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发布端到端辅助驾驶2.0系统 高性能SU7 Ultra刷新纽北纪录

技术突破:端到端大模型重塑智能驾驶体验

10月14日,小米汽车正式推出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2.0,标志着其智能驾驶技术进入全新阶段。该系统通过1000万Clips专业司机驾驶数据训练,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领航能力,支持ETC/闸机辅助通行、窄路/环岛智能应对及停车场自动寻位泊车。核心技术突破包括:

- **端到端大模型架构**:将感知、预测和规划集成至统一模型,减少信息传输误差,瞬间生成多选项决策并甄选出最优解。

- **端云一体协同**:融合车端与云端算力,泊车识别速度提升30%,支持终点车位被占时自动寻找替代车位并完成泊车。

- **驾驶行为优化**:针对急加速、拥堵跟车、小路绕行等场景深度优化,加减速控制更线性,驾乘体感趋近真人操作。

小米SU7 Ultra同步公布赛道性能数据: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爆发出1548PS惊人马力,零百加速仅1.97秒,极速突破350km/h。其赛道级高功率电池包支持1330kW峰值放电,配合闭式双腔空气悬架和纽北调校底盘,在2025年4月以6分38秒25的成绩刷新纽博格林北环量产电动车圈速纪录。

市场表现:销量持续攀升 YU7订单创行业纪录

2025年9月,小米汽车交付量首次突破4万台,同比增长197.7%,累计交付量超30万台。首款SUV车型YU7上市18小时锁单24万台,刷新新能源汽车订单纪录,目前订单积压超40万台。SU7系列仍是销量主力,其中SU7 Ultra自二季度交付以来,30%用户来自宝马M Power、保时捷911等高端车型群体。

小米汽车发布端到端辅助驾驶2.0系统 高性能SU7 Ultra刷新纽北纪录-有驾

机构预测显示,小米汽车10月交付量有望达4.5-5万台,全年交付量或接近40万台,远超年初设定的35万台目标。北京工厂三期已动工,预计2026年产能突破100万台,为规模化竞争奠定基础。

供应链与合作:三星高通深度布局智能汽车生态

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与高通总裁安蒙近期访问小米汽车工厂,探讨车载芯片、显示技术及5G车机系统合作。三星计划为小米提供车规级OLED屏幕和存储芯片,而高通将延续骁龙8295智能座舱芯片合作,并推进SA8620P高阶智驾方案落地。双方合作或为小米汽车整合"芯片-屏幕-5G"全链路技术,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电池领域,小米与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麒麟II电池已应用于SU7 Ultra,支持897V高压平台和5.2C充电倍率,20%电量下仍可维持800kW以上峰值功率。电机方面,自研V8s超级电机转速达27200rpm,单台输出578PS马力,推动三电机系统实现赛道级性能。

争议事件:成都事故引发技术安全讨论

10月13日凌晨,成都一辆小米SU7 Ultra失控碰撞后起火,驾驶员不幸遇难。警方通报显示,事故系驾驶员涉嫌酒后驾驶导致,但车辆碰撞后车门无法从外部开启引发关注。小米回应称,车辆设计有碰撞自动解锁、高压电切断等多重安全机制,目前正配合警方调查电路损坏或结构变形的可能性。

这一事件再次暴露新能源汽车应急救援难题。专业人士指出,电动隐藏式门把手依赖电信号触发,若碰撞导致电路中断可能影响解锁。工信部9月发布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或加速强制机械解锁装置的普及。

行业竞争:智能化与高端化双线突围

面对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品牌的竞争,小米汽车以"技术普惠"策略切入20万元以上主流市场。其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已覆盖中国大陆地区,支持城市领航、高速领航等场景,通过OTA持续优化。在高端领域,SU7 Ultra以52.99万元起售价挑战传统豪华品牌,赛道性能与智能生态融合成为差异化卖点。

鸿蒙智行等竞争对手则以L3级自动驾驶为突破口,问界M8等新车试图抢占35-45万元市场。分析认为,小米需在保持技术迭代速度的同时,提升供应链稳定性与售后服务体系,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用户反馈:质量表现获认可 品控问题仍需改善

车质网《2025年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显示,小米SU7获中高端纯电动车质量表现第一名,YU7获质量体验第一名,用户对智能生态融合、续航精准度(CLTC达成率97%)等方面评价突出。但部分车主反馈尾灯自然开裂、硬件品控不足,2025年9月因高速辅助驾驶缺陷召回11.69万辆SU7。

小米汽车表示,将持续优化软件算法与硬件工艺,计划通过OTA升级解决极端场景识别问题,并加强供应链品控管理。

未来展望:产能扩张与全球化布局

随着北京工厂二期产能释放,小米汽车正加速全球化布局。SU7 Ultra纽北夺冠视频在TikTok播放量破5亿,带动海外订单激增。雷军在内部信中提出,2026年目标交付量突破80万台,并计划在东南亚、欧洲建立本地化生产基地。

小米汽车发布端到端辅助驾驶2.0系统 高性能SU7 Ultra刷新纽北纪录-有驾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小米汽车的崛起揭示新能源赛道三大趋势:用户共创驱动产品迭代、供应链垂直整合降低成本、智能化技术重塑消费体验。能否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化解安全争议,将成为其从"行业鲶鱼"升级为"全球玩家"的关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