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汉L试驾,性能过剩是败笔,能否摆脱网约车标签?

比亚迪汉L,一出场就自带光环:不到28万,就能拥有千匹马力!

这听着像是一场性能盛宴,可我试驾之后却五味杂陈:它或许真的要和网约车市场告别了。

比亚迪汉L试驾,性能过剩是败笔,能否摆脱网约车标签?-有驾

先说说这令人又爱又恨的动力。

1102匹马力是什么概念?

我同事试乘时,起步瞬间的表情从嬉笑变成了惊恐!

比亚迪汉L试驾,性能过剩是败笔,能否摆脱网约车标签?-有驾

这推背感,堪比保时捷Taycan Turbo S!

然而,245毫米宽的轮胎却成了这匹烈马的枷锁。

急加速,轮胎嘶鸣;急转弯,车身侧倾。

这感觉,就像穿着溜冰鞋跳探戈,惊险刺激,却也暗藏危机。

比亚迪汉L试驾,性能过剩是败笔,能否摆脱网约车标签?-有驾

试驾教练无奈地摇头:“这轮胎,确实限制了它的发挥。” 这不是在驾驭性能猛兽,而是在钢丝绳上玩心跳!

试想,哪位网约车司机愿意每天提心吊胆地“玩火”?

哪位乘客能忍受这持续的眩晕和焦虑?

比亚迪汉L试驾,性能过剩是败笔,能否摆脱网约车标签?-有驾

不过,单电机后驱版却让我眼前一亮。

580kW的功率,虽不及四驱版那般狂暴,却恰到好处。

转向精准,底盘扎实,仿佛换了一副筋骨。

这才是旗舰轿车该有的从容和优雅!

比亚迪汉L试驾,性能过剩是败笔,能否摆脱网约车标签?-有驾

正如古人所言,“过犹不及”,有时候,克制比放纵更显功力。

老款比亚迪汉,在网约车市场遍地开花,这无疑稀释了品牌的价值。

如同一位科班出身的音乐家,却流落街头卖艺,令人惋惜。

比亚迪汉L试驾,性能过剩是败笔,能否摆脱网约车标签?-有驾

汉L的出现,或许正是比亚迪摆脱网约车标签,重塑品牌形象的关键一步。

然而,汉L也并非完美无缺。

宣传中神乎其神的“兆瓦闪充”,实际体验却差强人意。

双枪充电功率并未翻倍,与单枪充电几乎无异。

比亚迪汉L试驾,性能过剩是败笔,能否摆脱网约车标签?-有驾

这如同商家的“买一送一”陷阱,徒有虚名,毫无诚意。

还有那套“天神之眼B”辅助驾驶系统,在高速公路上表现得过于谨慎,面对慢车,畏首畏尾,不敢超车。

这哪是智能辅助驾驶,分明是“电子蜗牛”!

比亚迪汉L试驾,性能过剩是败笔,能否摆脱网约车标签?-有驾

汉L就像一位天赋异禀却略带缺陷的少年,拥有无限潜力,却需要更多的打磨和雕琢。

它想要跻身高端市场,却不得不面对自身的不足。

希望比亚迪能够正视这些问题,精益求精,不负消费者的期待。

毕竟,一个品牌的成功,靠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而不是华而不实的营销噱头。

正如《老子》所言,“大巧若拙”,真正的智慧,在于化繁为简,回归本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