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摩托车价格表,大家才明白,那时候能骑上摩托车的人,那可都是真正的“大腕儿”。
上世纪九十年代,摩托车价格非常高,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与摩托车的价格相比差距很大。
那时候,骑摩托车在街上简直就是目光的焦点,因为整个县城里,拥有摩托车的人屈指可数。
在九十年代,雅马哈推出了劲豹150,全款价格高达17800元。这款劲豹150采用了加粗辐条设计,重量差不多能抵得上两辆幸福250,身材矮小的人很难驾驭。第一次听到这款车的怠速声时,我被那声音深深吸引!它的发动机比本田车型更轻,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也更小。现在,这款车已经很难见到了,因为它已经停产三十年了。
济南轻骑15型,民间昵称“黑老寡”,启动时有讲究:先打开油门开关,用脚踩启动杆,让发动机转起来,然后松开油门,轻轻拧动油门把手,车子就能发动了。这款车百公里油耗仅为1.5升,燃油和机油需要按照20:1的比例混合。它的实际排量是55cc,挂上高速档后,最高时速能跑到55公里,虽然在低速爬坡时动力表现不错,但噪音确实比较大。
1978年,我花了大约750元买了一辆济南产的轻骑摩托车。这车是二冲程发动机,有三个档位,通过链条驱动。下坡时可以挂空挡滑行。左手边的离合器控制两个档位,往上扳是第一档,往下扳是第二档,中间是空挡。别轻易告诉别人你骑过这车,说实话,我对这“黑老鸹”(济南轻骑15型的俗称)的特点了如指掌。只要保养得好,这车绝对可靠!首先,它结实耐用、动力足,保养方法也简单,只要调整好白金和化油器,它就会听话。换挡时,双手配合熟练后,操作自然流畅。只是启动时有些费劲,需要用力蹬几圈。即便过了这么多年,当年骑它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那份情感始终难忘。对于当年赶潮流骑这车的人来说,这段经历是青春中无法抹去的记忆。
济南轻骑生产的一款踏板摩托车,俗称“小木兰”。这款摩托车设计简洁,只有单人座,后面还装有一个小型的后备箱。它的发动机是原装进口的铃木50,性能非常棒,我买的时候花了2900元。这台日本产的发动机表现优异,即便是长途骑行,也不用带维修工具,让人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后来我把这台摩托车当废品卖了,但那台发动机都没修过。不得不承认,日本产的发动机质量确实非常可靠,让人服气。
幸福250D是一款单排气管的摩托车,价格大约在4000多元。而幸福250A型的车把是外八字设计,大家叫它“大炮”。后来,厂家还陆续推出了幸福E型、D型和125型的摩托车。虽然幸福250系列的油耗有点高,被戏称为“油老虎”,但在当时的农村,它可是专门用来拉客的“神器”,无论是拉货还是载人,动力都非常强劲。因为动力好,它还成了屠夫和鱼贩的最爱。不过,幸福250的油箱有点特别,不仅得加汽油,还得加机油。新车的时候,汽油和机油要按1:22的比例混合,等车磨合好后,比例就要改成1:18。启动的时候,先按压油泵供油,再把档位杆踩到特定位置,这时档位杆就变成了启动杆,然后用力一踩,发动机就能“咚咚咚咚咚咚”地响起来了。到了冬天,有时候得打开风门才能启动,要是还不行,就得往化油器上浇点热水。大家有没有被它的启动杆弹到过脚呢?
嘉陵70在九十年代初的售价高达一万元,那时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要知道,当时人们的月工资还不到100元。嘉陵70摩托车开到60公里/小时完全没有问题,但一旦速度超过80公里,车身就会变得不稳定。它最大的优点是省油、耐用,车身轻巧灵活,操控起来非常得心应手。骑了几年后,我甚至有种人车合一的感觉。即使在冬天,也能轻松启动。不过,我之前调试过油门和化油器,发现当速度过快时,由于车身太轻,稳定性会变差。这时,只要后座坐个人,车身就能变得平稳。此外,这款车的转弯和刹车性能都很出色,只需一秒就能完成减速。在众多摩托车中,它的油耗最低,20块钱的油就能跑二三百公里,比那些大排量摩托车实用多了。它唯一的缺点是没有配备电子点火装置。
1995年,一辆过户后的本田王CB125T差不多要卖到四万元,这在当时可是非常奢侈的座驾。要知道,在九十年代,能骑上本田摩托车的人,都算是有钱人了,那时候普通工人的月薪又能有多少呢?即便到现在,如果有人说自己在1992到1996年间买过本田王CB125T,别人也会对他刮目相看。后来,春兰推出了春兰豹和春兰虎,模仿的就是本田CB125T的设计,国内还有几家厂商直接仿制,这些仿制车型还装上了电启动,之后更有车型加入了ABS防抱死刹车系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