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收车就付20万尾款,否则定金作废?小米知情人回应了

各位老铁们,用车社今天给您挖出来一个劲爆大料!

这事儿,我听了都替那几位准车主捏把汗。

啥情况呢?

就是车还没见到影子,生产线上那批即将交付的SU7,这边的“婆家”小米汽车,就急着让人把20多万的“彩礼”——也就是尾款,给提前结清了!

而且还放出狠话,七天之内不补齐,您那5000块的“聘礼”——定金,就直接拜拜了您嘞!

未收车就付20万尾款,否则定金作废?小米知情人回应了-有驾

这操作,真是让人目瞪口呆,我只能说:“小米,这步棋,走得够‘野’啊!”

您想想,这车还没“出阁”,您就让人家把婚车的“全款”给付了?

这不就跟还没见到“新娘子”长啥样,就得把婚房的全部家当都掏光一样吗?

而且,万一这“新娘子”到手了,发现不是自己心心念念的那款,或者颜值、性能上与预期有落差(这里当然是指车辆的质量问题、交付延迟等),到时候您这“彩礼”是不是就打了水漂?

那位SU7的准车主就说了,他7月30号收到这个通知,当时就“懵”了,直接请了律师来处理。

这说明啥?

这事儿绝非小事,而是直接触及到了咱们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钱袋子”和“权益”。

这事儿一出,那可真是激起了千层浪。

有人分析,这是小米在“清理黄牛”,毕竟SU7现在这排产周期,最长可达41周,确实够漫长的。

通过这招,说不定还能加快交付速度,让车子更快地送到那些真正期盼拥有它的消费者手里。

这思路,听起来好像也合情合理。

未收车就付20万尾款,否则定金作废?小米知情人回应了-有驾

但是,咱们得回归理性。

买车,尤其是这么一件大事,图的是个什么?

不就是个省心,图个踏实吗?

您这还没见到实车,就让人家把钱全付了,这不就跟拆盲盒一样,而且还是个价格不菲的“盲盒”!

况且,法律界人士已经明确指出,在车辆还在生产过程中,消费者是有权利拒绝支付全款的。

这提前结清尾款,不仅对消费者的资金安排是个不小的考验,一旦真出了啥问题,消费者在维权时,那可就真是“欲哭无泪”了。

咱们得深究一下,这背后到底是什么逻辑?

我打听了一下,小米汽车内部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事儿主要涉及两种“特殊情况”。

听着是挺有道理,但具体情况,咱们还得细细掰扯。

第一种情形:客户主动要求“延期备嫁”

您别误会,这并非指车辆本身出了什么状况,而是消费者自己,因为种种原因,比如想等待更心仪的配置,或者手头资金暂时需要周转,就向小米汽车提出:“我的车,能不能稍稍往后生产?等我准备妥当了再交付。” 这种诉求,是可以理解的。

但一旦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并且车辆即将“出厂”之际,您又临时改变主意,决定“退婚”了,那么小米汽车可能会收取一笔“仓储费”或“重新排产费用”,金额大约在2万到3万元之间。

未收车就付20万尾款,否则定金作废?小米知情人回应了-有驾

这笔费用会存入一个“监管账户”,您的车辆也需重新安排生产计划。

倘若最终您放弃购车,这笔“仓储费”是可以原路退回的,但最初缴纳的定金,则可能按照约定规则不予退还。

这逻辑,有点像您预订了酒店,后来又要求改期,酒店可能会收取一笔改期费,而直接取消预订则可能导致定金的损失。

第二种情形:对客户“提车意愿风险”的评估

这个说法,就显得有些“玄乎”了。

小米汽车会评估您这“准车主”是否存在“不提车”的潜在风险。

评估的依据主要在于两方面:

1. 金融手续办理的配合程度?

换句话说,在办理贷款、分期等必要手续时,您是否表现得敷衍了事,或者处处设阻?

通常情况下,车辆即将交付,销售人员会提前与您联系办理这些流程。

若您在此阶段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小米汽车便会对此产生疑虑。

未收车就付20万尾款,否则定金作废?小米知情人回应了-有驾

2. 是否流露出“不想要车”的倾向?

您是否曾在官方交流群,或是与销售的沟通中,无意间透露出“这个车好像不是我想要的那个感觉……” 或“我好像有点后悔了……” 这样的言论?

