H5还是等小米SU7增程版?

先说华为ADS 4靠不靠谱。华为这次发布华为ADS 4的时候,不是只放了一段宣传片就完事,而是拿实车在暴雨、夜间、拥堵路段做演示。

发布会上展示的那些场景,雨刮器开到最大档、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车子依然能准确识别前方车辆和行人。夜间高速上,对向车道有车并线过来,系统提前预警并自动规避。

这些都是有视频记录的实测,不是电脑渲染的动画。

从华为在手机和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来看,软硬件整合能力确实是强项。华为ADS 4的算法架构、传感器融合方案,都是自研的完整体系。

这和某些新势力外购供应商方案然后套个壳的做法完全不同。

硬件方面,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都是业界顶级配置。软件方面,华为在AI大模型、云计算上的投入有目共睹。

两者结合起来,至少在技术路线上是站得住脚的。

再说增程技术。

网上确实有不少声音说增程是"落后技术"、"过渡方案"。但这个判断忽略了一个核心问题——技术路线的选择,得看用户的实际需求。

纯电车续航长是优点,但充电慢、低温掉电、充电桩分布不均这些问题短期内解决不了。增程式恰好在这几个痛点上做到了平衡。

市区短途当纯电开,环保又省钱;跑长途发动机介入,续航不焦虑。

尚界H5的增程方案,百公里油耗4.44升,这个数据放在同级别SUV里算是相当优秀了。而且增程器主要是在电量不足时发电,并不驱动车轮,发动机可以长时间保持在最佳工况区间运行,效率比传统燃油车高得多。

冬天的时候,纯电车续航打五折、六折是常态,增程车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从实用角度讲,增程式目前确实是最适合中国用车环境的方案。

至于和小米SU7比,这个问题其实不太成立。

小米SU7是轿车,尚界H5是SUV,细分市场不一样。而且小米到现在都没官宣增程版的上市时间,想买也买不到。

尚界H5已经在9月23日正式上市,订单一小时就破万台,现在下订最快9月底就能提车。

对于急着换车的人来说,等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车型,不如买一台能马上开走的现车。

还有人担心上汽和华为的合作能不能长久,会不会像某些车企那样合作到一半就散伙了。从目前的情况看,双方合作挺深入的。

上汽在传统制造、供应链管理上有几十年积累,华为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各取所长。而且尚界H5从立项到上市只用了一年多时间,这个速度说明双方配合效率很高。

从商业角度讲,尚界H5预售期间订单量破16万台,市场反馈这么好,双方没理由不继续合作。

网友的担心可以理解,毕竟现在车市变化太快,新品牌、新车型层出不穷,谁也不敢保证不踩坑。但尚界H5至少在产品力和定价上是"交了作业"的——15.98万起售,配置明明白白写在那儿,没有玩文字游戏,没有搞饥饿营销。

实在的态度,比那些动不动就"PPT造车"、"期货卖车"的品牌靠谱多了。

2025年的车圈大战,赢家从来不是"喊得最响的"

从华为ADS技术一步步迭代,到9月23日尚界H5正式上市,这大半年的车圈竞争可以说是异常激烈。

但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从来不是营销话术喊得多响,而是产品力实不实在。

尚界H5用车长4780mm的空间、轴距2840mm的宽敞布局,给家庭用户提供了舒适的乘坐体验。华为ADS 4的硬核智驾能力,把智能辅助驾驶从"辅助"真正推向"代劳"。

鸿蒙座舱的流畅生态,让车机不再是摆设而是真正好用的工具。

1360公里的综合续航,彻底解决了长途出行的焦虑。

最关键的是,15.98万起的价格,让这些配置不再是豪华车的专属,而是普通家庭也能负担得起的选择。

车市竞争到了2025年,早就不是拼品牌历史、拼车标情怀的时代了。

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越来越看重实际体验。花同样的钱,能得到更好的智能化、更长的续航、更舒适的空间,这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尚界H5在15-20万价位给同级车型上了一课——什么叫"用户要的不是噱头,而是用了就回不去的好体验"。

这台车能不能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还得看交付后的真实口碑。

但至少从产品定义、技术配置、价格定位这几个维度看,尚界H5确实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对于那些既想要先进智能化配置,又不想为品牌溢价买单的消费者来说,这可能是2025年最值得考虑的选择之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