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本田P7:合资新能源“尚能饭否”?

都说“物极必反”,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比如,燃油车在去年跌至不到40%的市场份额,就在大家以为燃油车大势已去的时候,今年燃油车的份额开始反攻,一季度的市场份额甚至高达57.6%,再次超过半壁江山。

再比如,在3月达到个人巅峰时刻的小米创始人雷军,紧接着就迎来了“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先是3月29日晚的铜陵爆燃事故带走了三个花季少女,并直接导致了工信部出手整治智驾传播乱象;之后,因碳纤维前舱盖宣传争议和OTA马力限制等操作,都让小米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有波峰,就必然有波谷,这是任何一个企业乃至行业发展的必然。就好比,曾经“风光无限好”的合资企业,如今也在苦海中挣扎——要么变,要么死。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包括大众、丰田、本田、通用和BBA等合资企业,集体以“全球标准+本土创新”的决绝姿态,向中国新能源市场发起了最强的反攻战。

广汽本田P7:合资新能源“尚能饭否”?-有驾

其中,在4月15日提前“抢跑”的广汽本田P7,更是以19.99万的起售价,刷新了外界对于合资新能源的认知,也表达了广汽本田“真刀真枪”抢市场的决心。

要知道,本田一直以固执和坚持著称。也正是这种固执和坚持,让其在过去近80年的时间里,以高品质和“买发动机送车”等美誉,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信赖。

在智能电动化时代,本田还是当年的那个本田吗?更加本土化的广汽本田P7,为什么能在上市首日就赢得5365个订单呢?

1、合资新能源反攻,决心和行动力缺一不可

在全球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变局中,中国市场正成为智能电动化转型的主战场。当自主品牌以“技术鱼池”策略构建全产业链优势,新势力以用户运营重构消费逻辑,传统合资品牌的转型突围堪称一场“背水之战”——相较于中国品牌,合资企业要花费更多的心力来消解当下国内消费者对合资品牌的“抗拒”。

这意味着,合资品牌不仅要有更坚定如磐石的决心来应对市场的挑战,又要放下姿态与中国企业携手并进,积极提升技能技术,向中国消费者展示自己的诚意与谦逊。

广汽本田P7:合资新能源“尚能饭否”?-有驾

广汽本田通过P7和此次上海车展释放的战略信号,都表明了电动化转型的决心——唯有将战略决心转化为系统性行动力,在技术、价格、生态三大维度实现颠覆性重构,方能在智能电动时代扭转合资的被动局面,掌握主动权。

这种认知和态度的转变,首先体现在技术层面,广汽本田一方面传承了本田在赛车运动领域积累的底盘调校、动力耦合技术,打造专属纯电平台云驰架构;另一方面放下技术傲慢,与宁德时代、Momenta、DeepSeek 等中国科技企业建立深度共创关系。

比如,在电动化领域,广汽本田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的90度三元锂电池,它的内部采用了分体隔离式冷却系统,实现水电分离,确保在意外情况下,也不会发生短路,同时电池模组的保护结构又是由本田专利开发,电池包壳体采用高阻燃、高强度复合材料,可以说是双方技术的强强联合。

再比如,在智能化领域,本田在上海车展期间官宣了与Momenta的合作,未来本田将借助Momenta的辅助驾驶方案,打造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辅助驾驶系统,加速智能电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落地。

广汽本田P7:合资新能源“尚能饭否”?-有驾

这种合作模式,本质是将本田 70 年造车积淀与中国供应链的敏捷性进行重组融合,既防止了纯自研产品的水土不服,也将避免纯靠拿来主义的技术瓶颈。

态度转变的第二显性特征,是定价策略的调整。

广汽本田P7以19.99万元起的价格上市,刷新了很多同行和本田车迷的认知,“本田醒了”是当天大部分人对这个定价的评述。

曾经定价30万+的合资纯电SUV,如今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但价格下探至20万内,甚至比部分国产车型更低,这是何等的决心和勇气?

广汽本田P7:合资新能源“尚能饭否”?-有驾

至今我还记得发布会公布价格时,广本高管反复强调,“P7的定价过程,非常、非常、非常的痛苦!”

要知道,为了电动化转型与P7正式量产上市,广汽本田的投入不菲。

首先是产品研发和验证流程,经历了4年、150万公里实地验证,372次碰撞测试,这背后是时间、人力、物力数不尽的投入,以及广汽本田对用户安全负责的拳拳之心。

其次是制造体系和生态建设,广汽本田斥资40亿元打造了绿色新能源工厂,这座工厂融合中国智慧与本田全球标准,应用30多项全球领先技术,实现“数智零碳”生产,单车碳排放较传统工厂降低40%。

广汽本田P7:合资新能源“尚能饭否”?-有驾

在用户端,广汽本田还通过“电趣之城”IP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体验生态,将购车场景转化为社交窗口,吸引年轻用户参与车型共创。

广汽本田试图为合资车企转型提供新的方向,不是简单的本土化适配,而是在传承品牌基因的同时,以开放姿态拥抱中国创新,在技术、价格、生态的立体竞争中,重新定义合资企业的价值。

