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CLA EV正式上市,续航足够日常使用但缺乏露营和智能配置,安全配置厚道适合家庭和通勤需求,价格合理值得关注但整体舒适性需提升

奔驰CLA EV正式上市,续航足够日常使用但缺乏露营和智能配置,安全配置厚道适合家庭和通勤需求,价格合理值得关注但整体舒适性需提升

大家好,我是开了十多年车的老司机,平时爱关注新能源车。昨天奔驰CLA EV上市了,起价24.9万,今天就拿2026款CLA 300L超长续航版(指导价24.9万)来说道说道,跟大家聊聊这车值不值,不吹不黑,给正在关注这个车的朋友们提供一个参考。

1⃣续航和充电:够用,中规中矩👉续航标称866公里,日常通勤或长途跑高速都够用,焦虑少。用的是800V高压快充平台,主流水平,充电速度不拖后腿,半小时能从低电量充到80%左右,挺省心。

奔驰CLA EV正式上市,续航足够日常使用但缺乏露营和智能配置,安全配置厚道适合家庭和通勤需求,价格合理值得关注但整体舒适性需提升-有驾

👉但百公里加速6.9秒,中规中矩,不是啥性能车,超车够用但别指望有太强的推背感。车长4763mm,轴距2830mm,空间不算大,尤其后备箱装大件行李时得算计。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实际测过的续航能跑个400到450公里(估算,毕竟实际使用受路况和温度影响大),这个数字对日常通勤和偶尔长途没问题。充电方面,快充能省不少时间,但如果你惯在家插充,可能不会用到那么频繁。

2⃣电池和安全:良心配置,但有遗憾👉电池是89度的宁德时代三元锂,用个大厂货,靠谱。质保倒是还行,10年或25万公里,算合理,但不是无终身保障——这一点我觉得还可以更严格点,毕竟电池是整车价值的重要部分。

安全配置更值得一提:主动刹车、并线辅助、车道保持什么的全系标配。高速公路上开着开着这套辅助,减少不少疲劳感。而且还给了全套的气囊,像侧气囊、气帘、膝部气囊,甚至中央气囊,都照顾到撞得更周全。有人问,家庭用车这安全保障够不够?我觉得大体能撑得住,特别是带娃或长途。

奔驰CLA EV正式上市,续航足够日常使用但缺乏露营和智能配置,安全配置厚道适合家庭和通勤需求,价格合理值得关注但整体舒适性需提升-有驾

3⃣实用功能:缺了露营和舒适细节👉这里就让人有点犯难了。没有外放电你会觉得很不方便,露营爱好者想带个电炉、灯光啥的直接就打折。车自带的天窗却是全景款,但竟然不能开,没智能调光,夏天热得慌——得自己贴膜。

我还翻了下笔记,车门使用了隐藏把手和无边框设计,确实看着酷,但在北方冬天,经常打不开门,都是冻在车里挣扎的戏码。

方向盘不能电调?我心里暗骂一声(其实早就惯了,也不要说多难调,但久了也不舒服)。而且没有HUD抬头显示,要看导航就得低头看屏幕,分心嘛,难免的。

加装原厂ETC得另付钱,导航辅助和辅助驾驶(城市驾驶)也需要追加。很多本应标配的配置,偏偏得加钱,这让我有点不爽。

奔驰CLA EV正式上市,续航足够日常使用但缺乏露营和智能配置,安全配置厚道适合家庭和通勤需求,价格合理值得关注但整体舒适性需提升-有驾

4⃣舒适性和智能化:中规中矩,别期待太多👉二排座椅不能调节,没有通风、加热或按摩功能。长途开下来,腰背容易痛。后排没有隐私玻璃,也没有多层隔音玻璃,高速行驶噪音偏大,聊天时得提高嗓门。

车机芯片用的高通8295,反应快,反应灵敏不卡顿,但缺乏哨兵模式(那种停车时能自己防范剐蹭的功能),自己得注意停车防护。

如果主要家庭用车,载货、载人需求多,也许还需要后排座垫或者改装一下隔音,才能舒服点。

5⃣总结建议:适合谁,看需求👉这车售价24.9万,续航和安全是最大亮点。对比同价的国产车,可能在配置细节上更丰富,但品牌影响力、操控体验和底盘调校,奔驰还是有优势的。

奔驰CLA EV正式上市,续航足够日常使用但缺乏露营和智能配置,安全配置厚道适合家庭和通勤需求,价格合理值得关注但整体舒适性需提升-有驾

但缺点不少:没有露营功能,舒适性一般,细节体验可以更好。要是你爱户外野营,可能国产新势力会更合心意——那边很多车都能带出门自用电炉。

我猜测,算下来百公里用电成本可能在0.4元到0.6元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如果车主每天跑个百十公里,电费算入车价的话,还是挺划算。

所以,去店里试驾一下会更有感觉——重点体验真实续航和座椅舒适。记住别光看宣传,说不定实际体验会有点差别。

有句话我特喜欢:车子好不好,体验才是真理。

奔驰CLA EV正式上市,续航足够日常使用但缺乏露营和智能配置,安全配置厚道适合家庭和通勤需求,价格合理值得关注但整体舒适性需提升-有驾

还挺想知道,像这么追求安全、续航,是否还能满足你更高的舒适需求?其实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有时候,宁愿自己多花点力气改善,换个座垫,装个隔音板,也许就会觉得舒服点。

你们觉得,下一次看车,最看重的点到底是续航,还是舒适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