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扩张引担忧:车企怕被卡脖子,这事儿真有这么悬?

宁德时代扩张引担忧:车企怕被"卡脖子",这事儿真有这么悬?

最近跟几个车企朋友聊天,聊到供应链都直皱眉。有人说现在最怕的不是卖不动车,是电池供货出问题——宁德时代太强势了。这话乍一听有点危言耸听,细琢磨还真有门道。

宁德时代扩张引担忧:车企怕被卡脖子,这事儿真有这么悬?-有驾

咱先把话头拉回传统燃油车时代。那时候车企最怕的是博世、爱信这类一级供应商。就说变速箱吧,爱信的6AT曾经是香饽饽,车企要是闹掰了,理论上还能找采埃孚、捷特科换家供货。可到了电动车这儿,情况变了。一辆车最核心的部件不再是发动机变速箱,而是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系统"。其中电池占整车成本快一半,技术门槛又高,国内能大规模量产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宁德时代绝对是头一号。

数据摆在这儿: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宁德时代占了37%的份额,连续七年全球第一。国内更夸张,除了比亚迪自给自足,其他车企像蔚来、小鹏、理想,甚至特斯拉上海工厂,都得找宁德时代拿电池。这就跟开饭馆的得看菜农脸色似的——你要的货人家手里攥着,定价权自然往对方那儿偏。

有人说了,车企就不能自己造电池吗?难!造电池不是搭积木,从原材料提纯、电芯设计到产线调试,哪样不得砸钱攒经验?比亚迪从2003年开始布局,折腾了快二十年才把刀片电池做稳;特斯拉搞4680电池,试产线跑了三年才勉强达标。现在新势力们光顾着卖车、建交付中心,哪有精力从头搞电池?就算咬牙投钱,等产线跑通,可能市场份额早被别人抢光了。

更扎心的是,宁德时代不只是卖电池。这些年它悄悄搞"生态绑定"——比如推CTP(无模组电池包)技术,帮车企省空间提续航;又搞换电模式,跟蔚来深度合作。这些技术看着是帮车企,实则把双方绑得更紧。就像你用了某家的装修套餐,墙里的电线水管都是定制的,想换别家装修队?拆墙重铺的成本能把人吓退。

车企不是没警觉。去年就有传闻某新势力想减少对宁德的依赖,转头找了二线电池厂,结果交付时电池一致性差,投诉率飙升。还有车企试着扶持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可这些企业的产能和技术稳定性能不能顶上来?至少现阶段,多数车企还是得捏着鼻子认——宁德时代断供一天,生产线就得停。

有人说这是"温水煮青蛙"。传统供应商再强势,车企还有得选;可电池这事儿,选来选去最后可能还是绕回宁德时代。等车企反应过来想自研,黄花菜都凉了。现在还能看见车企老总出来喊"要加强供应链自主",可真金白银投下去,能不能见效?谁心里都没底。

其实宁德时代也不想背"垄断"的锅。它这些年也在扩产,匈牙利工厂、美国合作项目都在推进,说是要缓解海外车企的供货压力。但话说回来,规模越大,话语权越重,这是市场规律。车企怕的不是宁德时代本身,是这种"离开它就玩不转"的被动局面。

说白了,这不是宁德时代坏,是电动车赛道的游戏规则变了。燃油车时代供应链是"多对多",电动车变成了"核心对多元"。当一家企业掌握了最关键的那个"核心",它的每一步动作,都可能让整个行业跟着抖三抖。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注:文中数据参考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3年年度报告、SNE Research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统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