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区“沉睡五年”的辽宁车!为啥说丢就丢?3个现实原因太真实

服务区“沉睡五年”的辽宁车:车主为啥说丢就丢?

服务区“沉睡五年”的辽宁车!为啥说丢就丢?3个现实原因太真实-有驾

编辑

编辑

最近,山东潍坊北服务区一辆挂着“辽D牌照的车火了——它从2020年10月停到现在,车身落满厚灰,轮胎瘪得没了气。车主当年修车后直接“弃车”,如今明确表示“不要了”。其实生活里这种“僵尸车”不少见,我在城郊路边就见过好几辆,停了五六年没人管,玻璃裂了、车牌生锈,车主早没了踪影。好好的车为啥说丢就丢?背后这几个原因挺现实:

服务区“沉睡五年”的辽宁车!为啥说丢就丢?3个现实原因太真实-有驾

车主弃车?这三个理由很真实

1. 修车太贵,扔了更“划算”

这辆车是路上突发故障停下的,要是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坏了,维修费用少说几千块,老车本身价值可能也就万把块,加上异地修车人生地不熟,拖车回辽宁又是一笔开销。算算账,拖回去修不如直接买辆新车,车主一咬牙,干脆“断舍离”。就像家里旧手机坏了,修要花大几百,二手卖也就百八十块,多数人宁愿扔了换新的。

2. 嫌麻烦,时间一长就“摆烂”

刚开始车主可能想着“回头处理”,但工作一忙、生活琐事一多,慢慢就忘了。等想起来时,车辆停放时间久了,过户、报废手续得往返两地办,还要开各种证明,费时费力。就跟家里攒的旧纸箱一样,放着占地方,卖又不值钱,最后只能堆在角落吃灰,车主干脆“眼不见心不烦”。

服务区“沉睡五年”的辽宁车!为啥说丢就丢?3个现实原因太真实-有驾

3. 车辆有“硬伤”,处理起来难

有些车主心里清楚,车可能是泡水车、事故车,即便修好也难卖,走正规报废流程又得提供购车发票、行驶证等材料,万一证件丢了,补办更是麻烦。与其折腾,不如往服务区一停,反正没人催,时间久了就成了“无主车”。

个人观点:“僵尸车”占着公共资源,该有个说法了!

这事看着是车主“任性弃车”,背后暴露的是“僵尸车”管理的漏洞。服务区和交警不是不管,而是缺乏明确依据:车修好了但车主没说弃,不符合报废标准,想拖走又没法规支持,总不能让一辆车占着公共车位五年吧?

一方面,车主得有点责任心。 车坏了该修修、该弃弃,公共区域不是“免费停车场”,不能图自己省事给别人添堵。就像小区里的废旧自行车,长期占着楼道,大家看着都闹心。

另一方面,制度得补上缺口。 《道路交通安全法》提到“公告3个月可拍卖或报废”,但实际操作中,怎么快速联系车主、怎么界定“无人认领”,需要更细的流程。现在车牌信息联网,通过大数据查车主联系方式不难,该走报废就走报废,该拍卖抵扣停车费、维修费就拍卖,别让一辆车耗着公共资源。

服务区“沉睡五年”的辽宁车!为啥说丢就丢?3个现实原因太真实-有驾

说白了,公共空间得讲规则。 要是人人都把坏车一丢了之,高速服务区、路边停车场迟早被“僵尸车”占满。希望这事能推动相关部门完善机制,以后处理这类问题有章可循,既不让车主钻空子,也不让管理方犯难,这才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您说对吧?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