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摊牌了,最近总有人鼓吹有C1驾照的再去增驾个摩托D证,说什么拓展生活边界,寻找诗和远方。
讲真,这套话术,典中典。
这哪是拓展边界,这纯粹是中年人最后的倔强,是一种行为艺术,核心思想是“我还没老,我还能折腾”。你以为你是为了通勤便利,为了灵活走街串串巷?别闹了,你就是想给你那无处安放的灵魂,买一张物理意义上的“赎罪券”。但这张券,大概率会把你直接送走。
先说那个最可笑的理由:便利性。
诶,我问你,什么叫便利?是能在禁摩的大马路上cosplay《雷电法王》,被摄像头和交警混合双打叫便利?还是说,在早晚高峰的水泥森林里,跟无数外卖小哥和老头乐玩一场真人版的黑暗森林生存战叫便利?
你以为你骑着杜卡迪,就是城市里一道红色的闪电。实际上在别人的行车记录仪里,你就是个移动的马赛克,还是最容易被消除的那种。所有车企都在吹自己的智能驾驶多牛逼,能识别这个识别那个,但他们的核心底层逻辑里,都有一个隐藏代码,叫“远离两轮”。因为不讲理,真的不讲理。
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骑个大几十万的摩托,技术再好,装备再贵,一个鬼探头就可能让你直接进入下一个存档点。你以为你是风之子,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你就是个经验包。这哪是便利,这是在给自己的保险公司上强度,属于一种极限施压。
再说那个更可笑的理由:驾照好考。
我作为一个真的去驾校被摩托车摔打过的中年人,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玩意儿跟汽车完全是两个物种。汽车是把你包在一个铁盒子里,讲究的是空间感和逻辑。摩托车是你骑在一个发动机上,讲究的是玄学,是人车合一,是你和地球引力之间的一场漫长谈判。
汽车驾照考试,是科学。摩托车驾照考试,是修仙。那个坡道定点停车,你以为是控制离合和刹车?错,那是让你在心魔和重力的双重考验下,领悟“静”的真谛。那个绕桩,你以为是考验车感?错,那是让你在天旋地转中,体验什么叫“道法自然”。
很多人C1满分过,到了D证考场上,心态直接崩了。手脚不协调,大脑闹分裂,感觉自己像个喝了假的陀螺。这玩意儿,真不是你以为的“有手就行”。加大加大加大的练习,换来的是一身的伤和一句“下次再来”。我昨天点外卖,那个小哥骑个破电驴在车流里钻来钻去,我当时就想,这才是真正的骑士,我们这种都是cosplay。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把考驾照比做修仙,可能侮辱了修仙这个行业,毕竟人家真的能飞。
最后,我们来聊聊那个最核心的问题:实用性。
买了摩托,你以为你的生活会变成高晓松的歌词,实际上你的生活会变成一部灾难片。夏天是移动的烤肉,冬天是行走的冰雕,下雨天就是落汤鸡plus版,三体人看了都想给你递一把伞。你所有的帅,都只存在于朋友圈静止的照片里。
至于载人载物能力,更是重量级笑话。汽车能拉着老婆孩子猫狗去露营,后备箱塞满压缩毛巾和烧烤架。你这个两轮拖拉机,后座载个女朋友,她都得死死抱住你的腰,生怕一加速人就没了。你想去超市买袋米?对不起,要么你扛着,要么米扛着你。这实用性,简直是太阳都要一个趔趄的水平。
但讲真,当你在一个没人的高架上拧下油门的时候,那种感觉,确实是四个轮子给不了的。那种人车一体,追逐风和自由的幻觉,确实上头。虽然也就爽那么几秒,然后就开始腰疼。
这种所谓的“自由”,就是一种品牌玄学。就像有人觉得奔驰的标值三十万,有人觉得特斯拉的驾驶座是通往火星的驾驶舱。你爱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你会为它的一切不合理找补。而摩托车这个品类,就是把这种“玄学”拉满了。它贩卖的不是交通工具,是一种人设,一种对抗平庸生活的幻觉。
求求了,对自己好点行吗!别再幻想了!
所以,一个有C1驾照的普通人,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增驾D证?
我的建议是,先去医院骨科挂个号,查查你的腰椎间盘和颈椎。如果医生看完片子,拍着你的肩膀说,小伙子身体不错,那你就可以去驾校感受一下什么叫“身体很差”。等你真正把那个铁疙瘩扶起来,被烫到一次腿,在雨里熄一次火,你就悟了。
你会突然开窍,中年男人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在风里,而是在地下车库里。
是关上车门,熄灭引擎,暂时和家庭、工作隔绝,一个人安安静静点上一根烟,刷十分钟短视频的那一瞬间。
那个狭小的空间,才是你唯一的、真正的任意门。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