2、比定价更卷的,是广汽本田P7的八大产品价值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大家的关注核心在价格是否足够低,而忽视了定价背后的产品哲学。广汽本田P7之所以能够让很多同行都变身“自来水”,就是因为它扎实定价背后藏着的造车热血。

高强度钢占比 68% 的钢铁车身,历经 372 次碰撞测试的移动安全堡垒,宁德时代电池包搭配 12000 吨一体化压铸工艺的安全结界,广汽本田「数智・零碳」工厂用120% 合格率体系锻造出的品质。不拼噱头拼实力,当同行在价格线上精打细算时,P7靠真诚赢得尊重。

广汽本田P7:合资新能源“尚能饭否”?-有驾

19.99万的价格,看似是“以价换量”,其实背后藏着用高配低价重夺市场关注的野心。广汽本田P7的核心竞争力并非单纯的低价,而是字发布会上围绕用户真实需求提炼的“八大产品价值”。

不同、不晕、不累、不慌、不悬、不卡、不怕、不糙,不仅是本田技术积淀的集中体现,更是直击用户痛点的产品解决方案。

“不同”的是设计,相较于千篇一律的极简风设计,广汽本田P7以Razor edge“锋芒毕露”的设计语言,打造宽体低趴轿跑造型,凌厉线条与机甲风格打破合资品牌设计保守的刻板印象。V型隐藏式门把手、电子后视镜等细节设计,在降低风阻的同时兼顾实用性。

“不晕”和“不累”,指的是乘坐质感,为了解决当下大部分电动车晕车问题,广汽本田P7搭载了ADS全时自适应减震系统,实时根据路况调整悬架软硬,过滤细碎颠簸的同时保留清晰路感,即便通过减速带也能保持豪华车级别的韧性与稳定性。

广汽本田P7:合资新能源“尚能饭否”?-有驾

前后50:50黄金重量配比与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让广汽本田P7在弯道中侧倾控制优于多数竞品,是配合基于中国人体工学数据优化,拥有15°座垫角度、53.5cm座垫宽度与多层结构发泡材料的座椅,有效分散脊椎压力,即使长时间驾驶也不易疲劳。

“不慌”指的是续航,宁德时代90kWh三元锂电池,让广汽本田P7在CLTC工况下的续航也可达650km,配合热泵空调与智能热管理系统,在-30℃极寒环境下仍能保持86.8%的电池容量,续航缩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低温充电技术可将电池预热至17℃,即便在北方冬季也能“续航比你还抗冻”。

“不悬”指的是操控,基于本田60年后驱赛车经验打造的云驰架构,赋予了广汽本田P7高刚性、低重心的先天优势。前后双电机四驱版本最大功率前150kW+后300kW,峰值扭矩分别为350N·m、420N·m,配合博世高端转向系统,实现“指哪打哪”的精准操控。

“不卡”的是座舱,广汽本田P7所搭载的Honda Connect 4.0首次应用了AI开放式大模型平台,支持免唤醒连续对话、方言识别与四音区精准控制,指的注意的是,车机同时支持无线CarPlay、HiCar等主流互联,实现“上车即连,下车即走”的便捷体验。

广汽本田P7:合资新能源“尚能饭否”?-有驾

“不怕”的是安全。正如前文中提到,广汽本田P7整车高强度钢占比68%,电池包采用12000吨一体化压铸铝壳体,从结构到电气全面设防。

此外,主动安全方面,广汽本田P7还有Honda SENSING 360+系统,支持高速领航辅助、遥控泊车等功能,13安全气囊与三级限力安全带,则是守护用户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不糙”是由外到内的熨贴,摸得到的地方,广汽本田P7的内饰采用抗菌抗病毒皮质座椅、Dinamica®麂皮绒材质与透光数字化纹理,兼顾豪华感与实用性,看不得到的地方,广汽本田P7采用独特的2K清漆工艺,可以让漆面厚度提升57.8%,保证车漆十年后依旧通透光泽。

广汽本田P7:合资新能源“尚能饭否”?-有驾

当价格战的厮杀,让电动化产品逐渐陷入同质化泥潭,广汽本田P7以“八大产品价值”重新锚定产品核心,从云驰架构的驾控底蕴到智能座舱的人性化体验,从三电技术的硬核实力到安全品质的极致苛求,广汽本田P7用产品细节说话,重新定义电动时代“好车”的标准。60年造车积淀和拥抱本土化的决心,

建议大家也亲自坐进驾驶席,感受方向盘的握感、底盘滤震的细腻,以及智能辅助系统润物细无声的守护——这些肉眼难辨的细节,才是广汽本田 P7和电动化转型真正的底气所在。

结语

当行业沉迷于价格混战与概念营销时,广汽本田用 "技术传承 + 本土共创" 的双轨逻辑证明:合资品牌的电动化突围,从来不是对过往优势的全盘否定,而是以开放姿态重构竞争力:既要守住本田 70 年造车积淀的品质底盘,又要大胆嫁接中国供应链的创新活水,在安全架构、智能交互、用户生态等维度完成系统性重塑。

当越来越多合资品牌在 "变" 与 "不变" 中迷失方向时,广汽本田用刀刃向内的改革证明:只要敢于跳出舒适区,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重构,曾经的行业巨头依旧有机会在智能电动时代重新定义合资价值。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