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武林宗师遇到洋枪:德国汽车的骄傲,是如何被时代碾碎的

德国人,或者说德国汽车人,最近心态有点崩。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一个新闻:德国总理和一帮汽车巨头开会,核心议题是,兄弟们,我们得去布鲁塞尔跟欧盟哭一哭,那个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规矩,能不能缓缓?能不能放我们一条生路?

看到这新闻我第一反应不是愤怒,也不是鄙视,而是想笑。

这是一种典中典的表演性求饶。就像一个在牌桌上输光了筹码的老赌棍,突然站起来说,诶诶诶,我们刚才玩的规则有点极端,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要不我们把扑克换成麻将吧,那个我熟。

什么叫“不设定一个无法实现的日期”?什么叫“以清晰的视角为德国企业开辟必要的未来前景”?翻译过来就是:我打不过了,我快死了,求求裁判改改规则,别让我死得这么难看。

之前大家都在一个修仙的服务器里卷,规则是2035年所有人都要渡劫飞升,放弃内燃机这个“肉身”,全面转向电动爹这个“元神”。所有人都默认了这个规则,开始吭哧吭哧地修炼。特斯拉是天选之子,自带外挂;中国这帮新势力是卷王,天天闭关炼丹,从电池炼到智能座舱,突出一个不要命。

德国这帮老牌门派呢?他们觉得自己的祖传心法“内燃机神功”天下第一,飞升什么的,不着急,先慢慢打基础。结果一晃十年过去,别人都快元婴出窍了,他们还在筑基期打转,甚至觉得筑-基-期-才是-最-牛-逼-的。

当武林宗师遇到洋枪:德国汽车的骄傲,是如何被时代碾碎的-有驾

现在眼看大限将至,他们突然发现,坏了菜了,再这么下去,别说飞升了,马上就要被天劫劈成灰了。因为他们在最大的修仙市场——中国,已经被一群叫比亚迪和小米的年轻修士打得找不着北了。人家的法宝又炫酷又便宜,自家的传家宝又贵又不好用,信徒们都开始叛教了。

于是,他们不装了,摊牌了。他们跑去跟服务器管理员欧盟说:这个修仙规则有问题,太激进了。我们认为,修仙不应该只有“元神”这一条路,我们应该搞“技术开放”,比如“肉身强化流”(高性能混动)和“外丹辅助流”(合成燃料)也应该算飞升。

讲真,这套说辞真的非常艺术。它把“我干不过”包装成了“我为消费者着想”,把“我的技术落后了”包装成了“充电桩还不够多”。

这是一种典型的“掀桌子”思维。

当你在一个游戏里打不过对手时,最好的办法不是苦练技术,而是去游说游戏厂商,说这个游戏平衡性有问题,得削弱对手,加强我。如果游戏厂商不听,那就威胁要删号,带着我的所有付费用户走人。再狠一点,就是直接把服务器机房的电闸给拉了,大家一起别玩了。

德国汽车工业就是这么想的。他们绑架了整个德国的就业和经济,对欧盟进行极限施压。你看,安永的数据都出来了,未来一年要裁员五万多人。这哪是报告,这简直就是递给布鲁塞尔的一把刀,上面刻着:你敢不改规则,我就敢死给你看。

我作为一个曾经也开过德系车的中年人,对这种感觉太熟悉了。那种厚重感,那种机械的精密感,曾经是工业文明的图腾。但问题是,时代变了。这就像你还在用诺基亚砸核桃,并且为这个功能沾沾自

喜的时候,别人已经用iPhone开始移动支付和刷短视频了。你最值钱的东西,突然之间,一文不值。

这种痛苦,才是他们“不务正业”的根源。

他们搞出一个荒诞的逻辑闭环:我们造不出足够有竞争力的电车,是因为消费者还没准备好;消费者没准备好,是因为充电桩不够;充电桩不够,所以我们应该继续卖油车和混动。

你看,问题完美地甩给了消费者和基建。

但这套逻辑在现实世界里根本站不住脚。自动驾驶技术的终极考官是谁?不是特斯拉的FSD,也不是德国高速,而是山东聊城的老头乐。只要有一个老大爷在你自动驾驶的时候,以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躺在你车前,什么算法、什么激光雷达,都得当场宕机。同样的,考验电车能不能普及的,也不是德国的充电网络,而是中国的城乡结合部和节假日的高速公路服务区。