这些细微的信号,都可能被小米汽车捕捉到。

一旦他们认为您“提车意愿风险较高”,就可能要求您提前支付尾款,或缴纳一笔1万到2万元的“意向金”。

这相当于提前给您“上个保险”,以确认您是真心想将这款车拥入怀中,而非只是“试试水”。

这两种情形,表面上看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关键在于,许多被要求提前支付尾款的准车主,他们并未主动要求延迟排产,也未曾明确表达过不愿提车的意愿。

他们只是按照正常的购车流程,静待车辆生产完成,然后前往提车。

然而,突如其来的提前付款要求,且不付则定金作废,这让不少人感觉自己被“算计”了。

咱们再看看那些销售人员的解释,他们提及“可能担心车辆运输至当地后,用户又反悔”,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若需重新匹配订单则会非常困难。

这番话,似乎将消费者描绘成了一群“随心所欲”的人,想退就退。

然而,咱们普通老百姓买车,绝非儿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

您说,小米汽车这么做,是否有些“欲盖弥彰”?

未收车就付20万尾款,否则定金作废?小米知情人回应了-有驾

如果真意在“清理黄牛”,为何不直接针对性地取消那些可疑订单?

为何要采取这种“一刀切”的方式,让正常购车的消费者也跟着提心吊胆,这是否有些“宁可错杀,不愿放过”的嫌疑?

更令人不解的是,小米汽车在2024年5月1日发布的《小米SU7答网友问(第三十四集)》中,曾明确表态“小米支持验车后付尾款”。

这前后矛盾的说法,究竟是何用意?

是“我支持,但我不一定会执行”,还是“我支持,但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咱们国家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法典》并非摆设。

法律明确规定,格式合同条款,也就是那些消费者无法修改、无法协商的内容,必须遵循公平原则。

小米汽车的购车协议中,关于“余款支付”的部分规定:“自您收到车辆余款支付通知(以下简称付款通知)之日起7个自然日内,您需要支付全部剩余款项。您未按期足额支付或拒绝支付余款的行为构成根本性违约,小米汽车有权取消订单并解除本协议,且已支付的定金不予退还,本协议自小米汽车通知您取消订单之日起终止,小米汽车同意您继续履行本协议的除外。”

这其中,确实带有“霸王条款”的意味。

试想一下,在车辆还在生产线上“蓄势待发”之际,突然收到一份“付款通知”,并被限定在七日内结清尾款,否则定金概不退还?

这已然超出了正常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交易范畴,更像是“以势压人”。

未收车就付20万尾款,否则定金作废?小米知情人回应了-有驾

法律专家怎么看?

廖建勋律师指出,这种做法明显偏离了汽车行业的常规交易习惯,将过多的风险和责任不合理地转嫁给了消费者。

特别是合同中关于“付款通知发送后,请您及时完成资金准备或金融贷款办理,您以车辆未下线、未交付……等拖延或拒绝付款的后果及风险您自行承担”的条款,更是将所有潜在风险一股脑儿地推给了消费者,这可能被视为利用格式条款限制了消费者的权利,存在“霸王条款”的嫌疑。

咱们再回想一下,购车过程中,消费者最为看重的是什么?

是车辆的品质,是交付的及时性,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

小米汽车此番操作,无疑将消费者置于了一个极为被动的境地。

倘若车辆交付时出现任何问题,消费者手中已是全款支付,届时维权将变得异常艰难。

您再琢磨琢磨,小米汽车为何如此急切地要求提前支付尾款?

是为了“清理黄牛”?

还是担心消费者购买后“反悔”?

若前者,则应加强源头管理,而非将风险转嫁给正常消费者。

若后者,则可能暗示着小米汽车对其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缺乏足够的信心,才会如此“焦虑”。

未收车就付20万尾款,否则定金作废?小米知情人回应了-有驾

我们可以与其他品牌的做法进行对比。

例如,许多特斯拉车主反馈,他们是在确认提车日期后才支付尾款,甚至可以先验车再付款。

这种做法,才是真正将消费者利益置于首位,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所以,归根结底,此事反映出小米汽车在执行交付策略时,可能存在用力过猛,或者在与消费者签订合同条款时,未能尽到充分告知的义务,导致部分消费者感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

您看,此刻消费者手中持有的是什么?

是信任,是对小米汽车的期许。

小米汽车如今的做法,是否有点“过河拆桥”之嫌?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做生意,诚信为本,公平交易至关重要。

尤其是在汽车这种价值不菲的大宗消费品领域,更应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遵循成熟的交易流程。

若小米汽车真诚希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就不应采取这些“套路”,而应以更加透明、负责任的方式赢得市场信赖。

这件事,您怎么看?

是觉得小米汽车此举是为了提高效率,可以理解?

还是认为这种行为有“店大欺客”之嫌,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无论如何,咱们老百姓买车,图的是一份舒心和喜悦,可别让这些“插曲”冲淡了这份美好。

如果您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或是对这件事有任何独到的见解,不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大家一起集思广益,也让小米汽车听到咱们普通消费者的声音。

毕竟,市场是大家共同的舞台,车企也需要倾听“民意”,不是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