中国人用全世界最复杂的路况,最极限的人口密度,硬生生地把电车这个“压缩毛巾”给泡发了,把充电桩铺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能过,就是能过。不能过,就是你的问题。

而德国车企现在做的事情,就像是一个武林宗师,在被人用枪打败之后,不是去研究火药和膛线,而是开始论证“拳脚才是真正的武学,用枪不讲武德”。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把德国车企比作一个老头子武术家,好像有点不尊重。但仔细一想,好像又没什么不对的。他们身上那种属于上一个时代的骄傲和固执,真的太像了。

他们反复强调自己支持电动化的目标,但又说消费者没准备好。这种口是心非,就好像在说:“我支持大家发财,但最好别比我有钱。”

当然,他们也不是完全在胡说。比如他们提到的,不同国家对技术偏好不同。是是是,说得太对了。非洲人民可能确实更需要一辆皮实耐用的油车皮卡,而不是一台需要充电桩的电动SUV。但这跟你在欧洲、在中国卖不掉电车有什么关系?难道你的目标市场是刚果雨林吗?

当武林宗师遇到洋枪:德国汽车的骄傲,是如何被时代碾碎的-有驾

这帮人就是想再续命几年,就这么简单!

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混动和合成燃料,本质上都是一种拖延战术。混动是什么?混动就是让你在接受电驱动的同时,还能保留对发动机的最后一点精神依赖,像个戒不掉烟的瘾君子,总得在嘴里叼根没点燃的烟。合成燃料呢?那更是重量级,成本高到三体人看了都想给他们搞技术扶贫。这玩意儿根本不是给普通消费者准备的,是给那些拥有古董保时捷911的富豪们,让他们能在2035年后还能合法上路听个响的“赎罪券”。

所以你看,德国汽车工业的这场“哭诉”,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闪电战。他们联合政府,抛出就业牌,拉拢意大利、法国这些同样有庞大汽车工业的国家,试图在欧盟内部撕开一个口子,把2035年的“天劫”,变成一个可以商量的“天气预报”。

但另一边,沃尔沃、三星、优步这些已经把身家性命都投到电动化这个新服务器里的人,直接就急了。他们联名上书,意思也很明确:我们几千亿的真金白银都投进去了,厂都盖了,人也招了,你现在告诉我服务器要回档?开什么玩笑!这要是回档了,不就把优势又还给了你们这帮老家伙,顺便把整个欧洲的未来都送给全球竞争对手了吗?

这才是真正的“黑暗森林”。不存在什么体面退场,也不存在什么技术中立,只有你死我活。如果说之前中国新势力是把蛋糕抢走了,那现在德国人就是想把整个厨房给点了,让大家都别吃了。

最终会怎么样?我猜,大概率还是会妥协。政治嘛,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可能会给合成燃料开个小口子,或者把混动的标准放宽一点。

但这有什么用呢?趋势是挡不住的。就像你无法阻止恐龙灭绝一样。你可以给霸王龙装上假肢,给它喂最好的饲料,但当那颗小行星撞向地球的时候,一切都毫无意义。

所以,德国车企现在做的所有挣扎,在我看来,都是在为一场盛大的葬礼,争取一个更体面的告别仪式而已。他们真正值钱的,从来不是发动机,而是那个标。是一种信仰,一种玄学。而当信徒开始怀疑神的存在时,神离死亡也就不远了。就问你怕不怕?

当武林宗师遇到洋枪:德国汽车的骄傲,是如何被时代碾碎的-有驾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